回覆列表
  • 1 # 讀書觀影小石頭

    元嘉草草: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

    先看原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其中:

    詞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兩個典故連用,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元嘉草草: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餘,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魏世祖拓跋燾親率六十萬大軍舉兵南下,先後攻破了懸瓠(今河南汝南)、項城(今河南項城)越過黃河直逼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

    劉宋大為震驚,實施內外戒嚴,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但戰事不利。不久北魏軍隊便又一舉擊破了南兗、徐、北兗、豫、青、冀六州,殺掠不計其數。

    劉宋軍隊敗得如此慘烈,劉義隆難辭其咎。劉義隆每次命將出師,都是交給他們一份已經擬定好的作戰計劃。甚至交戰的時候,也得等待他的命令。

    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劉宋軍隊的將領不能根據實際戰況作出決定,反倒囿於劉義隆的遙控。戰爭所需的時機性和靈活性都沒有了,吃敗仗完全是意料之中。打勝仗才是出乎意料呢。

    也難怪辛棄疾略帶有嘲諷意味的說了一句“元嘉草草,封郞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可想而知,劉義隆是多麼的狼狽。在此之後,劉義隆曾趁拓跋嗣去世,又北伐過一次,也和前兩次一樣,草草收場。

    自此之後劉宋王朝也就由興盛逐漸走向衰敗,元嘉之治的輝煌,日漸黯淡了。

  • 2 # 疏枝俏寒窗

    “元嘉草草”出自辛棄疾的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辛棄疾已六十五歲,任鎮江知府。韓侂冑正籌劃出兵北伐,雪恥報國,辛棄疾積極響應,可是韓侂冑集團腐敗奢靡,萎靡不振,令辛棄疾痛心疾首,此時登上北固亭,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三、詩詞鑑賞

    上闕:寫登高遠眺,以時間跨度,來感慨江山歷史,像孫權那樣的英雄人物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尋找到了,表現出對南來朝廷的嘲諷。當今不但英難難尋,就連他們創造的業績和積極進取,忠心報國的精神都伴隨著“雨打風吹去了”,表現出作者對南宋朝廷的失望。“科陽草樹” ,“尋常巷陌”和“人道寄奴曾住”說明劉裕住過的地方如此平凡,可是卻能誕生劉裕這樣的英雄,他當年多麼的英勇神武,氣吞山河,勇猛如虎。藉此暗諷韓侂冑不識英才,沉迷奢侈的生活。

    下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為宋文帝劉裕隆的年號。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謨北伐拓拔氏,由於準備不足,又貪功冒進,大敗而歸,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揚言欲渡長江。宋文帝登樓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於借古喻今,警告主戰權臣韓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但韓並未聽從辛棄疾的建議,倉促出戰,直接導致了開禧二年的北伐敗績和開禧三年的宋金議和。

    引此典意在告訴南宋統治者不能草率出兵,歷史的教訓已經告訴我們嚴重的後果,“四十三年”,記憶之清楚,足見教訓之慘烈。“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喚起作者曾經親身經歷的一段歷史,完顏亮南侵,在揚州被譁變的部下所殺,以及自己勇破敵營等多個驚心動魄的場面。“可堪回首”是對前面回憶的總結,家國之仇,亡國之恨湧上心頭。可是曾經被完顏亮踐踏的地方,如今卻是祭祀不斷,烏鴉爭食,社鼓咚咚,一片熱鬧的場景。透過前後對比,極大地諷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無能,屈辱求和的政策使人們喪失鬥志,尾句將廉頗自比,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悲憤。

    這首詞最大特點是用典貼切,連用四典,內涵豐富,直露中蘊藏著含蓄;懷古傷今慷慨激昂,感情悲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結構嚴謹,將寫景、抒情、敘事有層次展現,思想感情一氣貫注,不愧為千古名篇。

  • 3 # 看遍山川

    宋文帝十七歲繼位,在位三十年,勤政不怠政治清明,使江南的國力達到鼎盛,人才輩出,論其“文治”十分了得,“元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大大有名,“元嘉之治”更令史家們津津樂道。但其“武功”卻差強人意,於末年好大喜功,輕開戰釁,大好局面從此一蹶不振。

    這位皇帝是漢代名將霍去病的粉絲,非常追慕他討伐匈奴建功立業,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令後人稱頌的佳話。時有彭城太守王玄謨為了迎合宋文帝想經略中原的聖意,一番蠱惑後宋文帝就此打算北伐以震國威,實現他心心念唸的理想。

    但是南朝自劉裕之後,本來仰仗的北府兵都已廉頗老矣,文帝繼位後又因為懼怕權臣,誅殺了不少能臣大將,連名將檀道濟都被“自毀長城”給幹掉了。

    元嘉二十七年南朝劉宋的北伐,充其量只能算是對當時北魏的騷擾,宋文帝只想攻略黃河以南地區然後自守,但黃河一到冬天就冰封千里,北魏騎兵很容易就衝殺過來。若真想要圖霸中原,一定得渡過黃河,拿下河北堵住太行山各個隘口,將北魏陷於阻塞之地。換句話說就是南朝北伐,要儘可能將戰線推進到北魏腹地河北前線,否則即便得到河南部分地方,也會很快失守。

    宋文帝缺乏的正是那種執行大戰略的雄才氣魄,在對手北魏皇帝拓跋燾眼裡只是“龜鱉小豎”。文帝也時運不濟,碰到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這位可是一代雄主,在北方打遍天下無對手,對付個南朝“文治”皇帝真的是綽綽有餘。元嘉北伐失敗,引得北魏大舉反擊,收復北魏“失地”後繼續南進,兵鋒直抵長江北岸,擄掠江北各鎮,南朝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後,魏軍才北返。

    這就是南宋詩人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典故。詩人在作品裡借古喻今諷刺當時權相韓侂冑為撈取政治資本,在未準備充分的情況下輕率冒進北伐,猶如元嘉故事。

    宋寧宗時,韓侂冑主持“開禧”北伐,辛棄疾南歸四十多年,已六十四歲高齡,有抗戰經驗,但韓侂冑任人唯親就是不用辛棄疾,只是借重他的名望。“開禧”北伐聲勢浩大,但在軍事上先小勝後大敗,在川陝方向南宋主將投敵之後,金軍在江淮戰場全線進攻,南宋方面支援不住,兵敗山倒。

    宋金雙方又回到起點,金國方面提出的和談條件,其中必須將主戰挑釁的韓侂冑處死,還得把他的腦袋送達金朝。南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開打,這回總算是起用了辛棄疾,接到朝廷的任命書時他已重病在身,抖擻精神要去赴任,可是未能成行就病逝家中,享年六十七歲。

    詩人辛棄疾為抗金奔波一生未能施展滿腔抱負,在古稀之年與歷史機遇失之交臂,正如在他的作品裡所寫“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 NEX手機的AI人工智慧技術到底是不是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