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Waves濤哥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詞中重要字詞句理解
溫庭筠《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一.小山:
1、 眉毛,古代婦女的眉型之一。明楊慎《丹鉛續錄·十眉圖》:“ 唐明皇令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遠山眉;三曰五嶽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煙眉;九曰拂雲眉,又名橫煙眉;十曰倒暈眉。”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 “小山眉是十種眉樣之一”。
2,屏風上的繪圖
朱東潤《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小山句,謂畫屏與初日的光輝照映成彩。”
俞平伯《論詩詞曲雜著》“小山,屏山也。”
3,梳子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當時婦女頭上金銀牙玉小梳背在頭髮間重疊閃爍的情形。”
4,枕頭
吳世昌《詞林新話》“小山,山枕也。”
溫庭筠的這一首詞,是一首閨怨詞,理解“小山”的含義必須得結合整首詞來看,個人比較贊成第一種說法即小山指的是女子的眉毛。原因如下幾點
(1)“小山重疊”是剛剛睡醒的女子來不及整理妝容,眉毛顏色不一,呈現了明暗重疊的狀態,這樣也可以解釋後面“畫峨眉”一動作由來,正是因為眉毛忽明忽暗才需要去畫。
(2)“金明滅”之中的“金”在此解釋為額黃,在額間上塗上黃色稱之為額黃,六朝以來婦女的習俗。張芸叟《使遼錄》雲:“胡婦以黃物塗面如金,謂之佛妝”。“金明滅”指額黃忽明忽暗的樣子,這裡額黃的忽明忽暗正與“小山重疊”忽明忽暗狀相呼應,首句便給大家呈現了一個初醒還未妝扮的女子形象。
(3)從具體的臉部到髮髻,再到梳妝動作,梳妝完畢後的照鏡子,再到新帖的繡有鷓鴣的被子,構成了從區域性到整體,從細節到整體的一個整體過程,符合寫作規律。
二,“鬢雲欲度香腮雪”
從視覺和嗅覺兩方面寫,髮髻散落的髮絲想要遮住雪白的面板,“香”從嗅覺上寫,“雪”從視覺上寫,“度”字為動詞,在此有擬人之意。
三,“懶”和“遲”
“懶起”,剛剛睡醒起床慵懶的狀態,“梳洗遲”為何“遲”?女為悅己者容,沒有悅己者,自己梳妝給誰看?因此呈現出慵懶、遲緩梳妝的狀態。
四,“花面交相映”
崔護有“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化用該句,人面如花,髮髻的簪花和人面在鏡中互動相映,更加凸顯女子的美貌。
五,“金鷓鴣”
“鷓鴣”這個詞語和“鴛鴦”一樣,有歸宿圓滿,鸞鳳和鳴之意。
用金線繡的一對鷓鴣,這裡有兩層含義,其一是金線可以看出女子出身有錢人家;其二是“鷓鴣”反襯女子孤獨落寞的心裡,鷓鴣尚且成雙成對,而自己隻身一人,無限落寞和傷感油然而生。
-
3 # 滿月尋桂子
晚唐詩人溫庭筠的《菩薩蠻》共有十四首,是詞史上的一段豐碑,雍榮華麗,罕見同儔,對後世影響深遠,而<小山重疊金明滅﹥這首更為大家所喜愛。《甄嬛傳》裡把這首詞作為插曲,姚貝娜婉轉動聽的深情演繹,讓這首《菩薩蠻》更為廣泛傳唱!
這首詞通篇描述一件事情:梳妝。
妝者:以眉為始;梳者:以鬢為主。故首句寫眉,次句寫鬢。“小山重疊金明滅”就是寫眉妝。“小山”是一種眉妝名目,盛行於晚唐五代。“小山”本謂淡掃蛾眉”,“重”此處“聲平而義去″就是讀平聲而義為去聲。“疊”字此處就是蹙眉的意思。
看一下全詞,連貫一下意思: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枏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第二句的“鬢”比喻為雲,“腮”喻為雪。
清晨閨中待起,雙眉深蹙,鬢髮散亂,微掩眉間鵝黃,明滅閃現。慵懶遲起,第一件事就是梳妝,因“懶”而“遲'而“弄”字最奇,即便懶起還是得仔細梳妝,因此一個“遲”字讓無法言傳的心緒、神情包攬殆盡!
梳妝再遲終歸還是完畢,以兩鏡前後對映照看梳妝可好,後鏡就是可以拿在手裡的“把兒鏡”。前後兩鏡相交,套景重疊,花光人面交輝映,層層疊疊無窮無盡,妙景難描!
詞的最後兩句看似與梳妝無關,梳妝完畢開始“女工”,新鮮的花樣子(刺繡藍本),是一雙一雙的鷓鴣圖紋,梳妝之人見之,不禁有所感觸!那麼這兩句就是為呼應“小山重疊金明滅”,特意而作。
《甄嬛傳》中,華妃為了輕謾侮辱安陵容,故意等皇帝在自己翊坤宮時,召安陵容來唱曲,且是在深夜,甄嬛陪膽小的安陵容一起去。華妃當時讓安陵容唱一首男女歡好的曲子,安陵容就唱的是這首小山重疊金明滅。
華妃挑刺說這不是男女歡好之曲,其實這首詞也確實不是寫男女歡好的,那麼安陵容為什麼要選這一首呢?我覺得①是男女歡好之曲只能兩個人時唱,怎能當著眾人唱?②是鷓鴣是一種一夫多妻的鳥,而且雄鷓鴣會不定期的專寵一隻雌鳥,不正好與皇帝與眾嬪妃的情形相似嗎?
-
4 # 小曲三百
“小山重疊金明滅”,有多種解說,眾說紛紜。我個人理解如下:
“小山重疊金明滅”,是對“怨婦”起床前的臉部的描寫。
解釋這句詞之前,必須先對詞的主人公作一說明。一,她是一個怨婦或者是思婦。“雙雙金鷓鴣”,說明了一切。鷓鴣雙雙,而那人杳無音信,自己獨留空房。二,正因為“人不如鳥”,怨婦無心打理本來嬌好的面容,才“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主人公“愁”呀。愁而眉頭緊鎖,“小山重疊”就好理解了。小山,眉也;重疊,眉頭擰巴。美人起床時,就要日上三竿,窗前的花影映在臉上,臉上的貼飾在光影下一明一暗,才有“金明滅”之說。
總之,溫庭筠不愧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寫閨中怨(思)婦真乃一絕,鮮有人比!正所謂:
誰解閨中千般愁,忍看鷓鴣競自由。
除卻天下名和利,哪堪杏花落滿頭!
回覆列表
溫庭筠的這首《菩薩蠻》裡,有很多現代人難以讀懂的詞語,“小山”便是著名的一個。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這是一個對仗句,小山對鬢雲,於是有人將小山解釋稱為眉毛,並且溫庭筠另一首詞裡說“額黃無限夕陽山”,所以“小山重疊金明滅”是說眉妝及花黃。這樣的說法,似乎有幾分道理,但是感覺未必準確。
讀井上靖的《楊貴妃傳》,唐代化妝以“貼花鈿”為主流,所以如果“金”是指花黃的話,其實當時女性化妝不怎麼用花黃,所以這說不過去。
況且,下一句就是【懶起畫蛾眉】,溫庭筠怎麼了?跟眉毛較上勁了?
假如如果同時瞭解文學、歷史和中醫的話,或許可以猜想“小山”指的是唐代的一種女子美容法,“塗澤”。
《新唐書》說武則天“擅自塗澤”,塗澤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藥物面膜。
小山眉在唐代時只有宮廷裡的王妃等人物,才有享受半眉的資格,其他女性是沒資格畫的。溫庭筠也不可能有機會看到王妃級人物起床,不然他早就被閹了。
因此,小山,應該是代指流傳的宮廷美容塗澤法。由於是面膜,所以它會“重疊”,睡覺的時候蹭皺了嘛。至於“金明滅”,則是因為唐代塗澤法常用一味藥“大花萱草”,此植物外用可涼血、去皺,花色橘黃,因而呈“金”。明代朱熹《萱草花》詩有【夏花明夕陰】一句,在反光的情況下,萱草花粉可呈現一閃一閃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