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牛讀財ANIU

    在遙遠而神祕的東方,有一個讓無數男人血脈賁張、全身發熱、欲罷不能的"女人"。

    她就是老乾媽!

    一個不識字的大媽,年近 50 歲才開始創業,如今身價已達70 億,政府送的車牌:貴 AA8888 + 貴AA6666 + 貴 AD9999 + 貴 AW7777 ,盡顯奢華。

    她的辣醬遠銷國外,被稱做Godmother,成為辣椒屆的中式教母。

    她是怎樣把一瓶5塊錢的辣椒醬做成國貨之光的?

    這是一個極其勵志的故事。

    “老乾媽”本名陶華碧,1989年,她在貴陽市開了個專賣涼粉和冷麵的“實惠飯店”,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醬拌涼粉,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要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

    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可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

    於是,在1996年8月,陶華碧借用村委會的兩間房子,辦起了辣椒醬加工廠,牌子就叫“老乾媽”。

    辦廠剛開始就遇到了問題,她找不到合適的玻璃瓶來裝辣椒醬。

    於是,她去貴陽市第二玻璃廠談生意,但當時年產1.8萬噸的貴陽二玻根本不願意搭理這個要貨量少得可憐的小客戶,拒絕為她定製玻璃瓶。

    面對貴陽二玻廠長,陶華碧開始了她的第一次“商業談判”:“哪個娃兒是一生下來就一大個哦,都是慢慢長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給我瓶子,我就不走了。”軟磨硬泡了幾個小時後,雙方達成了如下協議:玻璃廠允許她每次用提籃到廠裡撿幾十個瓶子拎回去用,不用花錢。陶華碧滿意而歸。

    當時誰也沒有料到,就是當初這份“協議”,日後成為貴陽第二玻璃廠能在國企倒閉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發展壯大的唯一原因。

    “老乾媽”的生產規模爆炸式膨脹後,合作企業中不乏重慶、鄭州等地的大型玻璃企業,貴陽二玻與這些企業相比,並無成本和質量優勢,但陶華碧從來沒有削減過貴陽二玻的供貨份額。現在“老乾媽”60%產品的玻璃瓶都由貴陽第二玻璃廠生產,二玻的4條生產線,有3條都是為“老乾媽”24小時開動。

    之後,靠著口口相傳的良好口碑,作坊時代的“老乾媽”迅速打造了一套獨有的產業鏈。

    先看“老乾媽”產業鏈的龐大程度:平均8塊錢一瓶的辣椒醬,每天賣出200萬瓶,一年用1.3萬噸辣椒,1.7萬噸大豆,銷售額40億元。

    “老乾媽”是用辣椒的大戶,所以它帶動了龐大的上游產業。

    首先受益的是貴州省遵義市辣椒生產基地——蝦子鎮。

    她幫助蝦子鎮的農戶對重要辣椒原料“遵椒一號”進行學種植改良,每畝增收辣椒700斤,農戶收入大大增加,12萬畝辣椒種植核心基地直接帶動農戶用工200萬人次。

    “老乾媽”還催生了一種新的職業——蝦子鎮“剪刀手”。因為“老乾媽”對辣椒原材料近乎完美的苛求,她要求給她供貨的辣椒必須是剪過蒂的。

    她自己都意識不到,正是她的嚴格要求,催生了蝦子鎮的“剪刀手”行業的壯大。這批剪刀手比較特殊,大部分是尚有勞動能力而不願賦閒在家的農村老年人,或者身有殘疾的人士,他們靠這份工作解決了就業問題,用勞動實現了自我價值。

    “老乾媽”的上游生產線還養活了4家瓶蓋廠、3家紙箱製造廠、3家商標標貼印刷廠、110個相關原輔材料供應商。下游產業也極其龐大,135個國內外銷售代理商,以及8家鐵路、公路物流運輸企業。“老乾媽”催動了當地裝運工業發展,也派生出數量不菲的搬運工,光蝦子鎮就有200多個裝卸工。

    整條產業鏈完美運轉,直接提供就業崗位 4100 個,間接帶動 800 萬農民致富!

    她不止自己成功脫貧,還在5 年累計納稅 22 個億。

    如果只說老乾媽產業鏈的規模,我們可能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畢竟任何一個大企業都有獨居優勢的產業鏈。

    讓生產完美運轉的,還有另一個祕訣——鐵打的現款現貨。

    無論是收購農民的辣椒還是把辣椒醬賣給經銷商,陶華碧永遠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

    從第一次買玻璃瓶的幾十元錢,到現在日銷售額過千萬,“老乾媽”始終沒有庫存,也沒有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只有高達數十億元的現金流。

    雖然上市與否是公司的自主選擇,但在現在複雜的資本環境中,不得不說,大部分公司上市還是為了圈錢。

    比如同樣是“國貨之光”的瑞幸。

    和老乾媽的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相比,瑞幸完全走了另一種路子。表面是賣咖啡,其實是高層和股東的套現遊戲。

    創始人建立瑞幸後4個投資人陸續進場,相繼投入16.2億美元,砸錢擴張,光速上市,估值300億美元。

    隨後,瑞幸上市後泡沫破滅,估值從300億跌回10億美元。

    但上市前進入的機構投資人都已經或質押或拋售完成變現,損失由中小投資者接盤。

    根據瑞幸最新的招股書顯示,創始人與投資人中途以不同價格質押股票,兌現了已發行股票總數的24%,按當前價格價值近25億美元。

    短短兩三年淨賺幾十億,這種賺錢速度,是正兒八經做咖啡生意遠不能實現的。

    我們不盲目吹捧老乾媽,也不妖魔化瑞幸。

    但二者一比較,就能看出陶華碧這種不欠別人一分錢的做法有多可貴。

    其實,上市的機會也一直襬在她面前。

    投行的人總跑來跟陶華碧說:“如果你現在有3個億利潤,怎麼也能發出100個億的市值。”結果被陶華碧罵道:“我就3個億利潤,去跟人家說公司值100個億,那不是騙子嗎?”

    不得不說,陶華碧雖然沒文化,但是是個明白人。

    事實上,很多企業的迅速滅亡,就是由於走盲目擴張和兼併之路,結果攤子越堆越大,無法收拾,再加上市場的變化,消化不了那麼多庫存,最終資不抵債,企業走向了滅亡。

    國內的很多明星企業,不上市的有,可是不融資的比較少見。

    凡客誠品,穿過的可以在彈幕中打1,沒穿過的彈幕中打2。

    凡客誠品VANCL開張後,雷軍為凡客誠品的創始人陳年融資找錢,為凡客融資5.3億美元。但之後的凡客走上瘋狂燒錢之路。

    首先是一件體恤29元、一雙帆布鞋69元,全場包郵。定價策略很便宜,這導致銷售產品並不掙錢。

    而龐大的市場推廣又燒掉了可怕的費用。

    那時候“返利網站”開始流行,通過這樣的網站去凡客購物可以拿到20%的返利。

    而且凡客在燒錢推廣方面玩出了很多新花樣,比如把凡客的購物連結放到你微博、部落格、空間裡面,當有人通過這個連結購物的時候,你可以獲得20%的佣金;還有一個“凡客達人”的活動,就是你在凡客網站上晒單晒照片,如果有人點選購買,你也可以獲得佣金。

    其實很多購物網站都有推廣返佣金的活動,但是像凡客佣金這麼高、甚至在主站這麼明目張膽地玩的還是頭一個。

    除此之外,凡客本身的運營成本也很高,比如24小時電話客服、當面試穿服務、30天退換貨等等。

    想當初,凡客在2011年定下了一個100億的銷售目標,差不多是2010年的5倍。本來打算小步快跑進行IPO,沒想到透支完資本市場的錢,也透支了凡客的未來。

    從2008到2014年,凡客經歷燒錢擴張、資金斷裂、電商血戰等重重劫難,資本撐起來的美麗泡沫已經破滅。

    同樣命運的還有樂淘網,7000萬美元的融資賤賣1000萬人民幣。

    樂視網更狠,融資729億元,燒錢卻燒了1500億元。

    陶華碧雖然不上市,但是也聽過資本市場吃人不吐骨頭的事,她知道一旦融資,企業的決策權就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了。

    如果自己被架空,有錢賺,股東大家一起分;沒錢賺,股東可能就會拋售股票兌換現金。這樣的事兒,陶華碧不願意幹。

    不僅不上市不融資,還對代理商實行“保證金”制,即一個省設立一個總代理商,並且規定,誰代理“老乾媽”必須繳納一兩千萬的保證金。

    這就使得“老乾媽”的省級代理門檻非常高。要給“老乾媽”總公司一兩千萬的保證金,證明經銷商有這個實力做代理。這個保證金嚇退了好多的代理商。

    陶華碧這麼做,就是探探各路代理商的底細,因為“老乾媽”的銷量之大,需要現貨現金交易,如果和沒有資本實力的代理商合作,很有可能成為“三角債”關係。

    什麼叫三角債?

    簡單來說,就是a欠b1萬元,b欠c1萬元,c又欠a1萬元,結果誰也要不來錢,誰心裡還都記掛著這一筆賬。

    就在“三角債”盛行的20世紀90年代,陶華碧卻一心一意,對上游她絕不拖欠,讓辣椒農拿著鈔票高興地回家;對下游她絕不手軟,絕不容忍對方拖欠。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她不打交道。

    後來事實證明,陶華碧的這一招用對了,她的“老乾媽”現金流充裕,沒有呆賬壞賬,有生產就會有盈餘,雖然利潤微薄,但薄利多銷,終於成功地成為國內銷量最大的首屈一指的辣椒醬品牌。

    2019年公司銷售收入高達50億元,相當6億罐辣醬,上繳稅收6.36億元企業產值也連續三年維持11%的增長。

    並且這些辣醬有相當一部分遠銷海外,覆蓋全世界150多個國家,是真正的爆款單品,國貨之光

    幾十年來,老乾媽從“實惠飯店”發展到和茅臺同樣級別的企業,沒有上市動力,不靠資本驅動,也沒後臺沒資源,就這樣完全野蠻生長走到今天。

    有人說這是個商業奇蹟。

    但我們講到現在,你可以發現,這條腳踏實地的擴張之路從一開始就鋪好了。

    她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不做自己不該做的。

    反過來我們想想,什麼樣的企業才能成為真正的“國貨之光”?

    作為世界500強之一的華為,是500強裡面唯一沒有上市的公司。其掌門人任正非明確表示,未來5至10年內,既不考慮上市,也不會進行合併、融資、收購等資本遊戲。

    任正非曾經被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經濟學家拜訪,但他拒絕會見,就是怕被忽悠。

    對方憂心忡忡地說:“任正非拒絕的是3萬億。”任正非卻回覆說:“如果是我的客戶,哪怕是一筆很小的訂單,我也會接見,可他們不是我的客戶,我見他們幹什麼。”

    任正非的意思是,企業拒絕親資本文化。

    事實上,無論是資本還是股東,都是貪婪的,他們希望儘早榨乾公司的每一滴利潤。而真正要做“國貨”的人不會讓“貪婪”二字和“國貨”劃上等號。

    對任正非和陶華碧來說,商場如同戰場,有著雄才大略的成功商人,不一定有著相同的文化層次,可是他們對產品的專注力度,對品牌的精益求精,應該是一致的。

    最後,我想說說陶華碧本人。

    她本身是個窮苦出身的人家,創業之前接連碰壁,長達7、8年時間都是饅頭辣醬度日。

    她後來的成功可能會給我們一個錯覺,她運氣太好了,上天給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大媽掉了一個大餡餅。

    我們每個人都比她強,受過教育,生在好時代,離暴富的距離似乎只差一點運氣,我們能做的只有等待命運的眷顧。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身邊有很多年輕人,看起來普普通通,但關鍵時刻來了,就能鯉魚躍龍門。

    20多歲的史玉柱還是個窮學生,20多歲的馬雲還在四處碰壁,20多歲的王石還在戈壁上當汽車兵。

    他們後來的成功不是因為運氣好,而是韜光養晦多年,並在機會來臨時能準確抓住。

    他們都具備了這3點特質:

    看到機會的眼力,抓住機會的能力,持續堅持的定力。

    而無論是眼力、能力還是定力,都需要大量的行業知識、經驗、閱歷打底。

    需要你在“無知無力”的時候努力吸取經驗,在把握住機會後才能走得紮實、不浮躁,堅持到最後,黃金時期才會到來。

    對現在的我們來說,賺錢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積累,厚積才能薄發。

    命運不可預測,但人生可以設計。

    人生的設計,從每一個現在開始。

  • 2 # 穎舂

    “老乾媽”在十年前甚至更早些是十分受大家歡迎的。大部分人特別是城市打工人員農村勞動者大學生群體等的最愛。那個時候生活水平還沒有現在那麼高,同時資訊交流也沒有現在發達。有的時候吃個飯一瓶老乾媽,菜都不用做了省事方便。“老乾媽”也迎來了他的黃金時期,老乾媽的創始人陶女士也迎來事業高峰,頂上了人民企業家,造福一方的好人。中國企業一般比較壯大後大都選擇上市,這時外界媒體新聞對老乾媽的報道大都是說陶女士堅決不上市,不圈錢,不搞資本運轉那一套。這倒是是不是真的,真是很難講畢竟人家並沒有公開說。而一直沒有上市確是真的。現在老乾媽已經到了瓶頸發展期,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大量購買老乾媽的越來越少,銷量估計也日漸萎縮。蘇丹紅辣椒油所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一個重大沖擊。在這樣的環境下老乾媽的利潤是被積壓的,就算要上市難度也大。這幾年國家大力提倡科技創新企業上市,什麼創業板,科創板,新能源等等都是圍著科技轉,老乾媽這種不適合。同時老乾媽至少放出了那麼多聲音說不上市,豈不是要自己食言?上市也有隱患,搞不好就是別人的公司了……

  • 3 # 看透大市

    “老乾媽”陶華碧堅決不上市、不融資、不借貸,不是跟不上時代潮流,確實明智之舉。

    老乾媽創造一個品牌奇蹟,陶華碧49歲創業,從小家裡窮,沒上過一天學。專賣涼粉和冷麵為主,拌以特製風味麻辣醬,生意特別好。1997年公司成立時兩百多人,2016年銷售額45億元,近三年繳稅20.66億元,帶動200萬農民致富,中國私營企業代表。

    老乾媽全稱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還是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控股。老乾媽公司是個典型家族控制公司,股權結構簡單,長子李貴山持有股分49%,負責銷售。次子李妙行持有50%,負責生產,陶碧華任董事長和法人代表持有1%,最新1%股份轉讓給次子,對小兒子有偏愛喲。

    老乾媽食品快消品行業,銷售回款快,現金流充足,所以不需要融資,不需要借貸。對老乾媽企業,更多情況下,生產裝置產能已滿足,無需擴大再生產。多年盈利累積,帳面上趴著不少現金,放貸,購買理財產品,增加權益類投資,如何理財增值才是他們考慮的。

    陶華碧雖沒上過學,但兩個兒子挺能幹,老乾媽麻辣醬生產流程管理,單一產品,不復雜,所以沒有請職業經理人。

    公司上市主要動力來自融資,然後擴大再生產。而老乾媽不缺錢,沒有融資需求,所以沒必要去上市。上市前要將有限責任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IPO還要請保薦機構,上市費用不小開支。不僅需要漫長排隊還會因申報資料,管理不規範化,披露資訊不符合上市公司要求,存在被否掉可能。假定IPO順利,上市後雖依然控股大股東,但畢竟股份被稀釋掉,其他股東也會從老乾媽中獲取收益。對家族顯然不利的。

    上市後,公司管理公開透明,接受社會公眾監督。上市後老乾媽,生產,財務,經營和銷售情況,這些以前祕密,現在全部公開透明。日常管理人員,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營管理會,接受嚴格上市公司標準。這也可能大多數家族企業不願上市主要原因,不自在,上市後接受那麼多監管,帳務每年受財務公司檢查,上市公司財務批露要求更多。

    老乾媽能風靡全球,靠的是過硬麻辣醬產品質量,始終如一,從原料採購,檢驗,貯存到生產分裝,分銷到世界各地,品質做到極致,符合大眾口味,是其成功關鍵之處。上市並不能對提升品質有多少幫助。

    “老乾媽”陶華碧堅決不上市、不融資、不借貸,符合老乾媽發展實際情況,符合公司家族利益,明智之舉。

  • 4 # 5907178482

    上市不上市其目的是不一樣的。

    就融資而言其出發點也是不一樣的,說穿了,在中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還是為了圈錢的,並非是為了公司的再揚帆起航。

    如果每一個有良心的人回過頭來看看,幾千個名目繁多的上市公司又有幾個上市後融資後有助於公司大發展?一心一意用良好的經營業績來回報投資者呢?不缺錢的銀行全部上市融資,把融資的錢大量貸款給房地產,再回過頭來將融資融券參與股市的大博弈。影視娛樂公司都加入了圈錢行動,一夜暴富,試問二級市場融資功能到底是為誰而設為誰排憂解難?也許一個個嘴上說的比唱的好聽。華為無論該公司有錢沒錢,按理說這樣的高科技公司只要有上市意願,不需要造假包裝,誰也要給它讓路,因為華為為中國的科技騰飛是真抓實幹的公司,讓美中國人用國家力量打擊扼殺的大有可為的公司,然而,華為不為金錢所動,就是不上市。

    反觀擠破頭排隊急功近利上市的公司和之前上市的傷透了股民心的公司與華為、老乾媽等一大批企業相比,真汗顏!

    中石油又為國家和股民作出了什麼貢獻?希望證監會審批要從嚴出發,重質量而非數量。

    上市公司圈錢業績大幅度下滑必須追究責任,必須收回在二級市場所有融資獲得的資金,否則,股市不可能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也不可能助推國家發展,更不可能建立起投資者的信心。

    所以,股市決不能成為許多不良公司投機取巧圈錢的場所。

  • 5 # 萬事皆空70

    不要神話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把老乾媽搞成一個著名品牌,確實有過人之處,但是並不代表陶華碧就懂資本市場,老乾媽不上市僅僅只是因為老乾媽的產業特點決定的,老乾媽生產辣椒醬,這並不是一個重資產行業,生產辣椒醬不需要購買大量的裝置,不需要大量的研發成本,只要老乾媽發展一步一個腳印,被市場認同,完全可以在原料採購和銷售上都採用現金結賬的方式進行,這樣老乾媽就不存在融資的需求,同時老乾媽也主要是通過口碑來開發市場,這也不需要通過上市提高知名度,這樣老乾媽的發展確實與資本市場沒什麼事,所以出現老乾媽不上市的說法,如果老乾媽是搞房地產的,你看要不要上市?

    證券市場作為最主要的融資渠道之一,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為直接融資,相比通過銀行的間接融資,股市有許多優點,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分散金融風險,給國民經濟提供重要的經濟指標等等,當今世界的經濟大國中,上市公司幾乎包攬了絕大多數重要的公司,許多都是普通人耳熟能詳的,這說明上市融資才是主流,而且股市的作用不僅僅只是融資,還有提高知名度,有利公司治理等等作用,蘋果公司有兩千多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蘋果公司不照樣在股市上融資?連土豪沙特阿美公司都在忙著上市,這不正說明了股市的重要性?

  • 6 # 厚金說

    金老師一直認為“老乾媽”陶華碧堅決不上市、不融資、不借貸,就是一種錯誤的思想。上市怎麼了?融資又怎麼了?借貸難道有錯嗎?如果這些你做假、亂用、不還,當然是錯,如果你本身就能解決,為什麼不呢?難道不希望任何一個人來分享“老乾媽”的紅利?

    所以,對“老乾媽”陶華碧的三不講法,金老師很是不喜歡。很多讀者認為,現在上市的都不是好公司,而不上市的才是,比如哇哈哈、華為、老乾媽等。至於上不上市,與好不好公司,可沒有什麼聯絡。難道上市的公司就是不好的?觀點肯定是不成立的。

    金老師之所以不喜歡,是因為一家優質的公司在初始的時候不上市,代表著中國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沒有任何的投資機會。如果他上市呢?至少這種機會是給予我們了,我們能分享這一塊蛋糕。格力電器、貴州茅臺、騰訊、萬科都是優質的公司,十幾、二十年來有著百餘倍的股價上漲,這就是機遇,在這種機遇面前,投資者之間是平等的。但是,“老乾媽”卻是沒有給予任何人!在這一點上,金老師認為“老乾媽”做的不對。

    不能說是跟不上潮流,也不能說是明智之舉。對於“老乾媽”而言,對於金融是拒絕的,認為上市就是騙股民的錢。可是,一些優質股不僅僅沒有騙股民的錢,還為股民投資者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或許是“老乾媽”不想與別人分享“蛋糕”。

    對於“老乾媽”,金老師認為可能不久的將來,會有上市的需求。但是,當它上市以後,對股民肯定算不上福音,或許還是傷害。隨著中國醬菜的發展,地方性品牌越來越豐富,以及外賣業的發展,對老乾媽的銷售都會有著衝擊。一旦形成規模,可能老乾媽在業績受損的基礎上也就有著上市的需求。

    而它那時的需求,不僅僅連“蛋糕”都沒有,甚至是真的來股市融資的!

  • 7 # 陝西本地資訊聯盟

    對於很多中國企業來說,上市的開始,其實就是業績下滑,不好好做產品和做市場的開始,因為上市之後,要揹負業績壓力,要給股東權益,還要給投資商更高的回報,在這些重壓之下,沒有哪個行業的企業能夠保持持續的高增長,最後只能在上市之後,圈錢跑路,或者持續低迷而已。

    不上市、不融資、不借貸的“老乾媽”自然有自己的理由,“老乾媽”有自己充足的現金流,足以讓企業健康,長足地發展,不需要去股市上圈錢,也不需要更多的投資進來,因為“老乾媽”本身就是一個現金流很強的生意了,如果自己底子不夠強,當然需要外來的力量,但就是因為自己已經做的很強了,所以根本不需要外來的這些力量。

    對於良心企業來說,這樣的堅守才有更多的意義,因為大家才能埋頭做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會為了外在的壓力,去謀求一些根本夠不著的階層,最後導致企業和自己一起完蛋,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所以,喜歡“老乾媽”的人自然會擁護和支援不上市、不融資、不借貸的“老乾媽”,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吃到好吃的“老乾媽”,不會變味的“老乾媽”,以及不會漲價的“老乾媽”。

  • 8 # 首席投資官

    我們首先回到一個根本的問題上來,即一個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一般來說,公司上市的原因大部分是為了融資,以解決公司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除了極少數質地極好同時又有自身追求的公司外,絕大多數公司想要拓展自己的公司規模,上市是一個必經之路。

    舉例來說,一個普通的科技公司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以及生產裝置等的建設資金。這些資金對於公司的現金流來說往往是巨大的壓力,如果全部使用自有資金承擔的話可能會導致公司的資金鍊斷裂而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而如果採用借貸方式的話,一方面如果是民企則借貸難度並不低,另外借貸本身也會帶來比較高的財務費用。因此,通過上市來募集資金,其實是一個非常划算的選擇(尤其是市場往往給科技股比較高的估值,這樣的話股票用來做質押融資也相對方便)。

    而對於老乾媽來說,如果公司的現金流很好,可以完全支撐公司的生產經營以及未來的擴張,那麼就完全沒有上市和其他融資的必要。這樣,一方面保證了公司的管理效率,一方面降低了公司的財務成本。

  • 9 # 曉君有說法

    每一代的企業家的選擇都是不一樣的。專注於自己熟悉的領域,做大做強,不熟悉的領域不去觸碰。這是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的不一樣,並沒有對與錯。1、不上市、不融資、不借貸的底氣

    “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在2013年接受鳳凰網採訪時表示,“上市,融資,這些鬼名堂就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我來還債,才不幹呢。你問我要錢,沒得,要命一條。我只曉得炒辣椒,只幹我會的。”雖然陶華碧說得話糙但理不糙。縱觀a股市場,無論是從多輪的股災來說,還是最近的2018年末上市公司集體業績暴雷事件、大股東持續減持是常態,股權質押更是10個上市公司11個上市公司都這麼做,為得是什麼?就是套現,套更多的現金。所以,陶華碧她很犀利,而且很敢講出大實話。

    2、民營企業家需要匠心精神

    但能真正做到不融資、不借貸的企業非常非常少,甚至是已經上市的公司,都必須要進行定向增發、股權質押、發債、銀行融資等等。因為現金流就是企業流動的血液,一旦斷了,企業沒有血就會死掉。能夠喊出“不融資、不借貸”是需要非常健康、持續的現金流作為喊話的底氣的,除了國有企業外,放眼民營企業,沒有多少家有這麼足的底氣敢這麼說,我不需要傍土豪,因為我就是土豪!單就這一點,“老乾媽”是掙錢的企業,而且自己就是土豪。即便不上市,它無論是從品牌、供應鏈、現金流、渠道等方面都已經佔據了人的心智,都具有強勢地位。

    可惜的是,很多企業都不是“老乾媽”,很多民營老闆都做不了“陶華碧”,專注只做好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 10 # 高覽l智慧的投降派

    感謝邀請,以我八年實體行業經營者的角度來分析“老乾媽”,恐怕會得出一些讓大家不大容易接受的觀點。首先,“老乾媽”的不上市、不融資、不借貸的做法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定價的精準。“老乾媽”產品的定價決定了相同品質價格最低的競爭優勢,把生意做簡單,供應鏈現款支付,控制了成本和現金流。然而這一切都是有背後的市場被動需求契機做推手的。

    海外華人數量的激增,引爆剛需的口碑宣傳。誰也沒有料到,激增的海外華人往往成為社會宣傳的中堅力量,自外而內地推廣老乾媽地市場品牌。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兩年企業發展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成本的不斷高攀,包括最大的支出如人工和房租。這就迫使老乾媽原先佔據最有優勢的定價定位的產品出現了動搖:

    要麼選擇提價,帶來的結果就會是對整個供應鏈的平衡引發動盪。

    從未生病的人並不代表身體健康,因為缺乏了抵抗力的鍛鍊,老乾媽在我眼裡就如同練了“金鐘罩鐵布衫”的武林高手,一旦成本上漲動搖了產品的定價和品質,“練門”被迫,那些引以為傲的傳統經營思想即將面臨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想象力爆表的科幻小說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