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必·矯情

    病原體侵入機體,消弱機體防禦機能,破壞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過程,稱為傳染(infection)。表現有臨床症狀者為傳染病。 分為四種傳播方式。 (1)水與食物傳播 病原體借糞便排出體外,汙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透過汙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傷寒、霍亂、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透過此方式傳播。 (2)空氣飛沫傳播 病原體由傳染源透過咳嗽、噴嚏、談話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腦、猩紅熱、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透過此方式傳播。 (3)蟲媒傳播 病原體在昆蟲體內繁殖,完成其生活週期,透過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體進入易感者體內。蚊、蚤、蜱、恙蟲、蠅等昆蟲為重要傳播媒介。如蚊傳瘧疾,絲蟲病,乙型腦炎,蜱傳回歸熱、蝨傳斑疹傷寒、蚤傳鼠疫,恙蟲傳恙蟲病。由於病原體在昆蟲體內的繁殖週期中的某一階段才能造成傳播,故稱生物傳播。病原體透過蠅機械攜帶傳播於易感者稱機械傳播。如菌痢、傷寒等。 (4)接觸傳播 有直接接觸與間接接觸兩種傳播方式。如面板炭疽、狂犬病等均為直接接觸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為接觸疫水傳染,均為直接接觸傳播。多種腸道傳染病透過汙染的手傳染,謂之間接傳播。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病原體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進入疫區,部隊的新兵入伍,易引起傳染病流行。 病後獲得免疫、人群隱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傳染病流行或終止其流行。 傳染病如何預防? 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以綜合性防疫措施為基礎,其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傳染源---1 甲類傳染病 鼠疫 霍亂 乙類傳染病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與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診傷寒、黑熱病、絲蟲病、包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一)管理傳染源---2 對病原攜帶者進行管理與必要的治療。特別是對食品製作供銷人員,炊事員,保育員作定期帶菌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和調換工作。 (一)管理傳染源---3 對傳染病接觸者,須進行醫學觀察、留觀、集體檢疫,必要時進行免疫法或藥物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4 對感染動物的管理與處理 對動物傳染源,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及家畜,應隔離治療,必要時宰殺,並加以消毒,無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發動群眾予以捕殺。 (二)切斷傳播途徑 根據傳染病的不同傳播途徑,採取不同防疫措施。 腸道傳染病作好床邊隔離,吐瀉物消毒,加強飲食衛生及個人衛生,作好水源及糞便管理。 呼吸道傳染病,應使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空氣消毒,個人戴口罩。 蟲媒傳染病,應有防蟲裝置,並採用藥物殺蟲、防蟲、驅蟲。 (三)保護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點有計劃的預防接種,提高人群特異性免疫力。 人工自動免疫是有計劃的對易感者進行疫苗、菌苗、類毒素的接種,接種後疫力在1--4周內出現,持續數月至數年。 人工被動免疫是緊急需要時,注射抗毒血清、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後免疫力迅速出現,維持1~2月即失去作用。 常見傳染病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 麻疹 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 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並能由糞便排出病原體的傳染病,包括霍亂、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和其他感染性腹瀉等。 病人和病原體攜帶者是最主要的傳染源,所有腸道傳染病患者的糞便都含有大量病原體。病原體隨病人或攜帶者排出的糞便汙染環境後,經水、食物、手、蒼蠅、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發病相應地以氣溫較高的夏秋兩季為多。 預防措施: 1、及時發現病人,加以隔離治療; 2、加強“三管一滅”工作; 3、開展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4、有特異性預防接種的要進行預防接種,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急起高熱,全身痠痛、乏力,或伴輕度呼吸道症狀。該病潛伏期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脅最大。由於流感病毒致病力強,易發生變異,易引起暴發流行。 (一)病原體 流感病毒屬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 流感病毒不耐熱、酸和乙醚,對甲醛、乙醇與紫外線等均敏感。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期末到發病後5日內均可有病毒從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傳染期約1周,以病初2~3日傳染性最強。 2、傳播途徑:病毒隨咳嗽、噴嚏、說話所致飛沫傳播為主,透過病毒汙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間接傳播也有可能。傳播速度和廣度與人口密度有關。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後對同一抗原型可獲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與型之間無交叉免疫性。 4、流行特徵:突然發生,迅速蔓延,發病率高和流行過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徵。流行無明顯季節性,以冬春季節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當甲型流感病毒出現新亞型時,人群普遍易感而發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發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 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區域性流行或散發,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發。 (二)流行病學 (三)臨床表現 潛伏期1~3日,最短數小時,最長4日。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狀,雖有輕重不同,但基本表現一致。 1、單純型流感急起高熱,全身症狀較重,呼吸道症狀較輕。顯著頭痛、身痛、乏力、咽乾及食慾減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乾咳等。發熱多於1~2日內達高峰,3~4日內退熱,其他症狀隨之緩解,但上呼吸道症狀常持續1~2周後才逐漸消失,體力恢復亦較慢。 部分輕症者,類似其他病毒性上感,1~2日即愈,易被忽視。 (四)診斷和鑑別診斷 診斷要點: 1、流行病學資料:冬春季節在同一地區,1~2日內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發生,或某地區有流行,均應作為依據。 2、臨床表現:起病急驟,有發熱、頭痛、全身痠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而呼吸道表現較輕。結合查體及X線照片進行診斷。 3、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分類正常或相對淋巴細胞增多。如有顯著白細胞增多,常說明繼發細菌性感染。 另外,可將起病3日內咽部含漱液或棉拭子,進行病毒核酸檢測和病毒培養。 鑑別診斷: 1、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引起。可根據臨床特點與流行病學資料進行初步鑑別。 2、肺炎支原體肺炎:起病較緩。咯少量粘痰或血絲痰,病情和緩,預後良好。冷凝集試驗及MG型鏈球菌凝集試驗效價升高。 (五)治療 1、一般治療:按呼吸道隔離病人1周或至主要症狀消失。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食或半流質飲食,進食後以溫鹽水或溫開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潔衛生。 2、對症治療:有高熱煩躁者可予解熱鎮靜劑,酌情選用APC、安乃近、魯米那等。高熱顯著、嘔吐劇烈者應予適當補液。 3、消炎抗病毒治療:早期用藥有一定效果,可抑制病毒增殖,病程縮短。此外清熱解毒的中藥治療,效果明顯。

  • 2 # 乾坤7756

    1.一般情況是不可以帶病上崗的。2.從是這一行業的人員國家規定必須持證上崗。服務行業之中飲食行業國家規定設施衛生,人員健康。所以是不可以帶病上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形容一個沒有出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