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心淚雨
-
2 # 清風自揚葉落寒晨
考古給人類帶來接近真實的真相,現在想要知道歷史,需要從歷史書中得到。史書是人寫的,只要是人為的,就可能加入自己的意願,想法,意見。考古可以最直觀地從發現的遺址,器物,等資訊。從這些資訊來了解當時比較準確的歷史。就比如海昏侯 劉賀,當了二十多天皇帝被霍光廢黜。說他當幹了不少違反禮儀的事,但是從墓中發現了一間書房,並且還有孔子的畫像,是多麼昏庸的人死後還留著這些?也許他是一個有為的皇帝而得罪了霍光被罷黜。所以考古可能發現事實。
-
3 # 我在故事這頭等你
有人把考古看作是合法性的盜墓者,真是一派胡言啊,考古是是一本無言的歷史畫卷,通過考古我們可以了解到人類的發展史,了解古人的生活習慣,了解文明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古時留下的書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五千年文明,是中國文明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
4 # 大道為情
概括來說,考古是我們認識歷史的唯一手段,通過研究古人遺留的實物可以讓我們逐步完善修正歷史,從而對過去的社會、經濟等等各個方面有個客觀完整的認識。如果沒有考古,單純依靠書籍和文獻記載來研究歷史是就做不到準確和全面了,對歷史越了解越有助於我們了解古人,知古方可明今,了解過去可以避免我們犯和過去同樣的錯誤,對過去的了解也讓我們更好的把握和預知未來。
-
5 # 不會懂的心
考古者給我們人類帶來了以下幾點:
A 考古發現在人類生存環境研究中的基本作用
按照資料的表現形式,將歷史史料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其中實物史料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而文獻史料和口述史料是第二手史料。考古發現可以彌補文獻、口述史料的空白,糾正其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如果沒有考古發現,僅憑史書記載的間接史料是難以準確地確定史料中是否摻雜記述者的個人情感,不能準確的反應人類生存環境的演變過程的。
例如,黎陽倉是隋唐時期的重要國倉之一,被譽為“天下名倉”。史料記載,黎陽倉始置於隋文帝開皇三年,隨著南北大運河的開通,這裡成為了隋煬帝經略東北邊疆的後方物資供給基地。2011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黎陽倉遺址進行了調查與勘探,初步確認黎陽倉先後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地下儲糧時期,倉城等建於隋初,廢棄時間大約是唐代中期。第二個階段為地上倉儲時期,庫房建於北宋早中期,廢棄時間約在北宋晚期。黎陽倉遺址的考古發現為中國大運河“申遺”提供了隋代永濟渠開鑿和利用的珍貴實物證據,為研究中國古代官倉的建設和儲糧技術發展增添了新的考古資料。
B 考古發現反映人類生存環境的時間分佈及其變化
考古遺蹟的發現,能夠帶來人類生存環境演變的第一手資料。單個的考古遺蹟可以反映當地某一時期的發展狀況,同一地點的多個考古遺蹟的比較則可以反映當地環境的演變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自然環境要素、人文環境要素。
考古發現可以幫助人們在較長的時間尺度內、縱向地比較人類生存的自然、社會環境的變化。比如長尺度的氣候變化和森林主要成份的演替等許多環境過程可能發生變化的很慢,以致於在人的一生中都看不到環境的顯著影響。而像地震、洪水等較迅速的環境過程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較大的變化。
例如羅布泊記憶體在著古代的Murano王國的遺蹟,據史書載“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然而目前的羅布泊已然乾涸,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這反映了較長的時間尺度中羅布泊自然環境要素的變化。
C 考古遺蹟的分佈狀況反映人類生存環境的空間分佈及其變化
考古遺蹟的分佈反映了同一時期同一環境*的不同分佈、不同時期人們居住地點的變化。
例如,2012年河南欒川孫家洞遺址發現了中更新世時期古人類化石,是河南境內首次在洞穴中發現中更新世直立人(猿人)化石,雖然中更新世直立人階段的化石在中國、世界各地均有所發現,如北京人化石,但很多時段、很多區域仍留有空白。孫家洞遺址的發現不僅填補了中原地區的空白,而且有望使人類鏈條變得更加完整。為東亞地區人類起源及演化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新材料。
D 考古發現反映人類生存環境各自然環境要素及其演進
這裡的環境是指自然存在的、影響人類生活方式的或者說人類適應或改變的自然要素,包括氣候、地質、土壤、植物、動物、疾病等。考古發現可以考證歷史中該地的自然環境狀況,與現在進行縱向對比。
以氣候要素為例,通過文獻我們可能得到關於氣候的零星記載,而通過分析考古發現我們可以獲知當地在當時的氣候條件。
1982年青海都蘭吐蕃墓葬的發掘。墓葬中使用了大量柏木,按照血渭一號大墓墓葬形式計算它所使用的木材有近千根之多。可以想象 1500 年前都蘭甚至熱水鄉,曾經是森林密佈, 小溪潺潺,牛羊遍佈的一片美麗的景色。但這裡現在卻是一個沒有多少綠色可言的荒涼山 溝,典型戈壁氣候,周圍根本看不到一棵樹木。
E 考古發現反映人類生存環境各人文社會要素及其演進
F 考古發現反映歷代審美觀的變化。
每個時代對於美的定義是不同的,通過考古發現,可以推知古代人們的審美心理,研究歷代審美的變化。例如在上古母系氏族社會,生殖和生產的標準就是美的標準。我們看到的新石器時代女神像的造型特點展現的就是粗壯結實。但從考古出土發現,一些簡單的骨制或木製飾品仍然體現了當時女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崇尚。再例如唐朝由於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因此審美的角度又逐漸趨向華麗、唯美。從唐代遺留或發掘出來的化作中可以看到唐代女子以胖為美。寬額圓臉、豐腴肉感加上高聳的髮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了“盛唐氣象”
G 考古發現中的勞動工具可以反映歷代耕作技術和勞動工具的發展。
考古發現中,不乏許多歷代的勞動工具出土。從遠古簡單的石器工具,到商周的青銅工具,再到後來的鐵器,勞動工具的變化脈絡正是從考古發現中得到的,而勞動工具的變化又在又集中體現了一個時期耕作技術和生產力狀況。
H 考古發現可以反映歷代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
古墓出圖的墓誌銘、文獻,都是對當時政治制度和社會生活相對真實的反映。通過墓誌銘中對墓主人的官職身份的說明,可以了解古代的官僚體系。古墓中出土的一些外界失傳的文獻、史料可以比較真實的反映當時的社會環境。
政治制度 墓主人 墓誌銘對於了解一個朝代政治制度的作用
-
6 # 一個80後的天津衛印象
只有更好的了解過去,才能更好的把握和預知未來。
考古也分不同的型別,比如針對生物的考古和針對文化的考古等等。
地質學的研究其實就是對地球形成過程的考古,比如發展了大陸板塊遷移。
生物學的考古使我們了解生物的進化歷程和規律,地球現在的生態系統是如何形成的,人類的進化可能的方向是什麼樣子等等。
文化考古比如古墓的挖掘例如秦始皇陵,可以更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我們民族的起源,我們文化的淵源。
總的來說,就是回顧歷史,從而達到自我認知和自我認同,和合理的預測未來。
-
7 # yypcf
考古的意義是能夠拉進現代人與古人之間的聯絡,讓現代人更加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文化,認知,政治,等各方面,身臨其境,感知自己的來處,舉止言談,衣食住行更各方面傳統的繼承,明白自己不是無本之源,自己骨子裡潛移默化的東西,而自己置若罔聞,追本溯源,你會毫無條件的感覺這是真的合理與連貫。考古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
-
8 # w0586
密切聯絡!人類學分體質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為體質人類學提供研究資料,主要是石器時代人類化石標本。體質人類學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支柱。考古更是離不開文化人類學,因為一切學科都包含在文化人類學中,從中尋覓方法。一言以蔽之,史前考古與體質人類學密切聯絡,歷史考古與文化人類學及體質人類學都有密切聯絡。
回覆列表
考古的意義,並不只是為了獲得驚世文物,而是要理清這些遺址和文物背後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脈絡。這是對中華文化最大程度的解讀、還原和傳承。因此,考古學最大的意義,是重塑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考古是在尋找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那些已經丟失的記憶,這一點對於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為有了考古才使得一個國家的歷史更豐富多彩。
考古是文明文化的探索者,考古專家可以馬王堆帛書,海昏侯墓的竹簡,以及甲骨文這些東西中解讀出來一些重要的資料與史書參照能修正史書的一些錯誤,也能對當時的人文,天文地理,口碑,宗教信仰以及傳說,迷信等一些進行研究。
擴充套件資料:
考古工地的種類很多,有墓葬、房址、灰坑、各種手工業作坊以及車馬坑、祭祀坑之類。前期有的需要打洛陽鏟鑽探,有的需要用電子儀器進行勘探。除了挖掘工作以外,還會用到全站儀測量、墓葬繪圖、器物繪圖、陶片的清洗拼對、浮選等各種工作。
考古工地常常坐落在遠離縣城的村子裡,考古隊員有時住在村民家裡,有時安置在多年沒有人住過的老宅或棄用的校舍。從最初的新鮮到中期的疲憊,再到後期的不捨,他們不斷地畫圖、清理地層、刮邊、拼陶片、透圖、分型分式……在發掘的過程中一邊實踐一邊考證。
人類的史料典籍儘管浩如煙海,但卻無法全然地反映出歷史的綿長與博大,對歷史極為有限的記載,也遠遠不足以為今天的人們展示歷史的全貌。
歷史文獻記載缺失的內容,因為無數的考古資料與科學研究變得豐滿起來,那些通過出土遺蹟和文物而還原的、因歲月流逝而風化腐蝕掉的細節,向我們講述的是那歷史長河裡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