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般化3
-
2 # 還是有故事
女真族與明朝之間關係十分複雜,在明統朝大部分時期,女真族都處在明朝的統治之下,直至後來反叛,最後覆明建清。
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女真族”的詞彙。到明朝初年,原先女真族在元朝統治下居於遼東一帶,後北元覆滅,女真各族相繼“悉境歸附”。洪武二十一年,明朝收回高麗所佔遼東之領土,並阻止高麗對女真的控制。到此,女真族已經在明朝控制下。
到永樂初年間,女真族首領阿哈出,猛哥帖木兒相繼入朝覲見,隨著兩人歸附,越來越多的女真部落相繼歸附明朝。明採用“眾建之而分其力”的辦法,進行管轄。
到了正統年間,女真族在明朝統治下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部落,這時期對後來的滿族人非常重要,因為這時期女真族的強大標誌著滿族主體的形成,而當時遼東其餘一些少數民族的先民也採用了女真名號,更壯大了女真的實力。
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也先在土木堡擊敗明軍,俘獲明英宗,一些女真族也向遼東進攻配合也先的行動,不過也有一部分女真部落被也先洗劫,這大概是女真對明朝的第一次反叛。也就是這個時期開始明朝對女真的威信開始下降,女真族逐漸失去控制,一部分部落首領甚至對明朝進行公開反叛,不過這期間女真勢利尚小,
後來,明朝採取了“分其枝,離其勢,互和爭長仇殺”的方法來控制女真,不想這種方法更激起女真族對明朝的憤恨。
到萬曆年間,努爾哈赤出現,這個人對明朝有深深的仇恨,因其祖,父被明朝誤殺。以先人所留“十三副遺甲”起兵,之後統一女真,建立後金。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努爾哈赤的後人皇太極等人推翻明朝,建立大清。
實際上一開始女真族與明朝,一個是被統治者,一個是統治者,不過後來一個叛亂成功入主中原,一個內憂外患下終覆滅不存。
-
3 # 風中小草59
明朝和女真到底什麼關係
很複雜
女真明朝劃分成建州,海西,野人
元末明初明朝設立招撫機構,主要是建州三衛
野人女真大多都是野女真
實際上和蒙古,明朝在一個多世紀彼此合縱連橫,攻伐不斷
確切說明朝蒙古從元末開始就在爭奪女真
明初朱元璋以朝貢的經濟利益為洱,女真朝貢不絕,甚至為了貢書,彼此內部互相廝殺
到了朱棣時期阿魯臺實際控制了兀良哈三衛和海西女真,並以此打敗丘福十萬大軍
以此朱棣五次親征蒙古,四次針對阿魯臺
朱棣五次徵北, 只有一次針對瓦剌,導致阿魯臺實力大減,瓦剌其後大破阿魯臺
也先父親脫歡立瓦剌脫脫不花王子為北元汗
這裡麵包括兀良哈三衛和海西后實際臣服於瓦剌
也先死後,東蒙古毛裡孩稱雄,控制了海西和兀良哈
再說說建州女真,其時而為了利益臣服明朝,時而和蒙古聯合攻打大明
成化年間為了削弱蒙古和建州女真聯合行動,於成化三年,六年,十年,十四年出兵建州,進行犁庭掃穴
蒙古從滿都魯很汗開始,各部分走向統一
一句話女真即臣服明朝又臣服蒙古,又包括自己的獨立性
北元或者說蒙古和明朝兩百年的爭鋒,彼此互有勝敗,在此期間遼東女真由元朝時期的大量分散的小部落逐漸內部兼併形成了一些大型部落
女真在明朝和蒙古的爭鋒的縫隙裡面逐漸兼併統一強大起來
從元末到明末
女真大明是一種彼此利用的關係
-
4 # 東方鉞
女真族是大明王朝統制下的少數民族,明太祖朱元璋朝,派大將(燕山侯)孫興祖征服遼東,在東三省設衛所進行分劃的管理。二百年後萬曆朝大將李成梁負責遼東三省事務,相安無事。《清太祖》努爾哈赤當時是建州村鎮長級別的幹部,(有雄才大略)畏服成梁,見成梁則行大禮參拜,孝敬如父子。後因努爾哈赤父,祖父被誤殺,雖然明官吏對他進行補償,但心懷憤恨,隱忍不發。努爾哈赤經常奔走於建州與遼瀋之間,對明朝的軍事佈暑,經濟狀況,官員腐敗瞭如指掌,但他沒有對明宣戰,而是重用漢失意文人范文程等,行賂明朝官吏,容忍他發動對女真各部的兼併戰爭,取得重大的勝利,軍事經濟實力有很大提高。成梁死,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公開叛明。努爾哈赤武藝高強,勇略過人,是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高手,分別擊敗明將劉挺,杜松等主力後,取得薩爾滸大戰的勝利。爾後又奪取遼陽,瀋陽,建國號為後金,為滿清奪天下奠定堅實基礎。
-
5 # 關河南望
明清恩恩怨怨糾纏幾十年,甚至取明代之,竊據中華正統寶座。然大家都知道滿清女真前身系通古斯野人,卻不甚清楚早期女真部落與大明朝之間不得不說的宿怨秘密。
女真人,古肅氏。盤踞長白山一帶。永樂元年,大明朝廷為更好的統治遼東少數民族,於女真族聚居地,至圖們江流域附近置建州衛,並委任女真首領阿哈出為指揮使,管理遼東女真族。
由於女真族聚居地廣大無比,建州衛管理這些地區,不太合適,所以在永樂九年,沿黑龍江北上到江口出海處附近,設立奴兒干都司,此機構為明廷統御遼東地區的最高行政機構。
下轄包括建州衛在內的衛所三百八十二個。大明朝廷還派出水軍將領,帶領一支水軍,駕駛戰艦,沿著黑龍江航行,召集附近的女真部落首領,並在眾多女真部落首領中,以封官賜職為誘利,選出四個實力最為強大的,委任為都指揮,並賜予官印,又把實力弱小些的女真部落首領封為千戶,百戶鎮撫。達到以夷治夷的策略。
明賜女真官印:
大明朝廷又在開原城開馬市,與遼東地區女真族做生意,用少量的米,鹽,布,換取遼東特產長白山人參,東珠皮貨等。
馬市:
建州衛中最有實力的四個女真部落,分別為毛鱗,海西,野人,兀者。
其中,毛鱗女真部落系渤海氏的後人,平時也以耕田為生,他們自己也會做衣服穿,飲食習慣和中原很相似。海西女真,本來就係以前金國完顏氏的後代,也會種地耕田,海西女真的女人特別喜歡金銀珠寶等首飾。毛鱗和海西這兩個女真部落被明朝廷劃分為熟女真,意味著頭腦開化,有點文明風氣。而生女真就不一樣了,完全的真正的野人,居住在黑龍江邊,完全以打獵為生。熟女真和生女真有世仇,雙方世代互相廝殺,爭戰不休。長年征戰,讓生熟女真族人人好戰,尤其精通騎射。
滿清奠基人努爾哈赤即出自建州衛。所以大明朝廷政府和遼東各女真部落屬於從屬關係,即遼東各女真部落歸大明朝廷統治,相當於大明朝廷國內的少數民族。
-
6 # 靜逸堂堂主
女真這一部族原是金人的後裔,依地理分佈,大致為建州、海西、野人三種。過去兩屬於蒙古和高麗,部落分散,不時糾合向內地侵掠,奪取物資,邊境軍隊防不勝防,非常頭痛。明太祖朱元璋所採取的對策,軍事上封韓王於開原,寧王於大寧,控扼遼河兩頭,封遼王於廣寧(今遼寧北鎮),作為阻止蒙古和女真內犯的重鎮。政治上採取分化政策,把遼河以河東諸女真部族,個別用金帛招撫(收買),分立為若干羈縻式的衛所,使其個別的自成單位,給予各酋長以衛所軍官職銜,並指定住處,許其稟承朝命世襲,各給璽書作為進貢和互市的憑證,滿足他們物資交換的經濟要求,破壞部族間的團結,無力單獨進攻。到明成祖時代,越發積極推行這一政策,大量地全面地收買,拓地到現在黑龍江口,增置的衛所轄舊設的共有一百八十四衛,立奴兒干都司以統之。現在俄領的庫頁島和東海濱省都當年奴兒干都司的轄地。
回覆列表
明朝先後設遼東都司25衛,奴兒干都司384衛,統轄整個關東地區,包括女真族。明初,依照分佈區域,把女真族劃作三大集團,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