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源泉法則
-
2 # 睥睨天下難敵百年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已經由刀耕火種進入到科技時代,特別是20世紀科學的不斷進步,已經完全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人完全是不能想象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一個bb機的段子其實就是很好的反應了科學的高速發展對社會的影響,坐了20年牢的人都不會相信現在出門不用帶錢,一個手機都可以面對面的影片。但是社會的發展也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過多物質上的享受和追求,特別是我們這個資訊爆發的時代,看電視你會發現很多段子都是網上流傳很久了的老段子,你會覺得沒有創新,過年回家,聽到的也是某某某在哪裡工作,工資又是多少,誰誰又換了什麼什麼車,同學會變成了一個互相攀比的地方,沒幾個當官有錢有勢的班級,我看基本沒開過什麼同學會。這是一個被物質支配的社會,當科技發展到一定高度,人們的素質和思想又達不到其匹配的高度,註定會產生這些問題,不是年味變了,是時代改變的同時,我們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裡跟上它
-
3 # 順心順利622
謝謝邀請,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離大年夜還有三十四天了,時間過得很快的,對以年味,我們這裡每年過得非常隆重,為了把春節過得開心,讓大家有過節的濃濃味道,我們老家正準安排如何過大年呢?首先,有的醇酒,有的造鞭炮,塔炮,有的搭戲臺,訓練舞龍,舞獅的武術動作,有的練習唱山歌,練習投繡球,練習上刀山下火海等,以便大年日夜慶祝新年派上用場,在我們老家,一般臘月二十二開始殺大豬,二十四、五日開始包棕子煮棕子,二十六日開始掃房和整理家裡的物品(如掃地,補牆,搬移物品,擦神臺上的汙物,等)在我們這裡以為神(祖宗神靈,公灶王,菩薩諸神)己去天庭過節了,就視為大偷修的。到二十九開始貼門神和春聯了,過大年在老家就是這麼濃濃地過得有嗞有味的。
-
4 # 悅享親子時光
有點恍惚,沒想到這麼快就要過年了。
現在年味確實是淡了些。但是你要說是“我們不再單純”造成的,我想很多網友是不能同意的。
並不是我們不再單純了。而是視角不一樣了。
小時候的我們過年,有好吃好喝供著,而且只管玩耍。這樣日子,就是不過年,都非常有味道的呀。
然而,我們長大了。我們自身以及外界對我們的視角變了。
長大了,自然對吃喝的訴求也不似以前強烈了。要我說長大後,我們更單純了。更單純地追求“舒適”、“便捷”。再加上傳統的風俗,年輕人也不太懂,自然呈現出來的年味也就淡了不少。
外界的視角呢?長大後,長輩對我們的要求自然增加了不少。一到過年,各種拜年、走親戚、包紅包、被催婚、孩子之間赤裸裸的攀比等等。這樣的春節充滿了大家庭倫理道德。我們一邊累心,一邊強顏歡笑。你說,到底是誰不單純?
回覆列表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看起來是大家的對這些年變化的一個共識,實際上就是我們發出這些疑問的個體們丟掉了對生活的講究,才會導致多數人的對生活的隨意。
所以,首先要問問我們自己是否對生活越來越隨意了,是否對生活中本該有的儀式感,漸漸覺得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
我記得我小時候最大的期待就是過年,那個時候時間過得很慢,總感覺要等好久才能等到過一個年,是否和現在感嘆時間過得如此之快有明顯的差別。為什麼會有如此明顯的差別呢,其實成年後的我們,每天都是為了工作忙忙碌碌,為了掙錢,很少再有時間軸的概念,一些重要的節日,幾乎不靠工具提醒再難記得,就算記得,也難有時間去準備,隨之後來的就是一些藉口,其實這個過不過也沒什麼。比如結婚紀念日,父母,自己,妻兒的生日,過年,元宵,清明,中秋等等。
好在我至今為止,感覺我家裡的年味還在,雖然周邊的年味漸漸消逝了許多,我覺得和我的父母對過年的講究是分不開的,我從小時候有了記憶開始,我就記得過年的時候要搞大掃除,要把門窗擦的乾乾淨淨,要貼對聯兒,要放鞭炮,要準備很長時間的年夜飯以及準備過年的年貨,還有家裡每個人在過年時都會有的新衣裳,還至今都有的壓歲錢,以前每到大年三十,我媽就會把準備好的吉利數字的壓歲錢給我和我爸,雖然那時候知道最終錢還是會回到媽媽手裡,但是我會依然很開心,看似就像一個騙局,讓大大的壓歲紅包在手裡呆上十幾天,但是我依然享受那種被騙的感覺。時間過了這麼多年,不管怎麼變,我爸媽對過年的這種講究依然沒有變,雖然拜年、串年人越來越少,但是我們準備的年貨依然不少,所以很多年貨吃不完,散完年宵只能壞掉。
我爸是一個很執著的人,他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他堅持每年過年都要貼對聯,所以自打我識字開始,每年過年我就得和我爸去選很多春聯,有時哪個貼左邊,哪個貼右邊都不知道,但是在大年30那天,他一定不會忘記和我一起去貼聯子,每次都是他在下面扶著凳子,我在上面貼。然後就是買炮竹,不管家裡有錢沒錢,我爸再買炮竹這件事情上,總是卯足了勁,或許在他心裡一直認為,炮火放的越多,運程就會越火,所以我們大年初一零點我們一家人一定會準點放炮竹,而且我爸非常看重是否準點,放完後坐下來大家一起喝杯甜茶,象徵著今年的生活甜甜蜜蜜。還有就是過年時的祭拜,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無非就是封建社會的迷信,但是我從爸媽的臉上的虔誠看的出來,是他們對先人的悼念以及對生活的期許。還有個小細節,就是我媽從小就教我,大年初一,漱口洗臉的水不能外流,看似都是很無趣的一些條條框框,但是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堅持了下來,所以年味也就儲存下來了。
我記得有一年,我爸媽在外務工,因為錢沒拿到,給還在學校的我打電話,說可能今年會不回來過年了,也買不到票,讓我上去和他們一起過年,當時聽了電話覺得很失落,因為我盼了一年的重要日子馬上就要來了,卻可能就是失去,最後爸媽還是回來,沒有錢,東拼西湊借了錢站了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回來過年了,雖然過那個年沒有錢,但是該有的儀式一樣也沒少,就是因為我爸媽的這種堅持,所以到現在我還是很期待過年,過年依然有我期待的味道,也不會因為我自立了門戶,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規矩,我依然會像孩童時配合爸媽去做那些事兒,依然樂此不彼。不會因為我們懂事了,就縮減了看似從理性角度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生活真的需要一種儀式感,使得這一天和其他日子與眾不同,使得某一時刻與眾不同,這些與眾不同其實就是生活中印記,這些印記會讓你品嚐到生活的味道,雖然這些儀式沒有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麻煩,但是如果你對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日子多一份較真和講究,或許就會給你的生活增添不少記憶,這些回憶和帶來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斷的。
後面引用我看過的一段話:認真的生活,認真的過好每一天真的就是一句雞湯而已嘛?我們一直都在不斷的給自己這樣的假設,如果我考上了名牌大學,如果我有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如果我創業專案成功了,如果我有了錢,如果我娶到了心目中的女神,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非常美好。但是,當這個目標達到的時候,我們就真的可以停一停看看周圍,思考如何認真生活嗎?不會的,這樣的假設永遠不成立。因為上述的所有假設條件,都不是我們生活能變得更好這個結果的充分不必要條件。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想到的東西沒有得到,而另一個則是你已經得到了。
所以就是因為我們的隨意,將就,不懂得享受儀式感,不去發現我們本來就擁有的美好,所以我們才會有年味越來越淡,生活越來越淡這種感覺。認真的生活態度本不需要前置條件,儀式感也並不需要大費周章,也許只是一點小心思。
我想起了自己的一句名言:“幸福是一種能力!”不是嗎?
我們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故去的人奢望的明天;我們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自己再也回不去的曾今。所以怎麼樣?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