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了不了齋主人
-
2 # 國粹516
明朝亡了,反清復明,驅遂韃虜,恢復中華成功了,炎黃子孫,中華兒女永遠存在!滿清亡了,滿清的一切徹底拜拜了!
-
3 # 紅塵入世亦不閒
明朝的滅亡可以說是天意,但也可以說是必然的。
世界上沒有永不滅亡的王朝,也沒有永遠能稱霸的國家。歷史上,無論是盛極一時的日不落帝國,還是縱橫天下的蒙古帝國,或是歐洲的統治者羅馬帝國,亞洲的巨無霸阿拉伯帝國,都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這是必然和偶然的統一。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族建立的封建政權,取得了無比的輝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治隆唐宋,遠邁漢唐”,這是對明朝的評價,“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表現出了明朝的骨氣。明朝也是歷史上藩屬國最多的朝代,是賦稅最低的朝代,是最接近資本主義的朝代……但是再輝煌的朝代,一樣會走進歷史的墳墓,這是必然。
明朝末年,趕上了冰川時代,糧食大規模減產,百姓民不聊生,政治上腐敗奢靡,又有外地內亂。尤其是萬曆年間的三大徵,直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將本來富裕的國力消耗殆盡,導致了之後的一系列問題。
但是這三大徵又都是必要的,如抗倭援朝,和後來的抗美援朝一樣,本來日本的目的就是透過北韓來侵略明朝,如果不打,北韓將成為日本的跳板和基地,大明處於危險境地。大明的決定是正確的,這一仗不僅打出了成效,還讓世界臣服,打出了國家尊嚴和地位。因此,不得不打,優劣共存。
所以,大明的滅亡是必然和偶然的統一。
-
4 # 陳夫子讀史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王朝盛極而衰是自然之理,也可謂“天意”。明朝的衰亡也逃不出這個規律。
所有的王朝都逃不出這個規律。
-
5 # 白梧桐
是趕上天災了,老百姓吃不飽。官員腐敗!底層老百姓就反了。李自成不過是失業農民而已,也沒有打算推翻明朝,就是想打到北京要口飯而已,被外族鑽了空子罷了
-
6 # 追記歷史
崇禎帝確實點兒背,1627年上臺後面對這個爛攤子,首先把魏忠賢這個龐大的集團滅殺了。之後你問題當中的“天意”就不斷降臨了,1628年北方大旱,史書上有記載一望無垠的田地裡寸草不生,草都不長了就更別提農作物了。1629年由於陝北驛站耗費過大,崇禎帝決定精兵減將整頓機構,其中快遞員李自成不幸下崗,沒有了固定收入的李自成,在那樣的亂世下除了造反還能幹什麼?1630年史書上是這樣說的,當時的老百姓已經把草樹皮吃完了,最後只能吃觀音土,以解一時飢餓之苦,可見當時的社會環境已經惡劣到了何種程度。這種現象一直到了1640年,可以說是旱災、水災、蝗災等各種災害輪番上演。
下面咱們說1640年之後大範圍的傳染病疫情。1640年在明朝部分地區就已經發生了強致命性的傳染病,死亡率是非常高的。1641年這種傳染病範圍進一步擴大,城內空寂無人,城外逃亡的百姓死傷無數。這種大範圍的疫情到崇禎帝上吊自殺,一直持續蔓延著。但奇怪的是崇禎帝死後,這場長時間持續的疫情竟然消失了,如果放在現在真的可以懷疑,當時的清政府是不是使用了細菌武器。
崇禎上臺後就沒有消停過,天災人禍遍地疫情,民不聊生的惡劣環境不造反才怪。明朝滅亡瘟疫消失,天災減弱百廢復甦,這樣的好現象不管是清政府還是李自成,都是一個容易接手容易管理的好時機。其實說“天意”也不過分,誰讓崇禎帝處在這個惡劣天氣頻發的時期呢!
-
7 # 唯一4638050668592
明朝的滅亡,個人認為雖有一定萬曆朝不作為,國家問題積重難返之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崇禎個人能力的問題。政治場上從來都不是快意恩仇的地方,第一崇禎一登基便殺掉了魏忠賢,一下子吧大明官場給皇帝可以背黑鍋的人殺掉了,崇禎完全可以借魏忠賢的手治理官場,解決財政制度問題和江南士申納稅的問題之後平息眾怒殺掉魏忠賢,這樣既解決了儒生誇誇其談,空談誤國的問題,又解決了財政收入問題,同時降低增加苛捐雜稅的可能。二,軍事上,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袁崇煥,甚至吳三桂和祖大壽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崇禎剛愎自用,用人懷疑,不能知人善任致使農民軍縷縷做大,崇禎登基17年,完全可以搞定這兩項,攘外先安內,對後金先講和,解決內部後拉攏察哈爾部來讓後金撕毀合約,以此憑藉這些能臣定能擊敗後金,而後步步拉攏分封瓦解蒙古(可以按照漢武帝的分封的辦法),半個世紀後肯定可以把新疆到哈薩克納入中原王朝直接統治,綜合看來,明朝煊宗以後,已經不思進取,逐漸驕奢淫逸,貪汙腐敗,後世君主缺乏全域性智慧戰略頭腦,說人禍比天災更合適,人家後金不是小冰河期嗎?人家更靠北好不好……
-
8 # 錢君史話
崇禎年間,天災頻仍,且北方鼠疫傳染,韃子擾於邊,饑民亂於內,朝廷財政空虛,崇禎帝剛愎自用,屢殺文臣武將,朝臣敷衍以捱時日,崇禎帝將死,尚手書文臣個個當殺,而紫禁城內宮牆上,竟書有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字樣。崇禎帝尚未言天不佑明,只以衣覆面,感嘆無顏見列祖列宗。
-
9 # 貝貝127554956
世間任何事件發生都是天意,與其說天意,不如說徵兆,明朝後期發生的海嘯、蝗蟲、颶風、瘟疫、地震等災禍不計其數。
-
10 # 榆木菌
說起明朝的滅亡,我們可以從這句話來解讀:“明之亡,非亡於崇禎,而亡於天啟,實亡於萬曆,始亡於嘉靖。”這句話是清朝學者總結的,說到這,您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清朝學者會如此評價?而不是說亡於崇禎?這就關係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了:貶低前朝,本朝才能名正言順的繼承天命。這是歷朝歷代都會做的事情,就像隋朝和唐朝。要抬高本朝的身價以及威望,就必須把屎盆子扣到前朝身上,只扣一個崇禎那是不行的,必須來個半鍋端,並且大肆傳播這樣才能緩解清朝入關後的民族融合問題。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把這句話剖析剖析,先來說說嘉靖道長,雖然幾十年潛心修煉,煉製丹藥,但也不是光顧著成仙,畢竟他還沒成仙,所以他用他超高的智商平衡著群臣,在他統治時期,手下能人輩出,夏言,徐階,張居正,高拱,嚴嵩,戚繼光等等,哪一個不是老奸巨猾?當時明朝國力強盛,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相當發達,始亡於嘉靖,我認為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到了萬曆這,明朝可以說是進入一個小高潮時期,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這一時期,當時沿海城市的經濟發達程度以及海上貿易的擴張已經到了讓西方人來跪舔的地步,並且對外有萬曆三大徵,唯一為後世詬病的是,這位仁兄的怠政問題和國本事件。還有,明朝的宿敵清朝(後金)也是在萬曆年間崛起的,這可能就是清朝學者所說的實亡於萬曆的原因。
後來木匠上臺,明朝已經像是一個得了白血病的病人,必須要換骨髓才能活下去,遺憾的是,木匠不僅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錯過了很多能換的骨髓,還讓病情進一步發展了,所以清人說的亡於天啟還是很對的。木匠對於木頭的職業操守導致了背鍋俠崇禎上臺就接了一手爛攤子,雖然崇禎的能力不咋滴,但勝在勤勉,一心想重振當年成祖的雄風。誰曾想在整治了死太監後,關外又不安寧了,還沒等關外收拾掉,公務員李自成又因為裁員問題下海創業了,這時候的崇禎已經是肉夾饃了,等等,還沒完,五百年難遇的旱災還有各種自然災害還等著崇禎處理,這時候的背鍋俠崇禎已經背了17年的鍋,想必此時的他已經背不動這口鍋了,只能是上吊以謝第一任董事長朱重八。。。
我個人認為明朝滅亡既是人為(各種折騰),也是天意(自然災害),歷史的車輪總要轉動,每個朝代都會滅亡,這是命數也是自然規律,只不過以何種方式結束顯得更為重要,是苟且偷生讓人鄙視的完結還是轟轟烈烈讓人敬仰的完結,譬如當傀儡,譬如上吊自盡。。。
回覆列表
也不能說一點道理沒有。明末正趕上小冰期,氣溫異常,導致災害及糧食歉收,饑荒帶來流民問題。但一朝興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明亡的主要問題還應該是其統治策略出了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