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鏡中花水中月69

    春節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春的腳步悄悄走來,面對中華民族最古老最隆重最大牌的節日,陸海空火力全開,車站碼頭機場人滿為患一票難求,家中老人倚門相望期盼離鄉的遊子早日歸來。

    南朝六百三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進廟燒香祈福也蔚然成風,春節期間多少富商巨賈,為燒頭香不惜一擲千金。

    舞獅,唱大戲更是保留節目,鑼鼓喧天,高音入雲,舞出人生的精彩,唱出對明天的期待。春節,快來吧!

  • 2 # 老王157923675

    謝邀。春節的那些事,從小時候早早盼望,到自已忙到除夕夜,再到現在天天都過年,變化還是挺大的。在城市,除了拜祭祖先和家庭聚餐,再走走親戚。剩下的旅遊的旅遊,宅家的宅家,比較自由的選擇了。相比之下,農村大小鄉里,依然如故地熱鬧,不過,開車回家鄉的人確實多起來了。

  • 3 # 江山多嬌21392

    花開花落,時光荏苒。轉眼之間新春姍姍來臨。春節,作為華人幹年流傳的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帶給人們的是期盼,希望,無奈,憧憬,忙碌,欣喜等諸多心靈的感觸。年青的無所謂,正在揮灑著蓬勃的青春。四十以上人過中年的人們,尤感歲月之勿促,人生之迷茫。孩子們期盼過年,穿新衣服,吃好的喝好的,拿壓歲錢。他們的今天恍若我們的昨天,只不過生活條件,經濟狀況大為改觀。

    年沒有變,仍然還是紅紅火火的中國年。香甜的年糕,香噴噴的白麵饃,各種誘人的水果,雞鴨魚肉蛋豐富的食物一應俱全。鮮豔醒目的福字對聯貼起來,火紅的燈籠掛起來,叭叭的鞭炮響起來,燦爛的煙花飛竄上天,綻放繽紛炫彩。小年祭灶,年尾上墳祭祖,大年夜祭天地,習俗依然。忙了一年的人們也該歇歇了,藉著年的契機,年的祥端。男女老少和家團圓,其樂融融,親朋好友歡聚一堂,互相拜年問好,把酒言歡。年是時間的分水嶺,無年無節人生何意,年是舊的一年的收尾,又是新的一年的開端,總是一往無前的執著。是人生年輪的刻度,帶著過往人生的回憶,帶著成長的快樂,成熟的充實,既往歲月的感慨,帶著新的期待和希望過一個紅紅火火,快快樂樂的中國年!

  • 4 # 文化百說

    在中國,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象徵著辭舊年迎新春,每當臨近春節,全華人民都會陷入忙碌的狀態。城裡的大學生、農民工趕著回家過個好年,掀起中國獨有的“春運”浪潮;爸媽在家裡張羅忙活,盼著一家子團聚喜氣洋洋;而我們這些90後則是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尷尬得頭昏腦漲;最開心得還是小孩子了,吃糖果、玩鞭炮、拿壓歲錢,吵吵鬧鬧玩得不亦樂乎。

    春節是傳統節日,肯定少不了其特有的習俗。我家鄉的春節可長了,不單指除夕那天,而是從好幾天前就開始算了,首先是掃巡,一般定在農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大家選個“雙日”把家裡搬到戶外,沖洗乾淨後放在太陽下曬,然後室內再仔細清潔打掃。然後是祭灶公,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舉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時燒一紙錢,送灶公上天祈求玉皇為我們賜福,來年豐衣足食。接下來臘月二十七是做紅團,紅團是家鄉過年必備的食物,它色澤鮮豔,由糯米、綠豆、食紅蒸制而成,上面印有福、財、丁、貴這幾類字,吃紅團是希望生活紅紅火火,團團圓圓。到了臘月二十八,每家每戶開始貼白額聯,按古例,我們家鄉貼的門聯是“白頭聯”,這是一種特製的門聯,紅紙上面有一截白紙頭,這是紀念明朝時抗擊倭寇入侵犧牲的英雄,謹記這段悲痛的歷史。

    春節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在臘月三十的子時,要舉行祭天地的儀式,俗稱“辭年”,家裡擺上“糕粿六齋”,拈香拜天地,感謝上天的仁慈與饋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最後就是除夕夜了,家鄉俗稱”圍爐“,當晚,各家各戶燈火通明,年夜飯既要豐盛又要吉利,一家人圍爐做歲,盡享天倫之樂。第二天初一早上,起來吃線面,這線面是有講究的,碗底墊著芥蘭,碗麵鋪著紫菜、花生、煎蛋、香菇、肉等配菜,預示“福壽綿長”,吃完麵才算添了一歲。

    後面還有做大歲、拜年遊春、鬧元宵等,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有特色。但是,備年貨、送年禮應該是全國通行的,在這裡也祝大家新年快樂,歲歲平安!

  • 5 # 閒雲去處

    春節風俗南北不同,城鄉不同,不知還剩下多少。我祖上是北方人,現居住在南地,現在我的老家,春節風俗已所剩不多,就說幾個重要的吧。

    小年是必不可少的臘月二十三那天要掃塵,祭灶等,送灶王爺上天之日,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老人們以前放桃木(辟邪之木),後來用紅紙代替;臘月二十九,帶供品上墳;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寓意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家人團圓吃年夜飯,北方人習慣吃餃子,南方人有吃餛飩的習俗;家裡的燈一夜不能滅(一般是門上掛的燈籠);

    大年初一,開門放鞭炮,圖個開門大吉的好彩頭,過去有個稱謂“滿堂紅”,有些城市為防止環境汙染和人身危害已禁止燃放,需謹慎)。

    家裡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象徵壓住邪祟。個人以為收壓歲錢有喜悅的儀式感,和收紅包的感覺是兩個概念;

    大年初三,女兒、女婿回孃家看望老丈人、丈母孃,禮物帶雙數(俗稱“姑爺節”);

    大年初四,恭迎灶王爺回民間;

    大年初五,祭財神(財神的生日),初四就要把財神迎進家門,初五再正式拜財神;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正月十五元宵節,觀燈猜謎,吃元宵。暫時能想起來就這些了

  • 6 # 紙馬無韁

    貼春聯——家家戶戶貼春聯,這個習俗一直沒有變。每到年前,社群、小區就有人義寫春聯。也有自己花錢買對聯的。春聯和福字、中國結等搭配,一起營造年味。

    吃年飯——吃年飯是華人過春節的最大的習俗,不可動搖。年飯有的地方辦中飯,有的辦晚飯。無論中午還是晚上,團圓是首要的。年飯直到現在,都是大魚大肉,有剩菜必然,叫年年有餘,往往接連二天都是熱一熱大年三十的飯菜。隨著生活條件的提升,有的家庭在餐館訂年夜飯。這類年夜飯的特點是趕場,往往限定了用餐時間,不能妨礙下一波客人入駐;再就是價格不菲。

    壓歲錢——派壓歲錢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大年三十開始,年長者派給年幼者。廣東的習俗是結婚者派給未婚者,當然,年紀太大的獨身者也就算了。壓歲錢逐漸演變成社交紅包,如走上街頭,遇到朋友、同事帶著孩子,也會給對方的孩子打個紅包,金額根據關係的疏遠自定。其他的紅包如今多在手機上完成。

    放花炮——在城裡,鞭炮、花炮禁放,但還是有少數家庭放花炮,有的開車跑到城郊的空地上放,有的在天台上,有的在陽臺上放小型的拿在手裡的“刺花”。鞭炮在於聲響,花炮在於形狀,都是喜慶的元素。

    拜大年——大年三十鐘聲敲響起自家互相拜年,此後拜年憑關係由近到遠。有的大年三十回到自家睡覺,大年初一要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去配偶的父母家。這裡,男性作為一家之主,往往是優先的。至於手機網上拜年,那就沒有什麼強求,往往是大年三十的白天趕早開始拜年,大年三十晚上最密集,初一、初二、初三……逐漸走淡,但一直會持續到正月初八上班前。

    耍龍獅——耍獅子、龍燈是春節期間的民俗,很多地方都有。南獅在廣東很出名,作為民間體育運動專案,在過年時常被請去增添喜慶,如開財門、慶典、正月初一鬧春節等等。在湖南,很多地方的龍燈是臨時組隊的,以村為主,臨時拉起隊伍,受邀或是上門聯絡去某單位鬧騰一下,賺點菸錢或零花錢。臨時組隊就沒有那麼專業性,刷龍的服裝也不整齊,只是的確費力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的奇瑞gx和日產軒逸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