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忠,孝,仁,禮,義,是孺聖人提出的,他的老師是誰,他為什麼不宣傳自己的老師,他周遊列國時只傳播自己的思想,他自己是不是也不孝?
13
回覆列表
  • 1 # 南山劉向雄

    孔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師,雖問禮於老子,卻並沒有拜老子為師。

    子貢曾清楚地回答過‘‘孔子是否有老師’’的問題: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譯文】 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仲尼的學問是從哪裡學來的?”子貢說:“周文王、武王的道,並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可以瞭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瞭解它的細枝末節,沒有什麼地方沒有文王武王之道。我們老師哪裡不能學習,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呢?”

    這也就明確地說,孔子並沒有老師,是自學成才。又或者說每個人都是孔子的老師,孔子不是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也符合子貢所說的‘‘夫子焉不學’’,什麼地方、什麼事情孔子都能從中學到道理。

    所以,孔子也不認為一定要對老師恭恭敬敬,因為要想做個老師並不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要想超越老師也不難,‘‘當仁不讓於師’’。

    孔子不提他的老師,是因為他沒有老師,或者,世間萬物都是他的老師,所以,不存在對老師不尊敬的問題。

    答題完畢!

  • 2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孔子所習的是天地大道,人倫之極,並沒有特別的固定的老師,學習過程更多是在交流,互為師友,故而無法說誰是誰的老師。

    另一方面,所謂的孝,只有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可稱為孝,故而說孔子不孝,無從談起。

    《論語·子張篇》: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孔子十五歲立志學習古代禮儀典章知識,五十歲以後研習《易》,曾學習各種吹拉彈唱、駕車、射箭之類的“鄙事”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人。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以肯定,他也是一個“不恥下問”的人。

    孔子的學習,固然相當程度上是自學行為,但是,這不等於說孔子一直沒有向他人求教和學習過。

    孔子很可能只是沒有正式、長期地拜某個人為師,進行系統的學習。但是,私淑前賢、短期求學、向他人學習某一項具體技藝之類的事情,孔子做過不少。

    音樂:

    《史記·三十世家·孔子世家》:

    “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闢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從孔子向師襄子學琴來看,孔子的學習過程,由於自身高超的素養,更多是交流,互為師友,故而,對方不願也不能讓孔子將其視作恩師。

    禮儀:

    《史記·七十列傳·老子韓非列傳》: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這裡可見,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並沒有過多的對孔子“禮”方面的知識進行指導,而是希望孔子能夠棄人倫,復天倫。而孔子雖然感嘆老子的德行,但依然堅持踐行人倫之道。老子是孔子的老師?老子和孔子只是同為精神上歸於天道的,不同時代、不同選擇的聖人吧。

    另外,周公也是孔子精神上的導師。

    儒家的孝,指的是孩子對父母的尊敬。

    孝是怎麼來的呢?

    白雲先生的研究結果是,儒家的孝,是人倫效法天倫而來。

    天地創造了人類,所以我們人類要敬天祭天,遵循自然之道來生活,不然就會被天刑戮。

    在一個家庭裡,父母生育了孩子,父母就是天,孩子尊一家之天,這是“孝”由天倫而人倫的推導。

    如果沒有父母的保護,所有的嬰幼兒都無法生存下來。

    這是小孩子以父母長者為天的根源。

    如果父母養育孩子,孩子忤逆父母,父母就會覺得這個孩子是逆子,就像天刑人那樣,父母會終止對逆子的養育,認為他不值得養育。

    現代人認為,儒家的忠孝仁愛,是對人的束縛,是糟粕。

    但是,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倫理,每個人都可以為所欲為,那跟動物世界有什麼區別呢?

    每個人都以自己為天,那必然的會導向仁的反面,每個人都不愛其他人,每個人都是其他人的敵人,每一個角落裡都佈滿了兇險和恐怖。人會喜歡生活在一個充滿友愛的社會里,還是願意生存在一個充滿敵意和恐怖的社會里呢?相信沒有人會選後者。反對儒家思想的人,其實都是儒家倫理的受益者而不自知。

  • 3 # 剪輯皮小秀

    題主所問的問題或許是自己的猜測而已。我認為不是孔子不提及自己的老師,這裡面有幾個原由。

    第一:資訊流通的差異。

    我們都清楚,在古時候交通、資訊的交流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肯定有差異。對於孔子的言行會存在著差異。

    第二:孔子是有多個老師

    從多個古文中我們都知道,孔子好拜師,認為在一定領域有才能的都可以為師。也記載孔子的老師,既然有這種文字記錄,必然是孔子推及過的。

    第三:孔子的言行

    孔子自己博學多聞,自己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樣的哲理,這必然不會是空穴來風。以孔子偉大的思想會對老師會有所偏失呢。

    這裡是初中教師請多多指點。多多給力。

  • 4 # 飄墨2021

    首先糾正一下,是儒聖人,不是“孺聖人”吧!

    孔子是“至聖先師”,也就是他是中國歷史第一人能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他應該是自學成師,是源於生活的大儒之師!

    再有,孝是子女對於父母的責任與義務的特稱,對於老師不能說成“孝”,應該是“尊師”才對吧!

    所以對於孔子不提老師就是不孝的提法,就是一個偽命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滾滾長江逝水是什麼的開篇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