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一國學

    簡述公曆和農曆這兩種曆法。

    公曆,實際上是西曆,西方社會的歷法方式,是由義大利哲學家醫生Aloysius Lilius在儒略曆的基礎上,加以修改而成的一種曆法。在1582年,才有當時的羅馬教皇批准頒佈執行。公曆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中國一直使用的只是農曆,在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為了方便與國際社會接軌,才開始採用公曆作為國曆。解放以後,中國政府繼續沿用公曆作為國曆,使用公曆與農曆並行的方式。

    在曆法的科學上來說,公曆是以地球繞太陽旋轉的變化而制定的,所以也俗稱為陽曆。

    農曆,則是中國的傳統曆法,傳統上還有多種名稱:“陰曆、華歷、夏曆、漢歷、中歷等”。農曆使用的歷史要遠比公曆久得多,也更為科學。在曆法上來說,農曆並不是純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每個月以月相的變化為基準,而設定,在按月劃分上是陰曆;另外又加入了干支歷二十四節氣,這是根據太陽的變化來設定。所以在使用上,農曆對農業生產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才有“農曆”這個名稱。並且,對於日常生活方面,農曆對人類有很大的指導和幫助,這是公曆所沒有的。

  • 2 # 草田張

    這個問題是個嚴謹的科學問題。

    公曆,也稱陽曆,日曆。是清末民國時期隨著西方基督教的滲入中華,從西方國家傳入中國的。

    它的計算方法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週期而確定的。

    一般有點學識的人都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時間是365天多一點。人們把這365天分作十二份,每份三十天。又從其中的第二份即二月中挖出兩天,加上餘數五天,計七天各自分配到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份。將這七個月稱為大月;只剩28天的二月份稱為平月;其餘月份稱為小月。上面說到的多一點,每三至四年湊成一天,加在二月份,故二月每三至四年有一個29天,這一年稱為閏年。

    農曆,也稱陰曆、月曆、黃曆。它是從黃帝時期就開始計算時間的歷法。使用時間比公曆早了幾千年。

    它的計算方法則是按月亮圍繞地球的週期而制定的。月球圍繞地球每29天多轉一圈。人們即將這一圈定為一月。多的這半天大致兩個月湊夠一天加在本月中。故農曆有的月29天稱小月,有的月30天稱大月。

    不管是公曆,還是農曆,年的計算方式都是由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決定的。農曆十二個月所佔用的天數只有355天左右,這樣三年左右就會多出一個月,加在本年中。人們稱這一年叫閏年,稱這-個月叫閏月。農曆的月份大小及閏月時間是不固定的。湊到哪一月,就是哪一月。用現在的話說叫“隨機抽取”。

    公曆的天,則是按地球自轉的時間而定的。地球自轉一圈為一天。人們將一天又分為二十四份即二十四時。

    農曆的天同公曆的天一樣。只是將這一天分為十二份,稱十二時辰。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人們平時稱公、農曆的口語叫法也有區別。稱公曆一般在日期後加量詞“號”。例如:二月七日說成二月七號,八月二十三日說成八月二十三號。稱農曆前一至十日在日期前加“初”字。如二月七日叫二月初七。從十一日至三十日不加量詞。如八月二十三日只說八月二十三。從口語表達就能聽出對方講的是公曆還是農曆。

    現在科學發達,利用電子計算。科學家已將時間計算到若干萬年以後,而且每兩千年都不錯一秒。你說神奇不?

  • 3 # 楊老帥

    【公曆】與【農曆】的區別何在?

    【公曆】亦稱【西曆】或【公元紀年】【太陽曆】。

    其實【年】分為三種,地球繞日(太陽)一週,歷365日6小時9分9秒,稱為【恆星年】。

    太陽過近地點循黃道東行一週,復過近地點,歷365日6小時13分48秒,稱為【近點年】。

    太陽過春分點,循黃道東行一週,復過春分點。歷時365日5小時48分46秒,稱為【迴歸年】。

    【陽曆】每年分為12個月,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平年】2月為28天,【閏年】為29天。7月份以前,單月是31天(大月),8月以後雙月是大月(31)天。週而復始。

    【陽曆】的一個月與月球執行無關。只是將一年分為12段而已,失去了【月】的意義。

    【陰曆】亦稱【夏曆】【農曆】

    【陰曆】月球執行的軌道稱為“白道”。白道與當黃道同為天體上的兩大圓,以5度9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27日7小時43分11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年的時間。因為每月天數不能有奇零,故陰曆一個月為29日或30日,每月以合【朔】之日為首,即以【朔】日為【初一】。陰曆一年僅為354日……

    【陰曆】再配以12生肖,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節氣,簡單地說,這就是祖上留下的【農曆】,也稱【夏曆】。

    限於篇幅,有機會再向朋友介紹一下,天干地支,十二生肖。

  • 4 # 貴人COO

    公曆:是公元紀年法,公曆的一年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要的時間,也叫做“太陽曆”。公元158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把耶穌出生的年份作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正式確定並頒佈實施了“公元紀年法”,從此,歐洲基督教世界開始通用。

    農曆:是月亮歷。中國一直以來使用的是“農曆”,中國古代首先根據月亮的圓缺來制定月份,根據五行制定日期,如金曜日、火曜日等等。

  • 5 # 辣椒是個好東西

    謝邀。公曆是世界通用日曆,以耶穌生日為紀元年,清傳入中國。農曆,則是中國本地日曆,以月相盈虧週期定“月”,每“月”兩個“時令”(初一到十五;十六到二九或三十),每十二“月”定一“年”。農曆是偉大的中國先人發明,於周朝就廣泛使用於農業播種、收割的時令指導(《齊民要術》),公曆傳入中國後,豐富了農曆計時法,農曆不再以天干、地支和生肖計時,而是更精準的計數計時。

  • 6 # 甲子56737060608

    公曆,是世界上通用的歷法,由“儒略曆”修訂而成。公曆是以地球繞太陽運動作為根據的歷法。它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一年有365天。

    農曆是中國的歷法,最早產生於夏朝,它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所以稱農曆。農曆是根據月球運轉週期來計算的,所以俗稱陰曆。到了西漢時候,便出現了用天干地支作為紀年法。

    《三命通會》說“幹,幹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干支都是傳統用來編排次序的字組,二者並行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週而復始,迴圈使用。從甲子至癸亥,共六十對,叫做六十甲子。

    把公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換算成農曆則為一九四九年八月十日;用干支紀年法則為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那麼甲子日是何意呢?懂得易經者,都知道甲子乃天地之首,是六十年甲子輪迴的開始,但在這裡甲子日是代表新中國成立開始了!

    干支除了用來紀年外,唐朝的李虛中發明了將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用來算命,這種算命稱為六字算命法;到了宋朝,徐子平在李虛中六字算命的基礎上,又發明了用一個人出生的農曆年、月、日、時干支來算命,叫做八字算命法,一直延續到今天!

    舊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58歲時想去臺灣,欲去香港。在他舉棋不定時,用匿名信將自已生辰八字叫手下人寄給了臺灣六月息館算命。館主看了,就在回信中說“63歲在辛卯,天剋地衝,活不過64歲”。杜月笙看了信,就像一盆冰涼水從頭澆下,頓時萬念俱灰。63歲那年,一代梟雄生命就這樣走到了盡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征途2手遊召喚職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