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廣州化妝品阿海

    概念 | 重新認識“細節”

    你一定聽過下面這則寓言:

    丟失一顆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國家。

    這則寓言常被用來詮釋“細節決定成敗”這句經典箴言。

    據說,這則寓言的其中一個原型版本(這個寓言有多個原型版本)是:1485年,發生在英國的博斯沃思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查理三世因為衝鋒時一隻馬蹄鐵掉了,導致他墮馬被俘,因此輸掉了戰爭,也輸掉了自己的王國。

    然而,我查閱了相關的歷史資料,在對博斯沃思戰役過程的詳細描述中,並沒有找到上述的情節。實際上,查理三世輸掉這場戰爭的直接原因是手下三位大將的臨陣倒戈,而不是因為該死的釘子……

    看到上面最後一句,我相信你已經感覺到哪裡不對勁了。是的,無論是用邏輯分析,還是歷史經驗,甚至是直覺都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滅亡絕不可能是因為一顆釘子。

    即便是最極端的情況,一顆釘子殺死了國王,無論是戰馬把國王摔死,還是刺客用釘子刺進了國王的脖子,都只能殺死國王本人,而不能滅亡一個國家。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從古至今,一個正常的國家都有面對最高統治者暴斃的應急措施——繼承人制度。即使統治者絕嗣,也會找有血緣關係的人來繼統。

    在古代大規模戰爭中,個人的勇武起不了決定性作用。別說只是一位騎士(注意,騎士不是騎兵,中世紀歐洲的騎士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大將),哪怕是國王本人死於這場戰爭,只要雙方的綜合實力對比不是太懸殊,那麼繼承人依然可以帶領國家繼續戰鬥。北宋“靖康之變”就是最好的證明。(被俘的皇帝比死去的對國家的打擊更大)

    所以,這則寓言前三句沒什麼問題,但從第四句開始,邏輯鏈實際上已經斷了。也因此,這寓言本身的邏輯漏洞導致它根本不能詮釋“細節決定成敗”。

    我想有人會覺得我在抬槓,覺得雖然寓言有邏輯漏洞,卻不能說明“細節決定成敗”的箴言本身有問題。那麼,咱再找個真實案例,分析一下“細節決定成敗”是否成立。

    在闡述“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中,最常被引用的還有下面這條: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進行第10次太空任務時,因右側固態火箭推進器上的一個O形環失效,並且導致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在升空73秒後爆炸解體墜毀。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該段描述來自百度百科)

    一個零件(O型環)相對於運載火箭來說是一個“細節”,這貌似證明了“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的正確……且慢,還是哪裡不對勁……零件與火箭,如果從“大小”這個角度對比,零件確實是個“細節”。

    那麼問題來了,請問,為什麼從你家牆上摳一塊磚下來,牆不會塌?(摳不下來?別鬧,你家空調怎麼裝上去的…打孔的破壞力比摳磚還大)從“大小”這個角度上說,一塊磚算是牆的“細節”吧,它怎麼決定不了牆的“成敗”?

    我想你一定發現問題在哪兒了。沒錯,零件與火箭的案例有一個邏輯陷阱,它暗示你,把零件體積的大小作為是不是“細節”的評價標準。但實際上,在火箭這事上,決定零件是不是“細節”的標準難道不是“重要性”嗎?也就是說,如果從“重要性”的角度看,這個零件(O型環)是不是一個“細節”?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什麼才是細節?

    新華詞典上的解釋非常精確——細節:無關緊要的小事。

    那麼請問,讓運載火箭有爆炸風險的零件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嗎?顯然不是吧。

    這個零件根本不是“細節”而是一個關鍵環節,只不過是之前一直未被發現的關鍵環節,而恰好又很“細小”。我們權且稱其為“致命細節”(這是個過度概念,只為方便敘述,沒有實際意義)。

    火箭和牆,這兩個物體對所謂“細節”的依賴程度完全不同。越複雜的系統,越會有更多的“致命細節”,所以才需要更嚴謹的理論驗證和工藝流程,以及更高的質量要求。

    此外,即使是同一個“細節”,比如O型環,用在火箭上和用在腳踏車上(假設能用)也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在火箭上是“致命細節”,但在腳踏車上就可能真是個細節。

    所以,所謂的“細節決定成敗”實際上是在說“細小的關鍵環節決定成敗”。

    而同樣顯然的,“細小”這個詞根本不重要,甚至毫無意義,因為只要是關鍵環節都必然決定成敗,無論這個環節的表象是“細小”還是“巨大”。

    那麼,這句話完全可以精簡為“關鍵環節決定成敗”——這是一句無比正確的廢話。

    所以,結論出來了:細節決定不了成敗。

    更精確的表述是:能決定成敗的就不是細節。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推崇“細節決定成敗”?

    一部分人腦子裡對“細節”這個詞有清晰的概念,所以自動翻譯成了“找到那些細小卻致命的關鍵環節將決定成敗”。

    而另一部分人……腦子裡只有兩個字:“有理”,再追問一句“有什麼理”?回答大概是……“看!老鷹!“

    其實,類似這種似是而非,粗曠得一塌糊塗的箴言還有很多,隨便就能說幾個。

    比如,經常與“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同時出現的“態度決定一切”。態度能左右很多事情沒錯,但也有很多事,態度是起不到決定作用的,更不可能是一切。否則,你給我態度端正的連續中3次500萬彩票看看……好吧,這句是抬扛。明崇禎皇帝為了挽救江山非常勤勉,不寵嬪妃,不觀歌舞,每天只睡5個小時,其餘時間基本都在處理政務,幾乎全年無休。作為一個皇帝,還有比這態度更端正的嗎?可結果呢?

    再比如,無數人掛在牆上的這句:“天道酬勤”,恨不得每天頂禮膜拜一番。於是,很多人用這股子楞勁兒玩股票,睜眼就看大盤,閉眼滿腦子K線,眼裡只有紅綠兩色,三天不換股渾身瘙癢,追漲殺跌,最後賠得一塌糊塗。反觀那些作價值投資的人,花些時間研究一家公司,確認有成長性後買定離手,無論漲跌毫不理會,除了定投時看一眼,平時連股票軟體都不開啟,幾年之後卻賺得盆滿缽滿。即使真有“天道”,那“天道”也不是酬勤,而是酬“做正確的事”。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重要得多,做正確的事,即使不勤,也會被“天道酬”,只是“酬”得多少而已。如果做不正確的事,你越“勤”,“天道”的大嘴巴子就扇得越狠。

    好吧,上面兩段又歪了,我是故意的……最後再拉回來。

    認清了“細節決定成敗”的真正嘴臉有什麼意義呢?

    第一,提醒你在開始之前儘量分清到底哪些是細節,那些是看似像細節卻決定成敗的關鍵環節。這能力也是個決定成敗的“細節”。

    第二,做任何事都要將寶貴的注意力先集中到關鍵環節上,等關鍵環節都解決了再跟細節死磕。畢竟,你拿著最鋒利的寶劍也幹不過我手裡的老毛瑟。(你要修仙就當我沒說!)

    第三,即使最終依然不幸地死在了“致命細節”上,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掛。知道自己敗在當初沒發現的“細小”的關鍵環節上,總比認為敗在莫名其妙的“細節”上對你更有價值。前者能讓你正視問題,後者則更容易讓你怨天尤人。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衡量一個人是否聰明,就看他腦子裡有多少必要、正確、清晰的概念,以及這些必要、正確、清晰的概念之間有多少必要、正確、清晰的關聯(借用李笑來老師的觀點)。那麼,重新認識了“細節”,能讓你變得聰明一點點。如果每天聰明一點點……你就可以去“修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純牛奶為什麼不好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