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一乎
-
2 # 笑居江湖
相信在看三國前期的都會注意孫堅這樣一個人,他的大兒子是孫策,二子是孫權,孫堅打仗也很厲害,為什麼還會被人輕視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他的家世太卑微
他的家世可以說是十分普通的,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想要入仕必須出身高,不然也只能當個小官吏,升遷無望。
2、他是一個武將,容易被輕視
孫堅的做官之路和當時的管路是相違背的,他是靠打仗做官的,所以在縣丞的位置一坐就是十年。
3、他在朝中沒有靠山
有句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很顯然孫堅朝中是沒有人的,在他的人生路上也缺少結交達官貴人的機會。
所以由於以上原因孫堅才會被人輕視。
-
3 # 氣質叔歷史觀
我個人覺得有的人輕視江東猛虎孫堅是因為:
1,孫堅出身不是很好,而在那個年代,很多人是最看重這個家世出身的,否則袁氏兄弟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擁護呢?不就因為他們出身四世三公之家麼?
2,孫堅謀略在那個時代確實要比其他幾位大佬要遜色不少。
3,孫堅所佔據的地理位置,在當時並不是整個中國所謂的正統權力中心。
4,孫堅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役或者說是在那個時代影響很大的事蹟。
綜上所述,在那個時代,有的人輕視孫堅也就在所難免了。
-
4 # 大福讀史
輕視?有此問的應該看看孫堅的履歷表。
孫堅在《三國演義》裡常被成為孫破虜,那是因為孫堅曾被袁術表薦為“行(代理、代行)破虜將軍,領(兼)豫州刺史”。
孫堅的出生很不平凡,《三國志》裡的註釋對此做了兩則繪聲繪色的描述,
祖墳上“數有光怪,雲氣五色,上屬於天,蔓延數里,眾皆往視觀視。父老相謂曰:‘是非凡氣,孫氏其興矣!’”
其母懷孫堅時“夢腸出繞吳昌門,寐而懼之,以告鄰母。鄰母曰:‘安知非吉兆也’。”果然,孫堅出生後,不僅“容貌不凡”,且自幼“性闊達,好氣節”。
當然,這是孫氏家族發跡後的穿鑿附會。不過,孫堅的確智勇非凡,剛剛17歲便開始做官。史載孫堅與其父乘船至錢塘(今杭州)途中遇到了強盜打劫,孫堅好事,看到強盜正忙於分贓而放鬆了警惕,便想討伐。孫父不同意,說,“非爾所圖也”。但孫堅不顧父親勸阻,執意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做出正在調動士卒對海盜進行包圍的樣子。強盜望見,皆拋棄財物逃散。孫堅追上去手刃一人,然後砍下了被殺者的首級。此事驚動了官府,“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雖然是個代理武官,但卻奠定了孫堅發跡的基礎。次年,孫堅又參加了討伐東南地區起義軍的戰事。這次,孫堅募集了千餘精銳參與戰鬥,匯合揚州刺史臧旻和丹陽太守陳夤,擊敗了數以萬計的義軍部隊。戰後,臧旻為孫堅請功,朝廷下詔授孫堅“鹽瀆丞”(今江蘇鹽城)。數年後,又遷“盱眙丞,又徙下邳(今睢寧)丞”。三任縣丞下來,孫堅初步積累了聲望。史載“堅歷任三縣,所在有稱,吏民親附。鄉里知舊,好事少年,往來者常數百人,堅接撫待養,有若子弟焉。”
184年,黃巾大起義爆發。朝廷招命北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發兵討伐。孫堅時為下邳丞,朱儁看重孫堅的聲望,遂“表請堅為佐軍司馬”。史載“鄉里少年隨在下邳者,皆願往。堅又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許人,與儁併力奮擊,所向無前”。可以說,朱儁對壘黃巾軍的幾次重大戰役,孫堅都表現得很英勇。西華之戰,孫堅深入敵陣,被義軍創傷,僅稍作修養便繼續參加作戰。汝南黃巾軍被平定後,皇甫嵩和朱儁分兵兩路,皇甫嵩討東郡,朱儁討南陽。宛城一戰,孫堅身先士卒,率先破城。戰後,朱儁表薦朝廷授予孫堅別部司馬一職,成為了俸祿千石的中級武官。
186年,西北韓遂、邊章作亂,中郎將董卓征討無功,朝廷遂派張溫率兵出征。張溫向朝廷請求讓孫堅隨行,可見孫堅的武勇已經得到了東漢高階將領的青睞。也就是這一次,孫堅和董卓結下了樑子。當時朝廷徵召董卓率軍參與平叛,董卓卻磨蹭了許久才到。張溫責讓董卓,董卓言語之間很不服氣。孫堅見罷,耳語張溫請求斬殺董卓。當時張溫以司空兼行車騎將軍之職,軍前有斬殺將領的特權。但張溫畏懼董卓的勢力,並未聽從。回朝後,孫堅加拜議郎,當上了官秩六百石的京官,具備了被任命為地方高官的資格。恰好,長沙人區星彙集數萬人造反,孫堅遂被任命為長沙太守,領兵鎮壓。到任後,孫堅旬月之間便將之平定。此外,孫堅還越境發兵支援零陵、桂陽和宜春,均取得了成功。戰後,朝廷對孫堅再次封賞,拜其為“烏程侯”。此時,孫堅還不到32歲。
189年,漢靈帝駕崩,朝廷內部爆發內亂。何進為鞏固權位,準備按袁紹的餿主意誅殺宮中所有宦官。何太后受宦官推薦受寵,堅決不同意。於是,袁紹又出了另外一個餿主意,“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於是,正好在河東觀望的董卓便乘機應召入京。董卓入京後,行事恣意,廢少帝劉辯、殺何太后、自封相國、掘靈帝陵墓、奸亂公主、剽掠百姓,惹得京城內外一片哀怨。是年冬十月,曹操逃出雒陽,首舉義旗,號召諸侯討伐董卓。孫堅也自長沙起兵,參加了諸侯討董之戰。進兵途中,袁術為拉攏孫堅,表薦孫堅為“假中郎將”。假中郎將地位僅此將軍,不僅可以領兵出境作戰,而且所到之處,地方官員也要為其提供軍糧。於是,過荊州時,孫堅藉機襲擊荊州刺史王睿。史載孫堅“比之南陽,眾至萬人”。過南陽時,孫堅又藉口南陽太守張諮未及時提供軍糧將其斬于軍門。行至魯陽時,孫堅碰到了袁術。兩人做了利益交換,孫堅將南陽讓與出身“四世三公”的豪族袁術,袁術則表薦孫堅為封疆大吏,即前文所說的“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
孫堅到來的訊息讓董卓坐臥難安,《三國志》記載,董卓對自己的長史說,“關東軍數敗矣,皆畏孤,無能為也。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於是,董卓先派大將胡珍襲擊,不成;又派負責防禦虎牢關的驍將徐榮西進驅趕,孫堅苦戰得脫。兩戰不利,董卓又派大將呂布將兵數萬支援胡珍。呂布和胡珍不睦,孫堅趁機擊敗胡珍,並陣斬都督華雄。隨後,孫堅領兵乘勝追擊,向雒陽一路急進。董卓窘迫,忙派人向孫堅請求和親。孫堅堅決拒絕,憤然而言,“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爾後,孫堅進兵雒陽,董卓派兵與孫堅戰於陵墓之間,董卓戰備,退往澠池之間,孫堅攻入雒陽。進入雒陽後,孫堅派人“修諸陵,平塞卓所發掘”。在打掃雒陽宮室期間,孫堅獲得了傳國玉璽。這件事,微妙地影響了孫堅。同時,孫堅見各諸侯各懷鬼胎,一心互相兼併,遂打算自立山頭。
191年3月,孫堅率軍返回魯陽,打算在豫州這塊地盤發展。當時的國際大環境是,袁術和袁紹這兩位同宗兄弟相攻。袁術北聯公孫瓚夾擊袁紹,袁紹南結劉表夾擊袁術。作為袁術一手推薦的一方諸侯,孫堅自然被視為袁術一派。於是,袁紹便表奏會稽人周喁為豫州刺史,以取代孫堅。但孫堅率兵扛住了袁紹一派的攻擊。不久,袁術又調孫堅攻擊劉表。劉表派遣黃祖對壘孫堅,孫堅一戰將其擊破。黃祖倉皇間竄入山中,孫堅乘勝追擊,於夜間中伏擊,當場戰死,享年37歲。
回覆列表
這跟東漢末年南方的開發程度有關係,當時整個政權的核心都在北方,南方還屬於半開發階段,民眾較少,財力也短缺,所以整個北方都有意識的忽略了尚未怎麼開發的南方,也就不重視孫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