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禾

    “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都是後世才出現的稱謂,在當時並沒有明確記載,之所以如此分類,是因為曹魏張遼、于禁、樂進、徐晃和張郃四人在《三國志魏書》中被列為一傳,而蜀漢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在《三國志蜀書》中被列為一傳。

    魏五子

    相對於蜀漢的五位還稍有爭議,魏國的五子良將相對比較明確,雖然當時並不一定有“五子良將”的叫法,但是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蹟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雖然不是直呼“五子良將”,但是也不遠矣。

    五虎上將

    而蜀漢五虎上將則是《三國演義》中的提法,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築壇於沔陽,方圓九里,分佈五方,各設旌旗儀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許靖、法正請玄德登壇,進冠冕璽綬訖,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員拜賀為漢中王。子劉禪,立為王世子。封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諸葛亮為軍師,總理軍國重事。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

    很多人人為趙雲不該位列五虎,然而漢水之戰功績匪淺,絕對不止保鏢那麼簡單。其實歷史即是如此,何為正史野史,就算生存在那個時代的人都不一定了解全部真相。所以你喜歡的歷史就是真正的歷史。

  • 2 # 會游泳的小老頭

    蜀國五虎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其輝煌戰績分別是關羽走五關斬六將,張飛長坂坡斷橋邊嚇退曹阿瞞百萬大軍,趙雲長坂坡曹軍7進7出,黃忠最大功績當屬定軍山斬殺夏侯淵,馬超一杆長槍威震雍涼,當地人奉之為天威將軍。

    魏國的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其戰績分別是張遼逍遙津800戰孫權10萬,樂進同和張遼守合肥,于禁其實是個經濟學家,適合屯兵屯田,徐晃漢中、襄樊之戰表現突出,張郃數次抵抗住諸葛亮的北伐。

    三國時期,將星雲集,誰厲害說不上,比不得,人人都是熱血男兒。

  • 3 # 笑談五千年

    三國所謂的正史,基本上是以《三國志》為準,因此評判標準也以《三國志》的說法評價。

    五虎上將的說法來源於《三國演義》。因此不能算作正史,《三國志》中將五人列為一傳,即為《關張馬黃趙傳》。對關張的評價是有國士之風,黃忠趙雲為劉備爪牙。按照再世時的官位馬超最高,關張黃稍次,趙雲最低。劉備進漢中王后封的前後左右四將軍也沒有趙雲。實際地位關羽最高,獨自鎮守荊州,是蜀漢二號人物。馬超最低,無實際兵權。

    五子良將的說法產生於《三國志》,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可以說算作正史。五人為:張遼,徐晃,于禁,張郃,樂進。都是可以統帥大軍都鎮一方的帥才。五人除于禁因為投降關羽晚節不保之外,其他人均在魏國有較高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曹氏夏侯氏諸將的武將。

    綜上所述,五子良將算正史說法,五虎上將沒有來自演義。不算正史。

  • 4 # 阿斗不傻

    阿斗讀三國:第六期 五虎五子。

    華人有個習慣喜歡單數連詞,如三分天下,三足鼎立,春秋五霸,五虎上將,戰國七雄,九龍奪嫡,很少見四國軍棋,六國演義。

    因此習慣,文學作品中會出現很多五開頭連詞,五虎上將,五子良將就如此。

    其實在以陳壽正史《三國志》為根據的史書記載中,蜀漢並沒“五虎上將”說法,劉備稱漢中王后,分封名號將軍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後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右將軍黃忠,以上四人可以說是蜀漢的前四大戰將。那麼同屬於五虎上將,並且排名第三的趙雲是什麼封號?趙雲不過是雜號將軍,他的官職是翊軍將軍。

    按照官職來說,趙雲雜號將軍,和四位名號將軍相差甚遠,所以正史並無五虎上將的說法。

    歷史形象,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文學作品。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因為小說演義還有野史傳說廣泛影響。“五虎上將”說法,千百年來一直深入人心。不僅如此,陳壽先生在作蜀書時,為了節約篇幅,還將五虎上將這五個人,合併列傳:就是《關張馬黃趙》傳。

    那麼五子良將是否存在正史中,答案很簡單存在。依據也是《三國志》。陳壽在正史《三國志》當中將五人合傳,更是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評價。時人稱五子良將。因此就含金量而言五子良將比後人杜撰出來的五虎上將要靠譜多了。

    所以結論就是《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是文學作品的藝術化加工形成的形象,而五子良將是正史中記錄的。

    陳壽在這兩傳中也曾自己對以上十人都做過點評:

    五虎上將正史評價如下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萬人敵)

    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五子良將正史評價如下。

    總評: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

    張郃以巧變為稱

    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

    張遼、徐晃未有確切評價。這也是我一直很奇怪的地方。五子良將應該是張遼第一。而五虎上將則是關羽第一。

  • 5 # 國平軍史

    劉備認為他是漢朝的正統傳人,繼承的也是漢朝的制度,其建立的西蜀政權國號是“漢”,說蜀國或者稱蜀漢,是後人為了容易將劉備政權與漢朝區分開來的通俗叫法。

    漢中劉備稱王時,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趙雲,當時只是翊軍將軍,屬於雜號將軍,與關張馬黃四人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直到劉禪繼位,趙雲才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

    五虎上將的稱謂,源於小說《三國演義》中,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中描寫道:(玄德)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

    《三國演義》中,變成了劉備親封趙雲為“五虎大將”,而且排名僅次於關羽和張飛,名例第三了,與真實的歷史相去甚遠。

    在小說中,恐怕除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趙雲是作者精心塑造、溢美之詞最多的將領了,趙雲的地位由此被人為地拔高了。

    因此,正史上並無蜀國“五虎上將”,五虎上將來自演義,是後世人對關羽等五人的評價,不是當時有五虎上將,只表示五個人很厲害,都堪稱虎將。

    至於魏國“五子良將”,在《三國志》中有“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記載,“五子”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五人。

    其中,張遼為前將軍、于禁為左將軍、樂進為右將軍、張郃為徵西車騎將軍、徐晃為後將軍。

    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等五人合傳,敘述了諸將生平事蹟。

    最後,陳壽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上述張遼等五將稱為“魏五子,或“五子良將”。

    歷史上稱“五子”,確實都有真實的人物,只是後人在“五子”後面加上了“良將”兩字,所以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等曹營五員猛將就成了“五子良將”,“五子良將”稱得上是正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談戀愛不結婚的人值得交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