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程門小子
-
2 # 豫西調
戲曲導演是戲劇界的“多功能大師”,為啥這樣講呢?,因為作為戲曲導演必須對戲劇的方方面面、各個行當都十分熟悉才行。縱觀以前戲劇界各個大小演出團體,導演絕大多數都是戲劇科班出身,其前身就是演員,而且還是名角,因為嗓子壞掉或者腿腳受傷以及年紀大等原因做起來導演,這些導演在戲劇界都是內行,威望高,說話落地有聲,都受到尊敬。而且經驗豐富,再加上平時對戲曲的研究探索,往往能拍出戲劇精品。
目前在一些戲曲大專院校專門設立導演專業,雖有必要但本人認為只是學習理論,真正到實踐中試一試,大多數演員不會把你當回事。建議這個專業應該改為培訓班、進修班較為合適。將一些有文化、有建樹、知識面廣的演員,透過考試進行導演專業培養最為合適。因為他們有了一定的戲劇薰陶和修養,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巧,對戲劇程式有了瞭解,再加上對戲劇鑼鼓經、戲劇音樂、背景美術、道具製作、特殊效果、燈光音響效果等有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深造,全面掌握戲劇作品所需要的各種表現形式,使其在導演過程中運用自如。
作為一名好的戲曲導演,一要善於學習,涉獵廣泛,敢於改革,推陳出新;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層面,始終走在時代前沿;二要善於交流,虛心求教;多於劇作者交流,瞭解作者初衷,理解作者思想,作品高潮和低潮劇情的合理安排等,使作品的二次創作進一步得到昇華;三要按作品要求選好角色,並對角色的造型、服裝道具、語言特點、動作特點等詳細設計,體現各自的特點;四要與劇作者、音樂設計、鼓師(指揮)、舞美、燈光音響師、效果師等深刻交流,取得配合,因為導演的一切想法都有這些專業人士來實現,所以一定要尊重他們。
1,作為戲曲導演,要有專業的知識結構。戲曲導演的出現是在近六七十年,歷史很短,但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榮廣潤認為戲曲導演在今天這個時代是如此重要,在他看來沈斌導演的一些特點,有很重要的啟發意義。沈斌是演而優則導,後在中國戲曲學院跟李紫貴老師學習導演,從《長生殿》的兩篇導演雜記裡就可以看出他對導演理論的理解和闡述,同時又有很多豐富的實踐。榮廣潤認為這種專業的知識結構,對戲曲導演來說是比較合理和健全的。戴平認為戲曲導演應當像沈斌那樣,有比較深厚的表導演的實踐基礎,再在文學理論上加以昇華。她非常認同沈斌對戲曲導演的要求——要有藝術家的熱血、詩人的情懷、事業家的組織能力。當一個戲曲導演確實難,要是通才、全才,還要有當統帥的才能。文藝評論家王安奎對戲曲導演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認為做一個戲曲導演,必須具有紮實的基礎和深厚的藝術修養,對於戲曲藝術應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要有宏觀把控的能力。戲曲導演首先需要對中國的古典作品和優秀的傳統戲有深刻的領悟。如果說深刻地解讀劇本和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組織好演出,一般的“理論導演”還可能做到,那麼指導演員“化無形為有形”則需要導演的“真本事”“硬功夫”。在上海電視臺導演張文龍看來,現在很多戲劇導演缺乏理論的支撐。他認為:“沈斌把自己這麼多的藝術感悟、導演心得寫下來,有一定深度,又有廣闊視野,相當不容易。好多戲曲導演,他教動作很行,但理論不行。還有些在理論上很行,幾乎涉獵了所有的戲曲,但是他們往往需要一個技導來輔助,如果沒有技術上的支撐戲就一塌糊塗。”
2,作為戲曲導演,要懂戲曲規律。文藝評論家沈鴻鑫認為,戲曲導演的培養有特殊規律,戲曲導演必須先學戲曲表演,必須精通戲曲表演及其各種程式規律。所以從戲曲演員中培養戲曲導演是成功的經驗,老一輩的阿甲、李紫貴、呂君樵、李瑞來、馬科都是這樣,沈斌也證明了這一點。對此,榮廣潤也頗為認同,在他看來沈斌非常知道戲曲藝術的規律,他有非常明確的一個觀念,就是導演要化在演員身上,因為戲曲是演員的藝術。如果導演自我意識、風格太強,常常會掩蓋甚至妨礙演員發揮。榮廣潤感嘆道:“中國戲曲需要像沈斌這樣的戲曲導演,需要更多這樣紮紮實實的符合戲曲規律的實實在在做出成績的導演。”當然,懂的前提必須是尊重。沈斌的導演理念,就是尊重戲曲傳統,尊重戲曲特殊的審美規律,尊重各劇種的特色,在傳承和創新中他提出了“古不陳舊,新不離本”的原則。沈鴻鑫特別指出要尊重戲曲特殊的審美規律,“因為戲曲導演少,有很多話劇導演搞戲曲,這是好事,像黃佐臨、朱端鈞都導過戲曲,而且導得很好,因為他們精通戲曲,這很重要。現在有個別的話劇導演不尊重戲曲,我甚至聽說,來導京劇卻說我就是要導得它不像京劇,這就不對了。只有走進戲曲,你才能導好戲曲。”
3,作為戲曲導演,要勤奮、要有愛。戲曲界同樣是演員出生的導演不少,但是能像沈斌這樣有成就的不多,劇作家唐葆祥認為,從古到今有成就的藝術家脫離不了三個條件:天賦,學養,勤奮。沈斌跨越12個劇種,排演了100多臺戲,每次排戲都會寫導演分析和總結,這就是勤奮。劇作家餘雍和也深有同感,認為沈斌作為戲曲導演的成功正是歸因於——勤奮。他回憶1969年第一次與沈斌見面,那時候沈斌是武生還在翻跟頭,他就覺得這個小青年怪,平常總是跟導演研究戲曲。餘雍和對沈斌調侃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你如果現在是一個武生,老早就退休了,這樣就少了一個優秀的導演。不是所有武生演員都能做到,而且演員中能進一步思考藝術的不多,還要勤奮、堅毅。”這勤奮應當是源於沈斌對戲曲的愛,榮廣潤感嘆“沈斌是用心血在做戲曲”。到明年,沈斌從藝就整整60年了,他自嘲“這一生什麼都不會,就只會戲曲”。然而,沈斌對戲曲的痴迷,在戲曲界眾所周知,他是大家口中的“拼命三郎”。戴平說:“他排戲的時候簡直是玩命,他的艱苦勤奮伴隨著他整個戲曲導演探索之路。”
4,作為戲曲導演,還要有擔當。“首先,沈斌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湧現出來的一個有鮮明個性的戲曲導演;其次,他是中國戲曲由衰落轉向繁榮這個重要轉折點上的一個重要戲曲導演;第三,在中國戲曲特別是崑曲面臨極其嚴峻的時代挑戰和困難的時候,他是一個有強烈擔當意識的戲曲導演,就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勇敢地站出來,為崑曲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中國戲曲永遠需要有沈斌這樣有擔當意識的藝術家。中國戲曲現在正處在一個比較好的時代,我覺得首先要學習沈斌的就是這種在戲曲困難的時候不離不棄、相隨相伴的擔當意識。”撰寫《品蘭探幽——崑劇導演之路》可以說是沈斌的又一份擔當。現在書市中關於戲劇導演方面的理論著作為數不多,在沈鴻鑫看來這本書的出版不僅是沈斌個人研究的成果,也是對中國戲曲導演理論建設的貢獻。在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冉常建眼中,沈斌是一位理論與實踐雙豐收的戲曲導演藝術家,“作為一位導演藝術家沈斌以實踐創作為主,但他非常可貴的是在實踐創作的過程中能夠對導演藝術進行理性總結,用自己豐富的藝術實踐和辯證的思想觀點,為戲曲導演藝術的發展和中國戲曲導演理論體系的建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戴平感嘆道:“崑劇有六百多年曆史,戲曲導演是非常年輕的一個行當,沈斌導演是當代中國戲曲導演界的佼佼者,他從一個崑曲的武生演員向戲曲導演的華麗轉身,累累果實有目共睹。沈斌以他的心血凝結成的近40萬字的文字總結,為建立中國戲曲導演理論體系提供了一塊很堅實的奠基石,可以作為戲曲導演學的一本很重要的參考教材,因為確實它有理論、有實踐、有血有肉,而且它的理論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今天我們研究沈斌導演,不僅是探討中國戲曲導演的問題,更是關乎中國戲曲的發展。正如王安奎所言:“為了推動崑劇和戲曲藝術的繁榮發展,必須努力加強導演藝術的研究。導演藝術的提高要依靠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走中國自己的戲曲導演之路。”那麼,怎樣走好中國戲曲導演之路?希望沈斌的導演經驗、戲劇專家們的總結可以給予後來者借鑑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