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山堂

    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不是簡單的人。

    其實,易經就相當於古代人的大資料。

    遠古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文字,但是他們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自然狀況和不同的社會情況。無數智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們試圖揭示世界的秘密,並且指導自己的生活。

    伏羲畫出了八卦,用以揭示自然界的狀況,指導人們生產勞動。隨後《連山易》《歸藏易》不斷髮展,直到了周文王演出《周易》。他把自然界8種狀況加以組合,演化出64種卦象,象徵著自然界和人類社會64種不同的情況模型。每一種情況下,人應該去做什麼、怎麼做,都給出了建議。

    可以說,《周易》就相當於古代的大資料之運用。

    那麼回到現代社會,大資料方興未艾,它統計了許多資料,並且給出了資料畫像。人們在某種情況下會怎麼做,做到何種程度,都幾乎有著標準答案。從這個角度來說,它能代替《易經》。

    但是,未知依然存在。

    易經的模糊性和混沌性,指引著人們在未知時代應該怎麼做。從這個角度來說,又不能完全代替《易經》。

    接下來我們說說不同層次的人。

    其實能掌握大資料的人,一定是高層次的人。而我們普通老百姓,只好翻翻易經,看看這件事該怎麼做才最好。

  • 2 # 玄門天機

    《易經》是儒家的六經之首,可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這幾年《易經》大為流行,不僅市場上到處都有《易經》的各種版本,而且還有《易經》與管理的各種書籍,一時間大有談“易”生輝的時尚感。

    但不久前楊振寧先生(諾貝爾獎獲得者、現清華大學教授)提出《易經》影響了華人的思維,是導致近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的重要原因。楊教授的談話顯然對目前社會和企業界的《易經》熱潑了一盆冷水,也引發了一場爭論?究竟《易經》能否成為一本企業管理的參考讀物? 

    《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易經》是儒家的經典教科書,其地位自然不容忽視。但《易經》其實是一本算卦的書,是用64卦象代表64種狀態,每種狀態又從6個方面揭示其中的相互影響、制約的發展規律。我的一個朋友是北京某大學的教授,她在一個財經雜誌上專門開了一個專欄,專門給人講“辦公室風水學”,據說這位教授經常出去給各地的老闆看風水,指點迷津,收入也很高。本以為這是個案,但不久前讀一本很有名的雜誌,竟然也教我們辦公室風水學,什麼不要背朝門之類,實在是感覺有些“八卦”。

    如果拋卻《易經》算卦的糟粕思想,《易經》實質上是從天、地、人的關係角度來推理個人、社會、國家、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發展規律,裡面蘊涵了諸如“天人合一”“和諧共處”“對立統一”等哲學道理,具有很高的哲學價值,難怪被孔子尊為六經之首。

    彼得.聖吉在《學習型組織》、科斯林在《基業常青》中都引用了很多《易經》思想,比如陰陽協調的對立統一觀、系統思考觀等,這對西方式的理性演繹推理是個很大的突破。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西方科技如果缺少了東方智慧,就會變成瞎子;東方社會如果缺少西方科技,就會變成瘸子”,可謂非常精闢地概括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有人說中國文化缺乏推理思維,這是有道理的。中國文化強調“悟”,形容一個人聰明叫悟性高,練武之人首先講悟性。佛家講覺悟,參禪只有“先悟與後悟”之分,“覺悟了就是佛”,“我心就是佛心”。《道德經》強調“道可道,非常道”,認為“道”是一種混沌、本原狀態,說不清,道不明,要靠你去悟。

    當我們華人形容一種最佳的狀態時,我們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我們說一樣東西很美時,我們說“妙不可言”。人際關係講這個,潛規則講這個,景色美到極點講這個,領導的最高境界講這個,連請客吃飯送禮也講求這個。所以很多老外不適合中國文化,因為華人很多事情不會跟你明說,要靠你自己悟。但這樣的思想與企業管理是不相適宜的,說嚴重些會阻礙企業的發展。現代科技是以推理為基礎的,西方經濟學的最根本假設就是每個人都是理性的,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強調的是效率,這是以《易經》為首的中國文化所欠缺的,但這正是現代企業和社會所需要的一種作風。

    《易經》思想的侷限性

    我們這裡談的是《易經》,但同時也是對以儒家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的反思。目前很多企業家喜歡讀《易經》,喜歡談中國文化,很多企業吸收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形成了自己的企業理念表述,小道也曾跟很多這樣的企業家有過交流。但每次我都很慎重地提醒他們,除非你對中國文化的利與弊都深刻了解,否則不要隨便引入傳統文化。因為我們的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西方的,這些東西都是基於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理性、實用、尊重個人價值)的,屬於企業的“經濟基礎”,如果你引入的文化(上層建築)是中國文化和價值觀(感性、務虛、尊重集體價值),有可能導致與你的初衷相違背,反而弄巧成拙。

    假如沒有西方文化的衝擊,中華民族依然處在封閉生存環境中,那儒家文化也是可以支撐華夏文明繼續輝煌下去的。但放到近代中西文化衝撞背景下,儒家文化衰落的悲劇卻是不可避免的。儘管它包涵有豐富的人文因素,但缺少“德先生”“塞先生”的致命侷限,使它必然成為要被先進文化取代的落後文化,抵擋不住西方文化的猛烈衝擊。但儒家文化能夠統治中國社會2000多年,至今仍然具有他的生命力,與這種文化本身具有的“自我反省”“超越進取”“憂患意識”是有關的,這也是他的精髓所在。

    企業管理者如何借鑑《易經》思想?

    以《易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其核心是“和諧”,不是中庸,也不是倫理,中庸和倫理都是中國文化的支流。華人追求的和諧觀代表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主流,但和諧這種觀念本身是“行而上”的東西,如果應用不當,很可能會導致“務虛”而不“務實”,這是企業這種經濟組織所不能接受的。

    企業作為經濟組織,必須以嚴格和規範的企業管理為基礎,正如海爾那樣的軍事化管理一樣,但追求效率和利潤的企業很多行為又必然是短期的,這又與企業是社會一份子的責任相違背,因此,如何使企業與社會、員工、客戶、股東等各方面協調發展,以達到企業基業常青的目的,就需要運用《易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保持各方的和諧與共生。

    從這個角度來說,《易經》應該成為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哲學讀物,而非實踐指導。企業管理者需要從《易經》吸收天、地、人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打造以“尊重人性、和諧共處”的企業發展觀,但同時需要為企業注入“人定勝天”的創造激情,從而實現企業的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 3 # 陳更洪

    是的,大資料,雲計算的到來,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會徹底顛覆我們的傳統思維觀念。在大資料面前,我的一舉一動,甚至每一個念頭都在大資料監控之下,人類都成為了超人,比如透過大數分析一個人從還末出生,就已經知道了他未來的樣子,人已經徹底失隱私。透過大資料雲計算人人都可達佛法裡的五眼六通特異功能。無論不知,無所不能。甚至發展可以像傳說中的神仙可以製造人,可以把機器變成人,也把人變成了機器,人和機器平起平坐。我想到那個時候就是人類最危險的時間。我可以大膽預測一下,我們人類必將成為機器的奴隸也是可能。

  • 4 # 哈灬哈66096005

    發現於,上萬年左右的,易經,只有人類,透過意識,才能,跟它交流,運用,而且,萬物都有靈性的,絕不是,所謂的,雲,大資料,可以替代的,想,都,別,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韓國女星張紫妍案即將宣判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