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樂八卦集結地
-
2 # 人文中國陝西版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恰逢今年端午與父親節是連在一起的,想必很多人都會選擇回家與家人團聚,難得與家人團聚時光。說到端午,通俗的一般說成粽子節。情濃粽飄香,端午作為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你又瞭解多少呢?逸香小編今天帶領大家去了解下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大家都知道一個歷史故事,源於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從小受過良好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到楚懷王信任,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葺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最後,受到貴族的排擠個栽贓陷害,落到被流放結局。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盡與汨羅江,以身殉國,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一首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這也是弘揚中國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懷的讚歌,鼓勵每個人要向屈原學習。心中裝著國,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小家。
傳說屈原投身汨羅江後,全國百姓哀痛不已,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哀悼屈原。漁夫們划著船,在江面上來回打撈屈原真身。為了不讓魚龍啃食屈原真身,人們準備好飯糰等食物投進江裡,希望可以餵飽魚龍。有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可以藥暈蛟龍等水裡的怪獸,以免傷害屈大夫真身。扔進江裡的飯糰怕泡散了,於是人們想出用長樹葉包著,外面再用線纏著,粽子也就由此而來了。
從那之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賽、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河北省:這一天忌打水井,避免節前預汲,也是避井毒。市井小販在端午兜售櫻桃桑葚,傳說吃了櫻桃桑葚可以全年不會誤食蒼蠅。
山西省:家家戶戶煮艾葉洗身,稱為去疾避災。
山東省:早起均需飲用一杯酒,據說是辟邪。還要給男孩纏七色線,一直要佩戴到第一次下雨才能接下來仍在河裡。女孩子帶石榴花,這種花的氣味可以去除害蟲。
陝西省:端午以蒲艾、貼紙牛,用來鎮病。
海南省:沿海居民每逢端午,都會舉辦賽龍舟活動,祈福求平安。除了與大多數地方一樣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是別的地方沒有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藥澡。
浙江省:學童事宜在端午拜師學禮,醫師適合午時採藥,都會選擇端午這一天。
江西省: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瘡,一些地方還飲用雄黃,將丹砂放在酒飲用,辟邪。
湖北省:曬水給小孩洗澡,放一盆水在太陽下曬,等誰熱了給小孩洗澡,據說可以洗去汙濁和病魔。
以上就是關於端午節的一些內容,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祝大家端午佳節愉快。
-
3 # 陽仔i穎兒Volg
很多人現在都不看重習俗了,像我們這裡的還是比較看重習俗了,因為端午節按照習俗來走才是最有味道,我們這邊依然會在端午節這天早早的起來殺雞拜神,去燒香去放鞭炮,在家旁邊撒一些雄黃酒,在家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弟弟一起圍在一起包著粽子唱著歌,一個找柴火一個燒火,一個洗粽葉一個去摘菜,爸爸媽媽去煮飯,爺爺奶奶看電視。
這就是我們端午。
-
4 # 秦味兒
端午節,是人們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那天,因為我們屬於北方,吃的還是粽子,粽子偏甜,有豆沙,蜜棗。吃粽子的時候,配一點蜂蜜水,味道絕佳。但是最近幾年,肉粽子也出現了,我是受不了這個味道,還是比較喜歡甜的。有的地方除了吃粽子,還喝點雄黃酒,家門口放點艾葉,祛災。
-
5 # 文化指路人
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端午節也是中國富有民俗傳統文化的節日,今年的端午節在六月七日這天,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這天主要吃粽子、喝黃酒、插艾葉等,目的是驅邪避諱的原因。 愛國詩人屈原面臨著亡國之痛,在五月五日這天悲憤地懷抱投入汩羅江,後人為了表達對屈原的愛,為了不讓泊羅江中的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年的端午節這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泊羅江來祭奠屈原。 其次端午節的活動有賽龍舟,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目前十分流行,賽龍舟最早是古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的娛樂專案,賽龍舟另一個意義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所以說賽龍舟不僅是一項體育活動,也是體現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活動。 在端午節這天,我家長賽龍舟活動那場面是人山人海,愛國旗幟隨風飄揚,看龍舟賽的人人山人海,人們在歡欣鼓舞、擊掌喝彩中過端午節,十幾條龍舟在水面上飛行,你追我趕互不相讓,在龍舟頭上的指揮員的號角鏗鏘有力,鑼鼓聲四面迴盪,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迴盪。
回覆列表
端午節(農曆5月5日)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過端午節,划龍舟及食粽等活動是華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端午時令飲食豐富的層次感和多樣性,來源於民間代代相傳的美食經驗累積,歷久彌新,長盛不衰。端午節除了粽子之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端午節你們準備吃什麼啊?這裡有一份來自全國各地的端午美食指南,希望你找到你記憶中端午的“味道”。
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會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五黃
五黃之一:黃魚
農曆五月,杭嘉湖地區稱五黃月,江南民間在端午節吃“五黃”的食俗由來已久。“五黃”一般指黃魚、黃鱔、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
在端午節的中午,最適宜吃五黃餐,就是把五種黃顏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為中醫理論認為,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氣的力量,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艾饃饃
艾饃饃,即用艾蒿來蒸的饃饃。關中地區人地方過端午節,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蒸饃饃,口感清甜、柔糯。因為端午時艾草茂盛,芳香通陽而不傷陰,很符合古人助陽化氣、陽極陰生的要求,加上艾草中含有多種揮發油,氣味芳香,可驅蟲殺菌,所以古代端午人們習慣以艾草製成各種美食,除病驅瘟。
茶葉蛋、鹽水蛋、大蒜蛋
茶葉蛋、鹽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節的風味佳餚。在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人們喜歡在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打糕
吉林省延邊北韓族人民,在端午節這天會食用清香的打糕。打糕,顧名思義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要吃“煎堆”。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前陰雨連綿,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止了,人們說是把天補好了,吃煎堆的食俗便由此而來。
個人觀點,不管吃什麼,多瞭解下節日的由來,把咱們自己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