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真球迷

    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好歹也是同盟國裡輸的著的強國,二、大國博弈需要這樣一個傳統強國現實又不太強的的存在。

  • 2 # 漢光防務

    二戰前法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殖民強國,其國力在一戰後到二戰前達到顛峰,其海外殖民包括阿爾及利亞,敘利亞,黎巴嫩,中南半島,蓋亞那及許多島嶼和領有西非大片殖民地。英國做為化外之國。因了能控制影響歐洲大陸,其提出的策略就是大陸平衡政策,就是在歐洲大陸不能出現一家獨大的國家,那樣就勢必對英國構成危脅,相當年,拿破倫的法國坐大,英國便聯合其他歐洲國包括當時的普魯士,將法國擊潰,一戰中面對德國的咄咄逼人,英法卻聯手將德國打趴,二戰中面對德國的再此崛起,法華人倒向了德國,但是英華人依然支援沒有一兵一卒的戴高樂領導的流亡政府。就是為了對抗一家獨大的德國。可見英國的大陸政策是一貫的。法國雖然亡了,但底蘊還在,海外還有大片的殖民地。而法國的有志之士都傾向於戴高樂領導的,對抗德國的流亡政府。二戰後,法國在歐洲成為制衡德國的物件便再一次被英美扶了起來。法國成為歐洲大陸各方平衡的基石

  • 3 # 強武堂

    瞭解法國曆史的人應該知道一個詞“Empire colonial français”,含義是法語區殖民帝國,到1920年時法國的殖民地總面積大約是1150萬平方千米,分佈在亞洲、非洲和太平洋區域,別忘了理論上到1946年法華人還堅持在咱們國家有租界呢。這麼龐大的區域,雖然在二戰中有部分割槽域被軸心國染指,但戰後肯定是要重歸法國的控制之下。這麼算下來,法國掌握的區域比美蘇還要廣袤,不可能將其排除在戰後體系之外。

    更重要的是,法國此時還有紅色左翼掌權的可能,法國臨時政府中左派佔有優勢,雖然在美國的努力下第四共和國壓制了左派的影響,透過法語聯盟的方式暫時解決了殖民地控制問題,但法共和其他左翼的力量不容小覷。美蘇都還要儘量拉著法國,不能讓其倒向另外一方。所以戰後我們和法國與美蘇玩三角遊戲的基礎,還是本身掌握廣袤的領土和相當數量的人口,自身的工業基礎這些倒是次要的。戰後美國向法國提供近50億美元援助搞重建,才慢慢讓法華人恢復過來。

    當然法華人自己也不傻,早早開始搞核武器,也是看明白美蘇都不可靠。

  • 4 # EKu影片

    五大常任理事國都對二戰作出傑出貢獻,為何法國也能入選?

    大家都知道,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選舉,都是根據對二戰戰爭的貢獻而選舉出來的,要知道二戰時候,法國的戰績並不佳,居然也能選為五大常任理事國,這是為什麼呢?

    聯合國的宗旨就是建立國際秩序,當時成立聯合國,選舉常任理事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建立國際秩序,二戰剛結束的時候,國際社會亂紛紛的,如果不趕緊定規矩,這個世界可能還要亂,所以,還是比較迫切的。聯合國建立的背景是所有是法西斯侵略的國家組織建立的,二戰後法國是歐洲的一把手,作為地緣政治,法國的主位置具有很特別的的重要性,法國作為二戰戰勝國,當時領土比現在大得多,因為法國在非洲以及亞洲還有很多殖民地,加起來總共也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吧,當時的時候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大國。

    你要說法國對二戰的貢獻也許並沒有那麼大,因為法國在二戰中面對德國的崛起,法華人很快匍匐於德國的腳下,倒向德國,實際上法國像是被滅亡了,只不過還殘留了一點底蘊,但是法國民間也有有志之士,一路高歌要復國,而且海外還有大片的殖民地,對於這樣的流亡政府,蘇聯和美國選擇了幫扶,最後重建了法國。

    二戰勝利後,蘇聯與美國開始的時候幹啥也拉上這個小弟,畢竟法國的海外殖民地就有一千多萬的領土,而其自身工業基礎還是有一點的,美國更是援助了法國50億美元,才讓法國慢慢恢復起來,瘦死駱駝比馬大,好歹也依附著兩個大哥,所以選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時候,美國和蘇聯拉了一把。

  • 5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何止是戰績不佳,法國在二戰可以說就沒啥戰績。戰前政治行為軟弱,戰時軍事一塌糊塗,如果沒有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在海外活動,想辦法搭上了盟軍的戰車,法國1945年以後的地位可真的就尷尬了。

    但是呢,這這世界上決定政治的仍然是政治,戰爭只是政治的一種延伸,法華人能成為戰後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仍然擁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戰前的法國常以世界第二大國自居,並且為了對應英國那個“世界第一海軍強國”,他們也稱自己是“世界陸軍第一強國。法國陸軍在漫長的歷史中都屬於比較強的一支歐洲軍隊,雖然一向有“逢德必跪”的傳統,但要知道那個年代世界上除了歐洲列強,也基本不存在什麼強國。

    在二戰爆發之前的30年代,正是“國際聯盟”如日中天的時候。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美國被英法排擠了出去)構成常任理事國的“國聯”行使著對世界的裁判權。然而這個國際合作組織實際上主要以英法馬首是瞻,為兩國奠定了極為深厚的國際政治資本。

    二戰期間的法國基本沒有做成什麼大事,維希政權還是德華人的走狗和幫兇。但幸而有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在外面奔走抵抗,他們先後在剛果和阿爾及利亞成立和擴大了自己的組織,拉攏了大批法國的海外殖民地。而且維希政權表面上是“中立”的,像美國總統羅斯福還因為政治考量,痛斥了戴高樂對維希政權的軍事行動,雙方關係鬧得極為惡劣。

    總而言之,法國畢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頂級強國,二戰期間它也維持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條規律。雖然法國猝不及防的因為初期的戰爭失利徹底退出了戰爭,卻也盡力維持住了自己的絕大部分勢力,並且在戴高樂的領導下走了一條比較正確的政治路線。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聯”也於1946年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四常中英國服軟,義大利、日本則被揍了個半死,美華人透過之前早已做好的整治規劃和協議,重新建立起新的國際合作組織“聯合國”,並且依照當時的世界影響力和政治需求進行了權力瓜分。

    然而誰也無法真的忽略法國,儘管這個“前老二”讓德華人打趴,又讓美華人明裡暗裡整了個欲仙欲死,卻並沒有遭受到什麼十分嚴重的損失。相反美、英等國為了嚴防蘇聯,還得巴巴的拉攏法國,讓這個“瘦死的駱駝”進入自己這邊的戰壕。

    於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博弈開始了,“國聯”的全部財產和資料也在戰後移交給了聯合國,當時各創始國關係大致是這樣的:

    ·美國希望廢掉國聯,按照說好的劇本創造“聯合國”,所以拉攏英國和蘇聯做好了政治協調。

    ·疲弱的英國希望與美國一起掣肘蘇聯,繼續戰前那套反蘇策略。

    ·英國的希冀正中美國下懷,它巴不得透過駐軍和援助插手歐洲。

    ·英國不希望美國和美洲獲得更大的話事權,希望維持歐洲人的政治影響。

    ·美華人轉而拉中國入常,改三常為四常,並染指東南亞的法屬殖民地和英屬殖民地。

    ·英華人覺得美國拉小弟自己太吃虧鬥不贏,那麼咱也拉法國兄弟進來牽制美國。

    ·法國希望獨立自主,而且對美國不是很感冒,英華人拉群?當然巴不得。

    ·美國希望法國能站在西方陣營對抗蘇聯,不要被蘇聯過多的赤化。

    ·蘇聯人需要一個西歐核心圈裡不那麼親美的較“友好”國家摻沙子,法國很適合。

    所以按照大家都比較理想的佈局,法華人就這麼被託了起來,從一個之前談判都被人甩開的可憐蟲,一躍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說起來這與他們失敗的戰績沒什麼多大的關係,法國自己的本錢才是核心影響力。戰後兩大陣營的對峙、歐洲與美洲的對立、蘇聯對國際事務的策略則成了最終的推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導為什麼喜歡喝酒的人,他的辦公室主任酒量非常大,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