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的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因此它擁有四大器官:根、莖、葉、種子。
裸子植物門(Gymnospermae)是植物界的1門,既是頸卵器植物,又是種子植物,它們有胚珠(不同於蕨類植物門),但心皮不包成子房,且胚珠裸露,胚乳(即雌性原葉體)在受精前已形成(不同於被子植物門)。
裸子植物發生發展的歷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現約在34500萬年前至39500萬年之間的古生代泥盆紀,歷經古生代的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的第三紀、第四紀。從裸子植物產生到21世紀,地質氣候經過多次重大變化,裸子植物種系也隨之多次演變更替,老的種類相繼滅絕,新的種類陸續演化出來,種類演替繁衍至今,現代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種類是從約250萬年前至6500萬年之間的新生代第三紀出現的,又經過第四紀冰川時期保留下來,繁衍至今。
資料擴充套件:
形態特徵:
裸子植物為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為單軸分枝的高大喬木,少為灌木,稀為藤本;次生木質部幾全由管胞組成,稀具導管。葉多為線形、針形或鱗形,稀為羽狀全裂、扇形、闊葉形、帶狀或膜質鞘狀。花單性,雌雄異株或同株;小孢子葉球(雄球花)具多數小孢子葉(雄蕊),小孢子葉具多數至2個小孢子囊(花葯),小孢子(花粉)具氣囊或船形具單溝,或球形外壁上具一乳頭狀突起或具明顯或不明顯的萌發孔或無萌發孔,或橄欖形具多縱肋和凹溝,有時還具一遠極溝,多為風媒傳粉,花粉萌發後花粉管內有兩個遊動或不遊動的精子;大孢子葉(珠鱗、珠託、珠領、套被)不形成封閉的子房,著生一至多枚裸露的胚珠,多數叢生樹幹頂端或生於軸上形成大孢子葉球(雌球花);胚珠直立或倒生,由胚囊、珠心和珠被組成,頂端有珠孔。種子裸露於種鱗之上,或多少被變態大孢子葉發育的假種皮所包,其胚由雌配子體的卵細胞受精而成,胚乳由雌配子體的其他部分發育而成,種皮由珠被髮育而成;胚具兩枚或多枚子葉。裸子植物的染色體基數少(x=8~20),形較大,在各屬基本一致。
裸子植物的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因此它擁有四大器官:根、莖、葉、種子。
裸子植物門(Gymnospermae)是植物界的1門,既是頸卵器植物,又是種子植物,它們有胚珠(不同於蕨類植物門),但心皮不包成子房,且胚珠裸露,胚乳(即雌性原葉體)在受精前已形成(不同於被子植物門)。
裸子植物發生發展的歷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現約在34500萬年前至39500萬年之間的古生代泥盆紀,歷經古生代的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的第三紀、第四紀。從裸子植物產生到21世紀,地質氣候經過多次重大變化,裸子植物種系也隨之多次演變更替,老的種類相繼滅絕,新的種類陸續演化出來,種類演替繁衍至今,現代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種類是從約250萬年前至6500萬年之間的新生代第三紀出現的,又經過第四紀冰川時期保留下來,繁衍至今。
資料擴充套件:
形態特徵:
裸子植物為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為單軸分枝的高大喬木,少為灌木,稀為藤本;次生木質部幾全由管胞組成,稀具導管。葉多為線形、針形或鱗形,稀為羽狀全裂、扇形、闊葉形、帶狀或膜質鞘狀。花單性,雌雄異株或同株;小孢子葉球(雄球花)具多數小孢子葉(雄蕊),小孢子葉具多數至2個小孢子囊(花葯),小孢子(花粉)具氣囊或船形具單溝,或球形外壁上具一乳頭狀突起或具明顯或不明顯的萌發孔或無萌發孔,或橄欖形具多縱肋和凹溝,有時還具一遠極溝,多為風媒傳粉,花粉萌發後花粉管內有兩個遊動或不遊動的精子;大孢子葉(珠鱗、珠託、珠領、套被)不形成封閉的子房,著生一至多枚裸露的胚珠,多數叢生樹幹頂端或生於軸上形成大孢子葉球(雌球花);胚珠直立或倒生,由胚囊、珠心和珠被組成,頂端有珠孔。種子裸露於種鱗之上,或多少被變態大孢子葉發育的假種皮所包,其胚由雌配子體的卵細胞受精而成,胚乳由雌配子體的其他部分發育而成,種皮由珠被髮育而成;胚具兩枚或多枚子葉。裸子植物的染色體基數少(x=8~20),形較大,在各屬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