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啟陽
-
2 # 又見晚秋
嬴政不封王是正確的決定,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了一箇中央高度集權的帝國,沒有封王讓權力分散,封王意味著裂土,封王裂土會給安全統治埋下危機隱患的,當國家強大皇帝聖明的時候還不會有什麼影響,各地封疆大吏諸侯會俯首稱臣循規蹈矩,,,當一個國家皇帝昏庸無道或出現病危,太子無能,奸臣當道等等原因各地諸侯就會蠢蠢欲動江山不穩!再來說一說劉邦,劉邦是與項羽一起推翻大秦帝國的,在回來楚漢相爭劉邦勢力比較弱小的時候為了拉攏人心為其效力不得已又走了裂土封侯的老路,,,誰說劉邦只封了劉姓諸侯王不懂歷史的人亂講,,,一開始劉邦封了異性王的比如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等等!後來為了子孫後代江山永固心狠手辣的除去那幾個異姓王還是能很好的掌控天下!項羽是一個有勇無謀且自大的人,,,打下城池就分封諸侯王就等於自己打下的根據地拱手讓人,且分封不公平導致內部矛盾越來越大.眾人離心離德以至於後來拜在了劉邦手裡(
-
3 # 名字最長能有幾個字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其實這中間是項羽給劉邦一個大忙,或者是項羽給劉邦留下了他封王的遺產!
首先我們看一下,以前封王的方法!在秦以前,所有封王的標準就是分封貴族!而秦統一天下後,因為國祚太短,那些貴族還沒有消失。更重要的是那些只能分封貴族的意識還是根深蒂固在人們心中,並且反秦的主要號召力還是來自以往的貴族集團!
但是在反秦過程中出現了另一股強大的力量,那就是功勳團體(他們不是貴族)。例如打響反秦第一槍的 陳勝吳廣,他們就是普通農民,他們下屬的將領也是農民階層!雖然他們利用迷信蠱惑大家,“大楚興,陳勝王”;可是還是得不到貴族階層的認同,他們只能自封王。這樣也就亂套了,既然你能自封王,那我也可以。所以當時很多人只要有點兵就自封王,還沒有滅秦就在想封王的好處!所以名將一出,亡其自然;這就是第一輪封王的失敗!
後面就是項羽的歷史問題了,因為分封功臣得不到貴族的認同而失敗!項羽必定會汲取這個教訓,所以項羽在分封時就有調節好兩股勢力用意!就是兩股勢力都分封,但是貴族和功臣都很多,不能誰都受封!所以項羽採取兩個緯度進行考核,第一個是貢獻,第二個是貴族地位!雖然這種分封看起來是比較合理的,但其實是把兩股勢力都得罪了!最重要的是項羽沒有真正去打那些貴族勢力,貴族只是口服心不服!
結果就是之前貴族因功勳小 少封了就會對他不滿,例如當時的田氏,也是最先反對項羽的!功勳大的但沒有貴族地位,封的不如貴族的也會心生不滿,例如九江王英布,功勳大卻是郡王,最後倒戈項羽!
在來看下劉邦,劉邦看到項羽的失敗後就進行了他的第三次分封的嘗試,前兩已經有人踩坑給他看了。所以他在最後也算是一種運氣!還有他更好的運氣就是當時的貴族基本上被他收拾了一遍的(手下韓信收拾的),所以他在面對封王上的歷史難度是比項羽要簡單的多的!其實他分封的方法和項羽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多了自己的同姓諸侯王。並且把功勳集團的封王將領變大了,韓信 英布 彭越 都是一字並肩王!對於貴族就是和他關係好的多封,差點的少封(其實他是不想封的,權益之計)!
其實劉邦的分封隱患還是非常大的,首先就是功勳集團劉邦壓不住。所以用了陰招,搞掉韓信和彭越!英布搞不過劉邦也被滅了,其中也有其他的多次反叛被滅,才達到了暫時的穩定!
雖然解決了功勳勢力,之前也打殘了貴族勢力。可是同姓勢力不反他老爹,卻會反他兄弟,於是又上演了吳楚七國之亂!
最後我覺得在分封上沒有那個強那個弱,都只是應對當時的實際環境。就算把劉邦放在項羽的位置上去分封,也難盡人意!最後的下場或許還不如項羽!所以時勢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時勢!8
-
4 # 來顆大伊萬
因為項羽分封的都是異姓王,而且這些諸侯王的軍隊都是自己的,所以相當於項羽並未統一,大家屬於合夥人一起滅秦,而且項羽分封的名義是以楚懷王為名。說白了,那種情況你愛封不封,軍隊在人家手裡,地盤也在人手裡,封個王就是虛名,人家本來就是個割據政權。
而劉邦的分封才算是論功行賞,因為大多數的封王都是跟著自己打天下的。
因此項羽和劉邦的區別就是項羽是大家合夥開公司,自帶資金裝置訂單,各自為戰,只是為了共同利益聯盟在一起。而劉邦是真正的領頭人,他是最高決策人,下面的人執行他的決定。
關於封王,歷史也證明了,異姓不王是有道理了。別說異姓不王了,就算是同姓,過了幾代以後該反還是反。周王朝開始封王也是80%都是姬家人,並且異姓王都被分到了邊疆不富饒之地,估計當時也沒想到幾百年後人口發展,生產力提升後,反而越靠外圍的諸侯國越來越猛了。而漢朝到了景帝時代就發生了七國之亂,西晉更是傳到第二代就八王之亂,唐宋大多數王爺是沒有兵權,有兵權的比如李世民和李隆基也反了。明朝朱棣反了,他兒子也想學他反結果被侄子反殺。基本上同姓王有兵權的都撐不過三代都會反。所以明朝朱棣之後,清朝基本王爺們都不掌兵了。
-
5 # 國仕匯
史記中有做出解釋,結合史書記載和個人理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項羽合法性欠缺始皇帝死而地分。首先要了解一下當時時代背景,胡亥繼位胡作非為,迫害忠良,濫殺無辜。各地群雄揭竿而起,為了統一在一個大旗下,尋得楚國王族後人立為楚懷王。懷王與各諸侯約定,先得關中者,被封為關中王。劉邦先入關中,項羽自恃強大武力,設鴻門宴欲殺劉邦,逼迫劉邦退出。後項羽殺了已經成為義帝的懷王,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諸侯。這是主要原因,項羽自憑武力,自封為霸王,缺少合法性。
劉邦分封,一實力使然,二設計諸侯共請漢王即皇帝位。這是大家共同推舉出來的,雖然是形式上的,但即使是形式上的,但在表面法理上各個諸侯還是承認劉邦的皇帝身份的。誰再敢叛變,那就失去了正當性。
二、親疏有別,分封不公項羽分封諸侯,自己信任的手下,都封在了好的地方。與項羽有過節的雖為分封,還不如說是流放。像劉邦封在了當時環境還不是很好的漢中做漢王。門口專門還封了秦朝的三個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是為三秦,把守住出漢中的關隘,以距塞漢王。田榮、陳餘都不服項羽的分封,“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齊、趙、漢等諸侯接連叛之。
-
6 # 瘋人歷史
題主你不是已經說出來了嗎。劉邦分的很多是同姓王玩的是和西周一樣的套路。主要分封同姓宗族,功臣之類的也分一點。
只不過劉邦比較絕,把異姓王候(走狗)烹掉。還無恥的整了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
而項羽的分封就比較拙劣也可能是沒辦法。原來的貴族勢力太強大,把關鍵的土地分封了。
在柏楊的《中國史綱》中說劉邦想要的不過是衣錦還鄉但卻分封在蜀地,確實是敗筆。有點道理。
項羽分封的是異姓的實力派,盟友。而劉邦分封的是部下,族親。劉邦的分封初期比較穩定一點不奇怪。
但史學界並不認同劉邦的分封優秀。同姓王只是在初期還行,隨著時間流逝早晚會亂。七國之亂就是矛盾的爆發。
回覆列表
1嬴政郡縣制,第一次真正實現全國性的直接有效管理地方,實現中央集權,加之秦法嚴苛,秦始皇又兼具政治手段和軍事謀略,不敢也不能造反。
2劉邦郡國並行制,並非沒有造反,高祖劉邦,呂雉活著還好,但長此下去必生異心,必然損害中央集權。西漢初年有過一段時間動亂,與諸王也不無關係。
3項羽個人能力極強,政治才能,統帥能力不足,加上沒有統一全國,殺楚懷王,精英謀士不足,不會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