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門教育
-
2 # 教書匠阿倫
GRE學習最悲催的時候就是Verbal+Quantitative過了320,寫作卻卡在3.0,如下圖
無可奈何,只能重考,所以我建議大家務必從GRE備考一開始即重視寫作的訓練。
題主既然強調效率我也寫地簡短點,題主不要嫌棄太乾。
GRE寫作保3分要考Argument,衝3.5即以上就要看ISSUE。
Argument不要盲目依賴網上流傳的“七宗罪”,經過這麼多年題庫的更新,“七宗罪”早就不夠用了,我建議題主先用好“七宗罪”,當發現七宗罪解釋不清楚的情況的時候大膽總結“第八宗罪”,“第九宗罪”。
Argument第一步要提高“眼力”,如何快速抓出文字的結論句,剝離出每個論據和論證中的邏輯漏洞。第二步就是提高“筆力”,要學會總結每個邏輯漏洞常見的寫作方法,有很多同學這個階段喜歡網上找模版來背。其實背模版沒有錯,但是模版一定要用好,即不是生搬硬套,真正領會模版的套路後其實自己就能寫模版了。最後一步就是提高“速度”,Argument在找出邏輯漏洞後拼的就是手速了,這需要考前至少10篇限時練習的積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限時!限時!限時!
ISSUE是個出力未必討好的科目,說實話大多數考生或許這輩子也寫不出高分的ISSUE文章,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要放棄ISSUE了。畢竟GRE寫作是取平均分,只要Argument夠強,ISSUE考到2.5到3分就足夠交差了。ISSUE的關鍵是梳理好寫作套路和論證脈絡,常見話題積累點素材,寫完幾篇後找大牛幫著改一改就差不多了。如果你不是想GRE寫作拿5分,千萬不要花太多時間看範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要研究範文!不要研究範文!不要研究範文!範文是個坑,原本會寫作文的看了範文也不會寫了。
寫作是個輸出的過程,腦子裡要有內容才能夠輸出,所以必定先做“輸入工作”。
這個“輸入”包括但不限於閱讀一定量的GRE範文,但是我想說的是:在背紅寶的時候,你在積累單詞,這是輸入;在做閱讀真題的時候,你在熟悉新的句型和結構,這也是輸入。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按照這樣的總體順序來備考:
1.單詞
2.閱讀(包括邏輯)
3.寫作
4.OG Math Review(3和4可以互換或者穿插進行)
5.模考
背單詞:1.T/G的寫作詞彙大部分被四六級考試詞彙所涵蓋,所以背熟四六級單詞,寫作就不擔心詞彙量了; 2.背四六級單詞相對輕鬆,也算是在給被紅寶做預熱,透過背四六級找到背單詞的最佳狀態。
接著說“輸入”,寫作詞彙解決了之後,可以開始閱讀範文,OG上的範文、論壇裡各種大牛的範文或者直接買(或者下載)那本藍皮GRE官方題庫範文精講。 每天背紅寶累了,看兩篇範文,做閱讀做煩了,看兩篇範文。慢慢積累,多看幾篇自有收穫。
完成“輸入”之後,我們開始“輸出”。建議先準備argu再準備issue(當然大部分同學估計都是這樣)。
比如argu, 四種題型(assumptions/specific evidence/questions/alternative explanations)大同小異。
第一段給出author的論點和論據,第二三四段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駁斥author的論點/論據,最後一段總結收尾。 動手寫之前,我們先來挑錯,常見的錯誤型別無外乎“時間先後混淆為因果關係”“非充分/非必要”“樣本數量不足或不具代表性”等等,多看幾篇範文然後總結一下,心中自然有數。
再說issue:
1.表態+論述(statement/ recommendation/ challenge/ policy)
3.因果分析(claim+ reason)
第一種題型最常見,第二種次之,第三種不怎麼出現(不過我考試的時候就是第三種題型)。 所以練習的時候以第一種題型為主,第二種和第三種也要會寫。
以“表態+論述”題型為例, 第一段首先給出話題的關鍵詞,陳述矛盾性,再提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三段根據自己的觀點提出分論點並擴充套件論證; 第四段輕微轉折,說說與自己論點相反或不同的觀點; 最後一段總結,並再次表明自己的論點。
說起來很簡單,但是還是要靠自己練習,熟能生巧。建議大家從一開始就在電腦上寫作,熟悉機考的方式。最開始幾篇不限時,1個小時寫完就很OK,然後開始限時50min-40min-30min,慢慢達到考試的要求。關於字數,因人而異,建議是在400~450左右,issue字數可以比argu略多。
argu:一個我覺得摸考的次數越多越好,最好多到都感覺不到是在摸考的程度;另一個我本人其實寫不來提綱,就算要寫寫出來的跟正式的文章也沒什麼大差別,於是乾脆放棄提綱,直奔主題了。
很必然的,剛開始會超時。但不必去理會,超時以後再繼續寫,一定保證每篇都寫完為止。在argu大概有了一個雛形之後開始準備issue。
issue是自己的東西。別人的思路看多了會把自己弄糊塗,甚至搞不好來個雷同就得不償失了。
平時寫不完不要緊,只要練得足夠多,考試時候總是寫得完的。字數方面,issue平均在650-700之間,argu平均在550-600之間。argu的模板遵循的原則是開頭兩句話,絕對不復述題目,但要在第二句話中體現對於題目主要矛盾點的理解。
行文中,辯駁的順序與題目是一致的。辯駁的每一段基本結構是套話+許多maybe, perhaps, it is likely that…+套話。兩句套話在所有不同段落中有一定的變化,但本質上是差不多的。
不過要保證套話的作用只在於告訴別人我要開始說某一個問題,以及這個問題被說完了,它絕對不是重點(這一點上我非常不希望大家學北美範文中的argu,那上面的argu幾乎全是由套話堆積起來的,實質內容,也就是所謂的例子在每一段中佔的比例都小得可憐)。
結尾也是自己的模板,可長可短。 開頭頗為模板,行文中先講小部分的內容(所謂的讓步),然後再來一個However講述大部分的內容。每一段都是TS領頭,然後跟進例子。
我覺得所有的論證手法中,例證是最有效的。所以寫issue的本質與我而言就是比拼大家誰的知識面廣,誰發散思維強能把各種事件與自己論證的主題聯絡起來。反正只要言之成理,就算略帶荒誕我覺得也不無道理(
分享對考試比較有幫助的一些資料
)。寫作的順序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issue是按照北美來的。北美有範文的題目就寫,沒範文的就不寫,argu是讓軟體隨機。第二階段,在認識到機經的重要意義之後,issue按照機經給的順序寫,argu仍舊軟體隨機。 Issue和argu的題目我全都看過而且思考過,不過這種思考對issue其實沒什麼大用,到時候碰到了還得再想過,對argu到很有用。我認為argu的自我批改是非常關鍵的。
這裡額外說一句,紅寶單詞的確是高階詞彙,但是外華人在正式文章中是一直用的。大家讀讀The Economist就能明白(雖然不排除英國佬的自我炫耀)。所以不要老為自己用不出高階詞彙而找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