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運動汽車教育

    楷書當行書寫指的是寫楷書時注意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內在映帶、呼應關係,字比較有精神,不至於字無生氣。以具體作品分析,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趙孟頫的楷書《膽巴碑》《妙嚴寺記》等。他們把行書技法借鑑融入到楷書作品中來,書寫此帖時很注重筆畫呼應關係,充滿節奏跳躍,整幅作品揮灑自如,行氣十足,筆意華美,有空靈之氣。這些幅作品是楷書當行書寫的經典作品。

    行書當楷書寫指的是寫行書時,毛筆的筆尖要頂著紙面寫,力送筆尖。仍有寫楷書的提按、快慢、輕重節奏用筆特徵。行筆不能過快,否則筆畫飄浮乏力,我們再來看看王羲之《蘭亭序》,文徵明《獨樂園記》等。他們是以楷書架構為底,加以筆畫連線,寫出行雲流水、俊秀挺拔風格。點畫形質好,筆筆到位,蒼勁老辣。楷書厚重沉雄,骨力勁健的特點在此帖中展露無遺。這些幅作品是行書當楷書寫的佳作。

    楷書技法和行書技法可以互相借鑑融合,學習書法可以二種書體一起學。依個人愛好分清主次,從而有效提高書寫水平。

  • 2 # 愚夫求藝

    這句話出自啟動功先生《論書札記》“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為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

    實際上用不著解釋,啟功先生說得很明白了。有的將行書寫得過於放縱,甚至開而不合,一個字點畫位置有失法度,這就不好了,還是應當顧及這個字的楷書字形;用筆方面,虛尖起筆也不能太多,還是要適當運用逆入、回收筆法,籍以增加字的厚重感。那麼,寫楷書時,也不必每筆都逆鋒起筆、回鋒收筆,適當地運用行書的映帶筆意,讓它們彼此顧盼,這樣,楷書才會活起來,不至於呆板。

  • 3 # 至真養生

    最近在學習書法籤賞時有點個人感悟,願拿出來與愛好者分享、學習、探討、交流。望以斧正。本人認為中國文化的本源,起於陰陽,陰陽變化又源於易理,陰陽變化無窮無盡在書法之中的黑白無窮的變化之間,漢字的間架結構又嚴守河圖洛書之大法,即所謂的黃金分割法,不論是哪種書法的字型,均都嚴格遵守天圓地方的規矩下的陰陽相互呼應,黑白相互呼應的根本法則,從字的每一點、每一筆畫,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都存在陰陽、黑白、濃淡的變化,就是這種變化莫測而生成美與醜。就是這種變化,所以才有"點為一字之規,字乃終篇之準"之說,也是令後世習書者如醉如痴的追逐,如果脫離了這個大法,那就是違逆天道地紀,就更談不到美啦,為什麼從民囯至今,書法大家基本沒有,或越來越少?為什麼後世書法就沒有超越前輩的書法作品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違逆大法,習帖只是習練基本功,讀貼是需要讀出神意的。更重要的就是悟!這是淺溥的一點點感悟。如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 4 # 西廨七叔

    還是談個人感受和看法。

    在書法學習中,有“楷書忌呆板,行書忌浮滑”的說法。因為楷書筆畫中規中矩,點畫間無連貫,學習楷書的時候會因為注重點畫而忽略字與字之間的呼應,也會忽略點畫間筆勢的延續關係,這就容易造成楷書呆板。而行書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往往有因為刻意去強調筆畫間的連貫而形成線條浮滑。所以,有老師會提出,楷書當行書寫,行書當楷書練。其目的是強調在練習楷書時需要注意筆勢、點畫間的相互關係,甚至會有“空中搶勢”的說法,把筆鋒離開紙後的筆勢延續到空中,而在空中完成筆勢的變化。而行書當楷書練,則是強調在練習行書的時候必須像寫楷書那樣注重線條的飽滿和厚重。

    從楷書到行書的過渡,建議從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入手,畢竟在《聖教序》中沒有涉及字與字之間的連筆,只在單字的筆畫中採用了連筆。對於有一定楷書基礎的學習者來說,應該容易掌握。

  • 5 # 翰墨今香

    “行書宜當楷書寫,楷書宜當行書寫”這句話原話來自啟功先生的《論書札記》,原話是:“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在強調楷書的法度和行書用筆的筆勢問題。

    行書宜當楷書寫

    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寫行書,一是行筆流暢,能夠抒發自己的情緒,寫起來感覺也很瀟灑字如;二呢,它又不像草書那樣難學,還要記住很多草書的符號。

    但是,寫行書最容易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味追求飛揚的氣勢,把字寫得散了,或者寫得沒有法度了,連筆畫的位置關係都丟了,讓人看起來甚至都不知道你寫的什麼。

    因此,啟功先生認為,寫行書的時候要當寫楷書那樣,點畫的位置擺放、聚散關係都要符合一定的法度。寫行書如果失去了法度,書寫的意義也就失去了。

    楷書宜當行書寫

    初學楷書的時候,我們臨帖的時候往往是看一筆寫一筆,我甚至見過一些所謂的名家,寫一個字要分兩次蘸墨。而且學楷書的很多都是臨摹的唐楷,多是碑刻法帖,很多筆畫之間的筆勢關係都看不清楚,因此寫楷書的時候往往一畫是一畫,筆畫之間很少筆勢的呼應。

    因此,啟功先生說寫楷書的時候要像行書學習,注意點畫之間的筆勢呼應、顧盼的關係,這樣寫出來的楷書才不會給人以呆板的感覺,點畫給人的感覺也是非常生動的。所以,啟功先生有一句名言:“透過刀鋒看筆鋒”,也有這個意思。

    因此,在我們學習唐楷的時候,不妨看看趙孟頫留下的一些楷書作品,看看他的作品中,點畫顧盼的關係,你就理解筆勢的問題了。

  • 6 # 寫字吧

    楷書有楷模、規範之意。楷書最講究的就是法度、規矩。每一個筆畫的起筆、運筆、收筆都要在法度之內,不可逾越。所以,楷書容易寫得刻板、無生氣。

    怎麼樣讓楷書顯得鮮活、沉著、厚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貫氣。就是題主所說的將楷書和行書融合起來。那麼,怎麼融合呢?

    蔣衡曾說:“作楷書須有行、草意,使其貫氣……今人不解此,楷則方板散漫。”意思是說,要將楷書寫活,就要用行、草書的筆意來寫楷書,重點是要貫氣。楷書的書寫,要有行書的氣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用行書的筆法來寫楷書,雖字字獨立,但要一氣呵成,形斷意連,氣貫始終,要做到縱橫有象。

    其實,真正高明的書家,都明白一體通眾體的道理。書體發展到後來的楷書、行書、草書,溯其源頭,都是來自於篆書、隸書、章草等。姜夔就曾說:“圓勁古澹,則出於蟲篆;點畫波發,則出於八分;轉換向背,則出於飛白;簡便痛快,則出於章草。”

    學行書也可知楷書的血脈。歐陽詢、顏真卿用行書的筆法來寫楷書,李邕則把行書當做楷書來寫。各家有各家的妙處,歸根結底,還是他們懂得了將各體融為一體的道理。

  • 7 # 呆小石書法屋

    寫楷書的時候不可把筆畫寫的過於死板,一定要有行書的靈活性,和瀟灑。寫行書的時候,我們又要遵循楷書的結構規律,正如啟功先生所說的行筆如行車需筆筆到站,這樣行書才能立得住,才寫的才出彩。

    當然,生活當中很多人喜歡寫行書,一是能抒發自己的情緒,運筆行雲流水寫起來感覺瀟灑,它不像草書那樣難以學習,又不像楷書書寫過慢,所以行書,在生活當中實用性是非常高的。

    但是,個人覺得要想寫好行書,先練楷書是非常必要,有了楷書的基礎再寫行書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筆筆到站,這就符合啟功先生所說的,運筆如行車的規律。

    當然在我們初學楷書的時候我們臨帖往往是一筆一劃的臨習字帖上的範字,而且楷書,很多都是唐楷,比如說歐陽詢的楷書。

    我們在臨習時的時候不可把字寫呆板,一定要觀察到字帖裡面,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這一點也就是要遵循行書的流暢性,楷書才能寫活,寫出靈氣。

    其實個人還是認為正如古人所說的,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的觀點,只有先楷書,在行書,我們學習的方向才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大便有點稀吃什麼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