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評價趙匡胤?
7
回覆列表
  • 1 # 矛盾體160202925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是宋朝的開朝皇帝。原來是北周的大將軍,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政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跟他有關。

    評價:結束了唐末五代十國割據征伐的局面,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

  • 2 # k笑笑生

    說起趙匡胤可能大家知道的不多,但是一說到一個典故“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可能好多人就知道了,不錯趙匡胤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

    先說一下趙匡胤出生於唐朝的官宦之家,後在亂世之中投奔了郭威,在郭威稱帝之後拜為大將軍。可以說是馬背上成長起來的帝王,至於如何評價趙匡胤,我覺得任何帝王都是功過都有的,趙匡胤也不例外。

    宋朝是中國這麼多朝代當中經濟最繁榮的一個時期,說它繁榮並不是說國力多麼強盛,而是真正做到了藏富於民,因為宋朝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宋朝的百姓生活都比較富足。這是作為帝王來講最大的成績。因為趙匡胤的皇帝位是透過兵變得來的,所以他也同樣擔心自己的武將有一天再次上演“黃袍加身”的戲碼,所以實行了重文輕武,中央高度集權的一系列措施來穩固自己的政權,現在來看這樣的措施雖然保證了宋朝的政權,但是也因此使軍隊的戰鬥力大大降低,士氣低落,使得宋朝在此後的百年都是受制於北方的少數民族,疆域也是非常小。這作為帝王來說也是很大的恥辱。

  • 3 # 皖風徽月

    趙匡胤即宋太祖,宋朝的開國皇帝。

    趙匡胤(927年__976年),字元朗,老家是河北涿州的,出生在河南洛陽,是北宋時的軍事家、武術家。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趙光義和趙普商量和策劃,導演陳橋兵變發生,部下將領把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然後逼迫周恭帝下位,自己當了皇帝,史稱“陳橋兵變”。

    我個人對宋太祖趙匡胤評價:

    1、統一中原地區,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動盪和戰亂,順應歷史的潮流,開創了穩定繁榮的社會環境;

    2、“杯酒釋兵權”架空了將軍的權利,根本上解決了將軍的擁兵自重,結束了唐末五代軍閥的動亂,安穩國家,改革了軍事;

    3、重視農民農業,發展商業經濟,興修水利,恢復生產,使宋朝一代,繁榮昌盛,國富民安;

    4、尊崇儒家思想,大力發展文化,營造重視文化人的氛圍,如到後代宋真宗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5、沒有完全統一中國,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致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終究使宋朝後期一直受到大遼、西夏的侵擾;

    6、寬容仁慈、厚待舊臣,開國元勳大臣基本都得以善終,妥善安排,人品沒得說;(看中國歷史上,這樣肚量不虧是明君之舉)

    7、澄清吏治,設立樞密使、三司使、參知政事,使三權分立,還有鼓勵農桑開墾,減輕賦稅,實行休生養息政策,終出現“建隆之治”;

    8、趙匡胤文韜武略,修身養性治國家,他登上帝位,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和平的兵變,兵不血刃,上上之態;

    歷史上名人評價:

    1、王夫之:“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

    2、葉夢得:“太祖英武大度,初取偕偽諸國,皆無甚難之意。”

    3、魏泰:“太祖皇帝得天下,破上黨,取李筠,徵維揚,誅李重進,皆一舉蕩滅,知兵力可用,僭偽可平矣。”

  • 4 # 一頁歷史

    宋朝開國皇帝。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生下一個香孩兒,相傳是“兒出生,赤光繞空,並有一股異香,圍裹兒體,經宿不散”。

    他是典型的軍N代,祖籍涿州,出身五代典型軍人家庭,高祖趙朓,在唐朝歷任永清、文安、幽都(今北京)大令;曾祖趙珽,於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趙敬,歷任營、薊、涿三州刺史。

    父親趙弘殷,驍勇善騎射,後唐莊宗曾留典禁軍,母親杜氏,定州安喜縣人,長子趙匡濟,不幸夭逝。匡胤為趙弘殷次子,正值晉漢交際,中原一帶戰亂,他投靠父親好友復州長官王彥超,估計王彥超不看好這個朋友兒子,給點盤纏就把他打發了。

    正是落魄的時候,便在襄陽一座寺廟裡住下。有一個老和尚善於看相,看到他之後說:“往北方去吧,那裡有前途”趙匡胤往北去以後,於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後漢樞密副使郭威帳下,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成長為一名禁軍低階軍官。

    廣順三年(953年),柴榮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職位雖小,卻成為柴榮的心腹,到柴榮嗣位,正式入典禁軍。

    此外,21歲就離家出走的趙匡胤,自認深知朋友兄弟的重要性,經過多年人脈建設,身邊終於有了一幫鐵哥們,號稱義社十兄弟,他們是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

    這成為趙匡胤陳橋黃袍加身的最原始班底力量。

  • 5 # 史無止境

    先看趙匡胤的非常三招“少、嚴、精”。做人之所以是一門學問,關鍵體現在你處理難題的一些手段上。也就是說,做人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把一些條條框框落到具體行動上。趙匡胤做人治人的原則有三條最為突出,即“少、嚴、精”。作為後周時期領兵打仗的統帥,趙匡胤對如何治人是頗有心得的。

    他本人在後周整頓禁軍的經驗以及在歷次征戰中所獲得的教訓,使他在當了皇帝之後,在做人治人方面,大體確立了“少、嚴、精”的基本思路,體現了他做人的一種學問—強化管理,整頓秩序。由此可見,在帶兵問題上,趙匡胤也不是一介純粹的武夫,一味實行嚴厲管理,而是有他自己的一套辦法。在實施這些辦法時,自然滲透著一系列的做人思想。其次趙匡胤把忠誠盡職的挑出來。做人的最大原則之一是“忠誠盡職”,因為這樣才能把上級交給的工作做好,才能證明自己的真才實學。趙匡胤以“忠誠盡職”作為做人的標準,在這個原則下,趙匡胤對起用的人才放手使用,頗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大家風度。最後,趙匡胤能與文人坐在一起治天下。做不了文人的人,一是厭煩文人,二是喜歡文人,前者是因為文人的酸腐氣,後者是因為文人是文化精英的代表。在經歷了盛唐之後“五代十國”的動盪歲月後,剛剛建立起來的宋朝政權面對著重重困難。如何使新興政權得以穩固成了擺在趙匡胤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對他來說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維持現有體制;要麼採取文人政治,實行大換血。趙匡胤選擇了後者,也選擇了歷史的進步。在他的有意重視和鼓勵下,隨著文教的振興和開科取士的增多,大批文人進入了統治集團,使武人專權獨尊的格局得到了徹底的改變。除了地方政權要“以文臣知州事”、“以文臣主場務”外,趙匡胤還特別強調朝廷要職,如宰相等也“須是讀書人”。的確,趙國胤落實了他“與文人坐在一起治天下”的做人原則。趙匡實行的文人政治使他獲得了最大的政治利益。同武人政治相比,文人政治的好處是顯面易見的:第一,知識分子所學的聖賢之道首先是為了治國,而不是為了開國,聖賢之道教人修身養性,決不教人造反;第二,知識分子所代表的理想與道德永遠走在社會現實的前面,成為一種具有召喚力的社會導向,造成向上的社會風氣;第三,知識分子的個人素質以及他們所持的效能、公平、規範等觀念更符合社會管理系統的要求。在這裡,你不得不佩服趙匡胤“與文人坐在一起治天下”的做人之道。你是怎麼看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吸奶器吸不出來奶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