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畫

    動手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而且每一個學生的動手能力的發展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在培養方面肯定是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而且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肯定是以家庭教育為主來展開的。

    學校教育更多的是知識的教育,需要把人類積累的大量知識以最有效的方式使學生吸收和內化,

    而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生活和生存能力的培養,比如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具備基本的動手能力等。

  • 2 # 天氣與生活

    家長們擔心孩子小不會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損壞東西,許多事不讓孩子自己動作去做,而由家長包辦,這樣就讓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動手的機會。家庭裝飾擺設成人化,沒有孩子動手的小天地。孩子進了家門,這不許動,那不許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動的空間太小。孩子動手材料少。爸爸媽媽花錢買的玩具,外表雖美觀,但大多數是機械或電動的,不能拆拼,孩子缺乏動手材料。手的活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手的活動能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從小培養幼兒動手能力,不僅讓幼兒獲得表現自己的創造力的機會,還可以使他對自己的聰明才智產生足夠的信心,養成他敢說敢幹的精神和堅持到底的頑強意志,這些幼兒今後的發展將有深遠的影響。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需要提供各種結構材料,讓幼兒玩結構遊戲,如拼圖遊戲。還可以幫助幼兒從事手工製作,如進行摺紙、剪紙、穿珠子等手工製作,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滿足好動的心理需要,培養他的動手能力。孩子動手能力差根源在於父母的早期教育。

  • 3 # 蘭州升學資訊

    動手能力差,老師,家長都要共同努力。因為動手能力,是一個人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先決條件。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的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動手能力的培養,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要激發興趣。如認識大蒜,蘿蔔,豌豆,土豆,茄子時,可以讓孩子親手摸一摸,按一按,剝一剝。

    中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要求孩子學會的東西不能太容易,太易引不起興趣,太難,挫傷積極性。難度應該是稍努力就能達到的。”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老師,家長都非常重要,在學習,生活中,老師,家長積極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讓我們的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國家棟梁!

  • 4 # 使用者4199740233489678

    首先,人無完人。人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孩子動手能力差,可能是天生的。因為基因問題,每個人的能力不盡相同。

    可能是後天的,比如,缺少動手訓練。沒有製作環境。

    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吧。

  • 5 # 五點教育

    你的孩子現在還在上幼兒園吧。

    家庭才是孩子學習獨立的地方。

    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下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吃飯,學會玩玩具。

    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下學會與人溝通,學會表達。

    所以,家人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很多孩子的行為習慣都是父母培養而形成。

    如果孩子的動力能力不足,

    一般是在家裡養成了凡事都找人幫助的依賴性心理。

    家人以為代勞、包辦是一種愛護,

    其實不然,這恰恰是給孩子帶來一生最致命的傷害。

    家人不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孩子們漸漸的失去了動手的能力,

    家人的包辦讓孩子形成一種嚴重的依賴心理,

    家人的包辦讓孩子形成凡事都很完美的錯誤認識。

    以上的種種讓孩子不願意發揮自我,

    害怕走出第一步,

    對失敗挫折的承受能力減弱,

    從而更不願意去動手動腦。

    那麼,孩子不願意動手應該怎麼去教育轉化呢?

    我認為家庭還是第一戰場。

    第一、父母多陪孩子做親子游戲,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

    第二、父母多讓孩子吃飯,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協調能力。

    第三、適當佈置一些家務給孩子,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第四、適當的把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與獨立能力。

  • 6 # 熊兵說教

    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主要是家庭教育有問題,學校也有一部分責任。

    家庭生活是孩子鍛鍊動手能力的主要場景,有大量的提高動手能力的機會。

    最基本的,孩子從小自己吃飯,自己洗臉,自己繫鞋帶,自己收納衣物,這些事看起來小,但卻是孩子從小養成動手習慣的起點。

    而現在很多的家庭,從小就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得不到鍛鍊動手的機會,自然能力就差了。很多孩子,到了大學還不會自己疊被子/洗衣服,這不能怪老師吧?

    動手能力差還是一個特別難以改進或提升到難題,孩子從小養成的這種凡事依賴家長,從不自己動手的習慣,如果到了小學三年級仍然沒有改進或提升,那麼在後續的學習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如自信心不足,恐懼集體生活,逃避責任,這些危害才是要命的。

    要說學生動手能力差怨學校,也有一些道理。

    學校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盡到提醒家長的義務,學生的動手能力差,有時候老師是看在眼裡的,但因為怕家長不高興,怕為自己招來麻煩,所以就不提醒家長進行針對性的家庭教育,這種現象也是有的。

    比如我聽我孩子說,他們班上就有幾個同學,每次吃午飯都把桌子弄的一片狼籍,注意,是每次,然後自己還不會收拾,都是老師幫忙擦桌子,用過的餐具從不自己洗,每次都是髒著帶回家家長給洗。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這種現象持續了三年,沒有任何改進,這種情況下導致的學生動手能力差,家長和學校應該各打五十大板。

  • 7 # 立冬迎春花滿園

    孩子的教育黃金期分為幼兒教育階段和小學教育階段。幼兒階段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規範和興趣愛好;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孩子的教育環境又分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父母既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又是孩子的終身班主任,父母的身傳言教對孩子影響巨大,孩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應該在父母的愛心陪伴和精心呵護下就養成了。

  • 8 # 王邈逾

    學生動手能力差怨老師還是怨家長?

     

    動手能力,一般可理解為實踐能力、應用能力、表達能力、表演能力等。作為學生,動手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基本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基本生活能力主要包括衣食起居、個人衛生保健、安全應急處置等;學習能力主要是把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生產、生活結合起來的能力。

    雖然,基本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與家庭和學校不無關係,但從相對分工來說,基本生活能力受家庭影響較大,學習能力受學校影響較大。

    然而,基本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二者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如果一個學生從小受到家庭良好薰陶,養成了良好動手習慣,進入學校後學習能力也不會差;反之,如果學生在家庭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進入學校後,該校注重良好習慣教育,聽課必須有筆記,課後有作業,預習有筆記,每天有日記,生活起居有要求有檢查,班務、衛生輪值並有考核等等,也能矯正學生原來的不足。

    因此,家庭和學校都要十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家庭重在培養基本生活能力,如讓孩子自己負責房間的事情,幫助家長伺弄一些花草,週末、假日學做自己喜歡的飯菜,幫助家庭搞一些簡單的維修等,在日常中養成孩子愛動手的習慣。學校則要在學生學習各個環節提出明確的動手能力的標準要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練習、實習、實驗、創造的學習時間,確保學生動手能力的不斷提升,最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剛到家的小狗總是愛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