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覺行者w

    因為生活越來越虛假了。貧富差異,導致許多人已經無法擁有實現夢想的可能。只好沉溺在“夢”中,打遊戲,玩遊戲,緩解壓力。

  • 2 # 伯牙43

    逃避心理,逃避工作,逃避生活,他們一切以應付為主,缺乏對生活的激情,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人們總是畏縮不前,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

    不自信,不善於表現自己導致形成抑鬱的性格,常常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獨立的空間中

  • 3 # 心智之道

    這個問題需要從家庭、社會環境、人際交往、資訊和自我控制方法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是家庭。現在的家庭,大多數人都很忙,一家人聚在一起很少共同交流、溝通,即使交流能夠平心靜氣的時候相對不多,大家一般都是各顧各,你玩你的手機,我看我的朋友圈;你聊你的天,我看我的影片……。家庭生活不再是以團體為本,而是割裂成一個個單獨的個體,家庭情感潤滑劑的作用就消失了。

    其次是社會環境。現在中國的大環境就是一個字“快”,快節奏成為社會環境的主旋律:說話快、辦事快、走路快、開車快等等不一而足。人很容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一旦快起來,相應心念必然為了應對或者適應快節奏,也只能跟著高速運轉,消耗相應大增,壓力就會帶大,火氣也就帶出來了。前幾天弟弟和三哥去緬甸和泰國旅遊回來,兩個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兩個國家旅遊時,在接近半個月的時間裡,竟然沒有聽到一次按喇叭的聲音!堵車時沒有人為了趕路按喇叭,都在後面耐心等候;說話時,都是柔聲慢語,根本不帶一絲火氣。

    又其次是人際交往。現在華人的交往,不再是朋友或者同事之間舒心交流,為了精神方面的提升徹夜暢談更是成為了一種奢望。大家在一起不離吃喝玩樂,都是在發洩或者滿足慾望,也就是都在對心做磨損。同時,慾望就是一個無底洞,一經勾起,就需要更多對境來滿足, 這樣又加重了心的負擔。

    接著是資訊。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不但有各種機構、團體在提供資訊源,連個人也加入進來,資訊量大而龐雜,有文字、圖片、還有影片,處理起來需要幾個身體感官一起工作,如同以前所說的“滿負荷工作法”一樣。看資訊時,一定會隨著內容而心動,這樣,貪嗔痴就被調動起來。

    最後是自我控制或者化解方法缺失。以前人們面對的人事物都比較簡單,處理起來相應輕鬆,並不需要知道太多的自我控制或者化解情緒的方法。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心靈雞湯一類的書籍,對緩解情緒有幫助,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心理諮詢也有一定效果,但是一般都是費時費力費錢,也無法大範圍幫助人。現代人面對的人事物複雜,就需要簡單而強有力的解決方法,但是一般人也沒有因緣接觸到,所以控制或者化解方法缺失也就避免不了。

    當然,這些分析只是大機率,也有很多人不在此列。

  • 4 # 博睿迪

    現代的人為什麼越來越焦慮,心理疾病為什麼越來越多?

    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回答問題雖然不能改變現狀,但是提個醒還是可以的。

    從大的方面來看: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導致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節奏快,人就容易緊張焦慮,這是正常的。這和區域也有相關,比如有些地方比如超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二三四線城市。那麼明顯的就可以感覺到超一線和一線城市的焦慮普遍要大於二三四線城市。大城市的焦慮集中在競爭,住房和人口密度大,人與人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等方面。小城市的焦慮主要集中在,對未來的不確定,醫療和發展的焦慮上。適當的焦慮可以促進我們更好的應對產生焦慮事件,過於焦慮就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就可能發展為心理疾病。

    從小的方面來看:

    1.養育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由過去的三綱五常的以情感為主的養育,發展為以社會化,標準化為主的養育方式。什麼叫社會化,標準化呢?就是孩子從出生後,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快速的社會化。在超一線城市或者一線城市中很多孩子剛會說話就進入了早教機制,然後是幼兒園,小學一直到工作。你會發現孩子過早社會化,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的焦慮會比情感需求得到滿足的要大很多。儘管有一些教育機構宣稱個性化培育,經調研報告顯示,教育機構仍然只負責技能的培養,對孩子的心理建設的程度幾乎處於零的狀態,甚至是負向的。那麼只注重技能的培養,產生的後果就是技能掌握快的受肯定多,技能掌握慢的受指責多。再加上心理建設跟不上,孩子的心理環境就會越來越糟糕。

    那受到肯定多的孩子應該就挺好了嗎?調研後發現,孩子的心理狀態也很糟糕:

    因為行為高度的標準化,產生了強烈的競爭環境,這樣就抑制了孩子個性化的發展要求。

    大概我們聽過這樣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行為標準化的要求與發展個性化的要求本身就是一種心理衝突,只不過是孩子積極正向的本能暫時克服了這個衝突而已,哪一天這種衝突會展現出來形成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目前還沒有能力預測。

    2.社會文化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說文化是多元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文化已經越來越單一。包括我們前面講的能力標準化,標準化的答案,標準化的思維習慣等等。

    文化的單一促進了思維單一的可能性,比如我們現在的一切以經濟利益為核心,要求人成為專業,專精,專注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所謂得人才,這樣的人才也不可避免的思維習慣相對單一。

    在學校,我們要求孩子們按照標準化的方式思考答題。在企業,我們要求員工聽話,照著領導的做,跟著領導的腳步走。

    思維習慣單一的人,本身就是一種偏執模式,有心理問題也是很正常的。

    綜上所述,現在的人越來越焦慮是正常的,心理疾病越來越多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當我們有了心理上的疾病,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及時就醫就可以了。

  • 5 # 心理諮詢師淵博老師

    一般性心理問題大部分都是人的心理與外界環境的衝突導致的,焦慮也是;而嚴重的心理問題可能有遺傳因素,也有人格因素,也有一般心理問題斷加劇導致。

    社會上焦慮和一般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總結下來有以下原因:

    1、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失衡

    從社會大環境看,我們現在正處處物質生活得到保障,而精神生活跟不上的狀態中。

    以前因為生存條件惡劣,我們為了吃飽不挨凍,會拼命的努力工作,保住鐵飯碗。在這種情況下,拋卻其它,努力奮鬥,大家是有追求的,心理與生活的節奏是合拍的。

    現在呢,吃飽了,也住好了,基本的生存需要滿足了,突然不知道該追求什麼了,一下子,人就變得迷茫了,問題也就多了。

    2、多元文化的衝擊

    上一輩人遵從的是吃飽的經驗和傳統的文化習慣,這一輩人衣食無憂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實和多元文化的順應,兩代人的衝突導致的90後,00後心理問題人群迅速增加,現在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幾乎佔到總人群心理問題的一半。

    3、迷亂資訊的迅速傳播

    心理問題也很容易傳播,這樣說,你可能會覺得驚訝。

    其實很多心理問題是由相應的情緒問題慢慢發展而來的,抑鬱情緒、焦慮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的疏解最後會演變成抑鬱症和焦慮症。

    很多人在網上看到到處都是抑鬱症,對照一下自己的狀態,覺得自己也得了抑鬱症,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加上什麼是心理問題又缺乏專業的普及,加劇了很多人對自己有心理問題的確認。

    總的來說,只要我們能加強認識,不懂就向專業人士請教,不要自己把自己困住,先不顧一切地行動起來,很多一般性心理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仇者聯盟4》預告來襲,這部電影的預告中有哪些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