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煮文齋

    你好,個人拙見:讓筆聽話無非一個字“練”,兩個字“多練”。

    其實我覺得與其說是讓筆“聽話”,不如說是瞭解“他”,善於與其“交流”,知曉“他”的“脾氣性格”,然後讓他幫助你完成你想要的效果。

    書法一途無捷徑,唯有練也。

  • 2 # 使用者8819244311035

    一管好筆能把書家的藝術修養展現極致,其靈性更可直接神明,給書者及觀者以極大的精神愉悅,並大大拓寬創作空間及審美疆域。學習歷代碑帖,感受其中精奧,是要積累隨勢佈局之書技;更要積累陰陽轉換之法理。否則,徒累歲月,空具妙筆。或有形無神,終守死局;或有神無形,墮入邪魔。而今書法之失,皆因此類大行其道。古賢當怒,時人當哭!

  • 3 # 不二齋

    所謂的讓筆聽話,其實就是要學會控制毛筆,讓毛筆的筆鋒按照自己的想法運動,寫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

    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控筆能力。

    那麼怎樣提高自己的控制毛筆的能力呢,方法很簡單,也是我們都知道的方法,那就是去臨帖,透過臨帖來提高自己的控筆能力。

    臨帖為什麼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控筆能力,原因很簡單,透過臨帖可以訓練一個人的模仿能力,而要想寫的和原作一樣,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書寫的技法,在運用這些技法的同時,不斷的提升自己對於毛筆的控制能力。

    這個就像我們開車一樣,好想達到人車合一的地步,必須要經常開車上路練習,鍛鍊自己對於車的掌控能力。

    臨帖就是對於毛筆用筆的一種訓練,也是練習書法最好的方法,不臨帖是練不好書法的。

    臨帖要由精到雜,由專到博,才能更好的訓練書寫者的控筆能力。

    什麼意思呢,開始練習臨帖的時候,要專一,把一個練好,把自己的基礎打紮實。比如說以楷書入門,練習熟練以後,可以再接著練習行書、草書、篆書、隸書、魏碑,是自己的筆法越來越豐富,能夠完成各種複雜的筆法,並且熟練掌握和運用,經過這樣的訓練,可以說毛筆就能夠聽話了。

  • 4 # 走卒水邊綠地

    掌握了正確的書寫方法,真正懂得了提按,無需捻管,就可常另筆在畫中行。(也就是中鋒行筆!)筆,聽話,不是筆多麼好,而是執筆的人,功力深厚!

    每晚都在看老師寫字,就感覺筆在老師手中是那麼那麼的聽話,筆畫想粗就粗,想細就細,鉤兒想怎麼挑就怎麼挑,那麼有味道!而我們有時就會感覺筆在故意氣自己。聚鋒有時就不夠好!

    說來說去,還是控筆能力不行了!我想,要筆聽話的不二法則,就是去了解它,透過不斷的,反覆的書寫,去了解它!無論是切筆,轉筆,頓筆,提筆,按筆,壓筆,都在它的彈力範圍之內。適宜力度的來進行!再配合好翻腕,轉腕!當筆真正服了自己,它就聽話了!

    話不多說,練吧!

  • 5 # 手機使用者55461194624

    其實是你聽筆的話 這不是故弄玄虛 你的所有注意力應該關注你的動作或說運筆方法有沒有讓筆頭的狀態保持正常 即中鋒行筆 一旦不正常 你的手 眼 立馬能發覺 這就叫得筆了 要訓練你的動作符合筆的特性 這比較痛苦 但痛苦過後立馬是心手雙暢 筆也暢 字也暢 如果反過來 想讓毛筆聽你的話 結果是它會一輩子與你作對 彎了就直不起來 分叉 擰麻花 痛苦死你

  • 6 # 翰墨今香

    學習書法要想讓筆聽話,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們先要清楚,什麼才叫這個筆“聽話”,我想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心手相應”,心中明白我想怎麼寫,手上還能用毛筆寫出我想要的效果,這樣應該就是筆“聽話”的效果吧。

    說直白了就是如何更好地控筆。要做到這點需要從兩個方面下手:

    臨帖-鍛鍊手上的功夫

    臨帖的時候先選好一家的帖子,好比學楷書,你在四大家之中可以選擇一位書家,以他為榜樣,先把這一家的書法學好,學好之後以他為基礎再去學習其他名家的法書。臨帖主要學習的就是前人的書寫技法,這其中主要是用筆和結體。

    不同的書家都有自己的基本筆法,所以先練好基本筆法,基本筆法就是最基礎的橫、豎、撇、捺、點、折、鉤這些基本筆畫的寫法。我們要學習這些基本筆畫是如何入筆、行筆、收筆的,轉折處的用筆是方折還是圓轉、是翻筆還是折筆,以及它們的提按、輕重變化。

    學習完基本筆法後再在臨帖的過程中去學習更多豐富的筆法,最後能夠靈活地去運用這些筆法表現出我們想要的效果。

    另外就是要學習結字的功夫,基本筆畫會寫了,如何才能組裝成一個個漂亮的字呢?這就是臨帖中要學習的結字特徵,這需要在臨帖的過程中分析總結。

    讀帖-觀之入神方能下筆隨人意

    要將前人的書寫技法學到手,除了臨摹,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讀帖。讀帖鍛鍊的是眼力和心力,只有使字帖入於眼,記於心,才能做到出於手,顯於紙。如果眼觀不準,心記不住,手也很難表現出來,筆就不那麼“聽話”了。

    宋代黃庭堅雲:

    “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

    南宋的姜夔在《續書譜》中引用唐太宗李世民的話:

    “皆須是古人名筆(名家字帖),置於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理,然後可以臨摹。”

    這都是在說古人學書,非常重視讀帖。

    讀帖可以說是二次臨帖,首先是揣摩字的用筆方法,對點、橫、豎、撇、捺、折、鉤等逐一分析,是露是藏、是中鋒還是側鋒、是圓筆還是方筆、是折筆還是轉筆等等。然後再研究結字特徵,大小、長短、收放、斜正、鬆緊、取勢縱橫等等。然後還要分析章法佈局、神情意態等。

    讀帖不是一讀就懂的,也需要我們有個學習提高的過程,讀臨相結合,才能快點讓手中的毛筆“聽話”。

  • 7 # 千年蘭亭

    曾有外國朋友向我討教筷子的使用技巧,在我演示多遍後仍然笨手笨腳、花樣百出。

    而華人,自小就使用筷子,即使沒人教,孩子們不久也都會用筷子了。

    學習書法,首先是要會用毛筆,而毛筆的使用與筷子的使用道理相同。

    古代的人,自小使用毛筆,即使沒人教,天天看父母、老師、周圍的人寫字,看也看會了。

    而現代人,小時候用鉛筆,稍大一點用鋼筆、中性筆,直到想練書法,才拿起毛筆,這與外華人初拿筷子一樣,不手忙腳亂才怪。

    要儘快讓毛筆“聽話”,一是要明白筆法的核心,二是要學會“玩筆”。

    一、筆法的核心

    筆法的核心是什麼?是提按。

    書法強調中鋒用筆,筆蘸墨後落於紙上,筆毫鋪開,此時將筆毫輕提,筆鋒重新聚在一起,這時再向任何方向鋪毫運筆,都是中鋒。

    可以說,筆畫隨時在進行著提與按的轉化,所以,有人講,書法中幾乎所有筆法都從提按中演變而來。

    二、玩筆

    明白了筆法的核心,那我們平時的訓練就應該是提按。

    而除了正常的臨帖外,我很提倡利用點滴時間“玩筆”,即拿著筆蘸上墨畫線條,其作用一是熟悉筆性,二是練習提按。

    “玩筆”的方式有3種:

    1、畫直線

    從左至右、從右至左,從上至下、從下至上,四個方向中鋒運筆畫直線,線條可以有粗細之別。

    2、畫“蚊香”

    從裡到外、從外到裡,順時針、逆時針,也是四種方法畫圈。

    3、畫“之”字

    重點線上的折向結合部,用好提按來轉變方向。

    學會了“玩筆”,毛筆就“聽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指環王的前傳《精靈寶鑽》大概講述的是什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