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悅漫步海邊
-
2 # 元和拾一年
進入19世紀以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積極尋找國外市場和原料產地,以適應工業革命大規模興起後的需要,而清國、日本等遠東地區是其擴張的最後最重要的目標。
早在19世紀初期,英、俄、美等國不斷派使節到日本,要求開港通商,但均遭到德川幕府的拒絕。
幕府甚至在1825年頒佈了《驅逐夷國船隻令》,命令各藩擊退靠近日本沿海的外國船隻。
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訊息傳到日本,幕府採取以下措施:
1、頒佈《薪水給予令》,為漂流到日本沿海的外國船隻提供燃料和食品;2、同時強化江戶與大阪的海防。
1884年,荷蘭國王寫信給幕府,勸告將軍接受清朝的教訓,開國通商,但幕府沒有聽取其勸告,仍然實施鎖國政策。
1853年6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理率四艘率四艘黑色的軍艦闖入東京灣,威逼幕府接受美國總統要求日本開國的親筆信,並約定第二年春天給予回答,史稱“黑船來航”。美國艦隊到達東京灣的訊息震驚了日本,主持幕政的老中阿部正弘打破慣例,徵求諸大名的意見。
1854年1月,培理率領七艘軍艦再次到達浦賀,並在江戶灣進行實地測量。在其壓力下,幕府被迫同培理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規定:
日本開放伊豆半島的下田和北海道的箱館兩個港口,向美國艦船提供煤水食品及其它用品,救護遇難船員,美國可在兩個港口設領事館,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
隨後英國、俄國、荷蘭又同日本簽訂了類似的條約。
1858年,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再次失敗。美國總領事哈里斯趁機進行恐嚇,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在沒有得到天皇批准的情況下,與哈里斯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該條約由14項條款組成,主要內容有:
日本增加開放神奈川、長崎、新瀉和兵庫等港口及江戶、大阪兩城市;自由貿易,承認外華人在開港地的居住權,但禁止其到內地旅行。美華人在開港地犯罪後,美國有由其領事按照美國法律進行審判的領事裁判權。
隨後英、法、俄、荷也相繼與幕府簽訂了類似內容的內。由於這些條約均在安政五年簽訂,因而稱為“安政五國條約”。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透過這些條約不僅剝奪了日本的關稅自主權,而且也得到領事裁判權和建立租界、行使治外法權等特權。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迫使日本向西方國家開和,併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
3 # 一知
近代以來隨著航海和天文技術的發展,歐洲國家不斷向海外擴充套件勢力,形成了強大的殖民帝國。在歐美勢力的擴張下,日本也受到了巨大沖擊。在試圖對日本進行擴張的國家中,主要有北方的俄羅斯以及渡海而來的英國和美國,但真正成功開啟日本國門的是美國。早在19世紀30、40年代,美國就曾多次派出特使,試圖同日本就通商條約事宜進行談判,但日本方面毫無反應。直至1953年7月,美國政府派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裡率領四艘軍艦進入浦賀港,拒絕前往長崎港口,並開啟軍艦大炮炮門,準備作戰。當時的江戶守備戶田在久裡浜被迫從佩裡手中接受了美國總統的國書,並表示通商等要求來年給予回答。佩裡來航迫使日本幕府違背自己的鎖國政策,接受外國政府的交往要求。從此,日本的國門被開啟。1954年2月,佩裡率7艘軍艦進入江戶灣,再次要求同日本談判。儘管日本國內領導層在攘夷鎖國還是開國之間爭論未定。但3月31日,日本和美國還是締結了《日美親善條約》,即《神奈川條約》。自此,日本開始和其他國家建立一種國際法條約關係。在這不久,又先後和英國、俄羅斯、荷蘭等締結了相關往來條約。日本的鎖國政策破產,被迫與西方國家開始進行商貿往來,但也開始邁上了近代化路程。
-
4 # 民國年間那些事
近代日本開啟國門與中國一樣,都是被西方列強的炮艦強制開啟的。
開啟日本國門的黑船
多年以前,讀過一篇名為《黑船上的漢學家》的歷史隨筆,記述了美國軍艦強制開啟日本國門的故事,題目中的“黑船”就是美國軍艦,因為艦上遍塗黑漆而得名。文章如此寫道:“日本人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可怕的型制巨大、配備精良的軍艦。可以想像,動武的結果只能是自取滅亡,於是只能和談。”
但日本人也不甘心就此束手,他們耍了一個小花招,謊稱執政者病重,不能理事,請美方稍後再來談判。其實此時執掌日本政府的幕府頭目已經死亡,日方與美國商定的“稍後”是一年以後,他們的想法是先把這些美華人打發走再說。
帶領艦隊來日本的是美國海軍准將佩裡,日本畫家還給他畫了一幅畫像,畫像上用中文提款:“北亞墨利加合眾國水師提督之肖像。年齡六十歲許,毛髮半白。”
日本人眼裡的佩裡將軍
美華人都是直腸子,佩裡對日本人的話信以為真,第二年也就是1854年2月準時而來,不過這次帶了9艘軍艦,比上一次多了5艘。在美國武力威脅下,日本政府不得不與美華人簽訂條約,開放國門,這一事件在日本被稱為“黑船事件”—— 與華人對待鴉片戰爭的態度不同,日本政府及百姓對黑船事件的評價頗為正面,認為此事使日本融入了國際社會,並得到了快速發展。
密蘇里號上的簽字儀式
多年以後,日本在二戰中戰敗,美國軍艦又一次來到日本。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代表同盟國在密蘇里號軍艦上與日本簽訂協議,軍艦上飄著兩面美國國旗,一面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白宮所掛,一面是佩裡將軍開啟日本國門時其旗艦所掛——其中的象徵意味不言而喻。
回覆列表
(1901年日本米友協會在佩裡登陸的久裡濱海邊設立的紀念碑。拍攝:陳悅)
近代日本和中國一樣,國門對西方世界的開啟,都不是心甘情願的事,都是在西方武力威脅下的無奈舉動。
與英華人在1840年鴉片戰爭中從海上開啟中國國門的情況類似,日本的國門也是從海上被開啟,其標誌性事件就是“黑船事件”
(場景模型:1853年初到日本的4艘“黑船”。拍攝:陳悅)
1853年6月3日,美國海軍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休·佩裡(Matthew Calbraith Perry,日本譯為伯理)率領2艘風帆軍艦(“密西西比”“薩斯科納漢”)和2艘蒸汽動力軍艦(“薩拉託加”“伯理莫斯”),由中國上海出發,到達日本浦賀港,因為這4艘軍艦全部採用的是黑色塗裝,因而被日本人稱為“黑船”。
(表現佩裡在浦賀久裡濱上岸情景的美術作品)
(久裡濱海邊今景。拍攝:陳悅)
佩裡率領的艦隊雖然只有4艘軍艦,但是其威力已經讓當時實際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政權“上下動搖”。7月14日,佩裡在浦賀的久裡濱海灘登陸,向日本幕府方面傳達了自由通商的“勸告”,日本幕府政權對此採取“拖”字訣。當時正值幕府領袖——徵夷大將軍德川家慶病故,幕府則秘不發喪,以德川將軍身體有疾,難以快速做出決斷為由搪塞佩裡,最後佩里約定一年之後再來日本聽回覆。
(久裡濱佩裡紀念館入口處的佩裡塑像。拍攝:陳悅)
讓日本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年之後的1854年2月“黑船”真的又再次來到日本,仍然由佩裡率領,艦隊規模則擴張到7艘軍艦,在佩裡的強逼下,幕府政權最終在橫濱簽訂不平等的《日美和親通交約章》,其約文內容主要是和美國正式建交,同時日本向美國開放下田、箱館作為通商口岸。
由此開始,西方各國接踵而至,日本國門徹底開啟,在日本稱為“開國”。而《日美和親通交約章》簽訂的1854年3月31日,也被定為是近代日本新紀元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