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是徐童的第一部紀錄片,同行評價其“生猛、鮮活”,卻也引發了巨大爭議。這次,他帶著“遊民三部曲”的另兩部——《算命》和《老唐頭》來到上海 。
《麥收》是徐童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跟蹤拍攝了一位性工作者的生活,記錄了這個農村女孩在麥收前後,輾轉於北京與鄉下的兩種生存狀態。影片的內容寫實得有些粗暴——性工作者評價嫖客和描述性過程的對話並不被鏡頭所避諱,徐童因而得到了同行“生猛”、“鮮活”的點評,並一路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的肯定。
這樣的影像風格大概來源於粗糲底層生活的磨練。1987年,徐童從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畢業,學的是攝影,典型的科班出身,卻始終沒有進入體制內工作。20年裡,他拍過廣告、搞過平面設計、還涉足過當代藝術,一直處於漂浮的狀態。“遠看藝術家,近看是遊民。”徐童在接受專訪時自嘲道。
2006年,他開始寫小說。這個叫《珍寶島》的長篇小說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敘述了一個小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荒誕。寫完後,他覺得不過癮,“影像應該比文字更鮮活”,他說,繼而拿起攝影機,將鏡頭對準了那些更鮮活的人。
他一口氣拍了三部紀錄片——《麥收》、《算命》和《老唐頭》,合稱“遊民三部曲”,徐童的鏡頭下多是性工作者、乞丐、算命先生等江湖草根人物。近日,他帶著兩部紀錄片《算命》和《老唐頭》參加了在創智天地舉辦的“影像·中國——紀錄片放映巡禮”首映活動。
影評人王小魯聯想到王學泰的《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一書的表述,將徐童鏡頭下的這些人物歸為“遊民”。王學泰認為,遊民有別於草根,他們遊離於秩序之外,是脫序的人群,比草根更加邊緣化。
導演徐童也始終以一介“遊民”自稱。他希望可以透過影像,讓一個在歷史和現實中長期隱形的“遊民社會”浮出水面。所以,他並不逃避有關影片的種種道德風險,“因為你所尊崇的道德關係已被裹挾到遊民的價值體系裡”。徐童在放映後的交流環節語出驚人:“如果你想做壞人,那就拍紀錄片吧。”他表示“自甘下潛”、“自甘沉淪”。同為紀錄片導演的黎小鋒在微博裡評論稱:“徐童是以此沉痛、決絕的態度,讓據守道德高地的人士閉嘴。”
《麥收》是徐童的第一部紀錄片,同行評價其“生猛、鮮活”,卻也引發了巨大爭議。這次,他帶著“遊民三部曲”的另兩部——《算命》和《老唐頭》來到上海 。
《麥收》是徐童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跟蹤拍攝了一位性工作者的生活,記錄了這個農村女孩在麥收前後,輾轉於北京與鄉下的兩種生存狀態。影片的內容寫實得有些粗暴——性工作者評價嫖客和描述性過程的對話並不被鏡頭所避諱,徐童因而得到了同行“生猛”、“鮮活”的點評,並一路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的肯定。
這樣的影像風格大概來源於粗糲底層生活的磨練。1987年,徐童從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畢業,學的是攝影,典型的科班出身,卻始終沒有進入體制內工作。20年裡,他拍過廣告、搞過平面設計、還涉足過當代藝術,一直處於漂浮的狀態。“遠看藝術家,近看是遊民。”徐童在接受專訪時自嘲道。
2006年,他開始寫小說。這個叫《珍寶島》的長篇小說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敘述了一個小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荒誕。寫完後,他覺得不過癮,“影像應該比文字更鮮活”,他說,繼而拿起攝影機,將鏡頭對準了那些更鮮活的人。
他一口氣拍了三部紀錄片——《麥收》、《算命》和《老唐頭》,合稱“遊民三部曲”,徐童的鏡頭下多是性工作者、乞丐、算命先生等江湖草根人物。近日,他帶著兩部紀錄片《算命》和《老唐頭》參加了在創智天地舉辦的“影像·中國——紀錄片放映巡禮”首映活動。
影評人王小魯聯想到王學泰的《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一書的表述,將徐童鏡頭下的這些人物歸為“遊民”。王學泰認為,遊民有別於草根,他們遊離於秩序之外,是脫序的人群,比草根更加邊緣化。
導演徐童也始終以一介“遊民”自稱。他希望可以透過影像,讓一個在歷史和現實中長期隱形的“遊民社會”浮出水面。所以,他並不逃避有關影片的種種道德風險,“因為你所尊崇的道德關係已被裹挾到遊民的價值體系裡”。徐童在放映後的交流環節語出驚人:“如果你想做壞人,那就拍紀錄片吧。”他表示“自甘下潛”、“自甘沉淪”。同為紀錄片導演的黎小鋒在微博裡評論稱:“徐童是以此沉痛、決絕的態度,讓據守道德高地的人士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