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流居仕齋
-
2 # HDHDjdjsudu
對我有利的是就君子行徑。對我不利的,我就按個正義的理由殺死。言論我管住,人前和別人不能談性,關上門我玩的總麼變態都行。我還是君子。
-
3 # 感照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4 # 朝史暮想
忠孝仁義禮智信恭儉讓
如果一定要用十個字來涵蓋儒家思想,那一定是“忠孝仁義禮智信恭儉讓”。
其實這是個十個字都是儒家在教導人們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標準。封建時代,忠孝是一個人最根本的品格要求。這是當時宣揚的主流思想,如果一個人做不到這兩點,往往就會被主流社會唾棄,很難再安身立命。
封建時代的忠,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忠誠於帝王,忠誠你的上級。而孝就是孝敬長輩,父母。那時候忠孝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個人能做到孝,往往也認為這個人能對君主忠誠,進而被主流文化所讚揚。反之亦然。
比如,明代的楊嗣昌。因其父楊鶴獲罪受罰,而楊嗣昌上書崇禎願意代父受過,而被崇禎注意,進而被崇禎任用,最後得以信任授以重用。
又比如,張居正。當時已經大權在握的張首輔,父親去世,按照慣例要回鄉守制三年。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皇帝“奪情”要張居正繼續為國效力,從而引發了一次巨大的朝政風波,成為張居正政治生涯上的巨大轉折點和汙點。
由此可見,古人對於忠孝的重視程度。
封建時期的儒家被推崇的真正原因——秩序我之所以一直說忠孝,而沒有談後面的仁義禮智信恭儉讓,是因為後面的所有都是為了補充和服務前面的忠孝。
封建時期的統治階級,最害怕的一點就是自己的統治能不能長治久安。所以需要從意識形態去統一民眾的思想,以確保自身的政權的穩定。而當時的主流思想無非就是法家,道家和儒家。
法家最後就是強者為王,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傳唱千年。
道家的無為而治,在漢初的那些年月裡,導致中央權力下放,地方勢力坐大,外戚專政,做皇帝的都戰戰兢兢。
好吧,最後只能選擇儒家。經過改造後的儒家,最後就講了一件事情——秩序。
你要牢記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並且接受相應的思想教育,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萬不可僭越。所以就有了“三綱五常”。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告誡世人要忠孝。再輔以仁義禮智信等,強化三綱的基礎,延伸出一系列的道德準則。這樣的封建思想體系下教育出來的民眾,其結果可想而知。
這就是封建時期,儒教被大肆宣揚的真正原因。
-
5 # 使用者9253238430593
儒家思想永遠都是用來愚化老百姓們的真正的愚民政策和愚民教育。用十個字來形容就是虛偽,迂腐,麻木,自私,愚昧。什麼樣的政策和教育使中國永遠都出什麼樣的人。你們看看永遠都喜歡實行愚民政策和愚民教育的中國,永遠都出一些什麼貨色的鳥人們和鬼人們啊!
-
6 # 明心真人
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天地君親師,是力量之源。
良心生良知,良知發良能。
良能達天命,無往而不利。
-
7 # 古道西風
九個字可以嗎?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被認為是任何一個人求生立世之本,理所當然,也應當是當代人的立身之道。
因此,我認為儒學的精髓概括起來就是這麼九個字!
-
8 # 御月流軒
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如何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9 # 輕步兵
表裡不一,孔子當了魯國的官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人,他的弟子問其理由,答曰莫須有。根本原因是人家講課把他徒弟們都吸引去了
-
10 # 寄暇學宮
一個學術流派的思想,僅僅用十個字來涵蓋,是個很困難的事情。在中國的諸多流派中,有著特殊地位的儒家,卻因緣巧合,十個字正好全部將其歸納。
——1——
禮制
禮制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和根本,通俗地說就是森嚴的等級制度。儒家所有的學說,都是圍繞著等級制度來展開的。
先秦時期,等級按照天子、諸侯、大夫來劃分。不同等級享受的特權不一樣。所住的房屋,穿戴的服飾,欣賞的音樂等等全都不一樣。等級越高,享受的待遇越高。低階的階層不能享受高階層的待遇,否則便是僭越。
季氏當時就是聽了下天子的音樂,孔子就大喊“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2——
六藝
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和數,也就是禮儀、音樂、射擊、駕駛、文化以及數學。這六種教育基本上囊括了當時最實用的技術。六藝是儒家最有價值的東西,但是隻侷限於貴族學習。由於等級制度的存在,平民百姓是無緣涉足的。
在儒家稱為官方學說之後,將接受六藝的特權下放到平民百姓,但是隻侷限於書這一項。即使是書這一項,也是侷限於《四書五經》,而且還只能是朱熹的版本。
——3——
讖緯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便以讖緯學說和皇權牢牢地捆綁在一起。
皇帝以讖緯來鞏固自己的權力,篡位者以讖緯來營造聲勢,謀士們以讖緯來使主公接受自己,算命者以讖緯來謀生。
此時原先正統的儒家學說,越來越式微,到處充滿了讖緯邪說。儒家學說越來越具有神秘色彩,但是與道家和佛家學說相比,卻又有著小巫見大巫之感。
——4——
禮教
北宋之後,儒家的讖緯學說逐漸淡出。南宋開始,儒家吸取了佛道兩家的學說,創出了所謂的理學。
朱熹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以類似佛教修行似的方式,直接將人性給泯滅。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將多少女性禁錮在了貞節牌坊之下。
從理學開始,儒家開始從一個學術學派演變成了一個教派。
——5——
犬儒
犬儒分吠犬和奴犬兩種。
隨著儒家學說越來越依附當朝統治者,儒家變得越來越犬儒化。
吠犬就是純粹為了喊而喊。武將在前線作戰,他們在後方說三道四。武將打贏了,他們喊兩嗓子;武將打輸了,他們也喊兩嗓子。文官辦點正事,他們也喊兩嗓子。皇帝想認親爹,他們也喊兩嗓子。實在不過癮,自己分成兩派,互相對著喊。
等到大明滅亡之後,喊得最響的那些吠犬們,就跑到清朝做了奴犬。
這幫奴犬們,到了清朝不遺餘力的篡改書籍,最終儒家學說只剩下了忠孝二字。
十個字,一部簡短儒家史。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回覆列表
對內,內行。對外,外行。
從來沒聽說過儒家思想能成大事,儒家思想說白了就是教化老百姓的。成大事者哪個不是法家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