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空電報

    題目中所指的10000萬年,應該是1億年,按照人類目前的發展速度,有可能在數千年之後控制整個太陽系。所謂的控制,川陀太空認為這是殖民意義上的控制,比如火星上建立了殖民城市,在木衛二上也存在有人照料的基地,在海王星軌道上也可能有空間站,提供度假服務等。

    控制太陽系對人類而言不是個問題,因為從時間上講,飛到冥王星目前也只要最多10年。如果不考慮透過行星引力彈弓加速,直接消耗大推力火箭,那麼時間還會更少。

    控制太陽系的核心在於航天技術是否足夠成熟,成熟代表成本低,用最少的時間抵達目的地。比如前往火星,使用核聚變動力有可能在1至2周內實現,這樣意義就很大了。

    但控制太陽系之外,核聚變肯定是不行的,因為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遠,連核聚變都顯得太弱。對於人類壽命而言,空間飛行在數個月已經算是極限,再長就失去了常態化的意義,那就不是控制了,而是探索。

  • 2 # 科學黑洞

    直接說一億年不好嘛,為什麼要用1萬萬年?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一下關於文明程度的劃分-卡爾達舍夫等級。這是在1964年由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提出來的。透過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術進行文明等級的劃分。銀河系的文明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型別I :該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他們可以主宰整個行星世界能源的總和;

    型別II :該文明能夠收集整個恆星系統的能源,實現控制整個恆星系;

    型別III :該文明可以利用銀河系系統的能源而為其所用。

    目前來看人類文明尚未踏足型別I,但是物理學家弗里曼 戴森推測人類將在未來的200年內步入第一種文明形態,屆時人類將掌握及以來核聚變以及空間太陽能能源。

    有宇宙學家曾推測,在第一種文明形態持續3000年,人類將進入第二種文明型別,可以收集整個恆星系統的能源以達到控制太陽系。物理學家弗里曼 戴森曾提出過“球形能量源”的概念既“戴森球”。可以透過這個結構最大化的收集恆星的能源。天文學家們透過一些紅外空間望遠鏡也發現了類似特徵的天體,但實際是什麼情況並不得而知。以上是基於卡爾達舍夫等級來說的,當然這些都是猜想。人類歷史百萬多年,但是現在的科學技術大約是在近200年內發展起來的,1億年的時間誰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但是那時候人類滅絕了也並不無可能。

  • 3 # 科航島

    截止目前,人類製造的宇航器,已經飛離太陽系。在一億年的時間內,人類透過自我學習,只需解決速度與材料問題,實現訪問與移居太陽系內星球是沒問題的,甚至不用這麼久的時間。因為,人類本來就是宇宙中的小“精靈”。

    預測未來,不妨回顧下航天史。二戰時期,1942年德國V2彈道導彈的研製成功,採用火箭推進技術,最大航程320Km。標誌人類宇航事業進入實質階段。截止到2018年,宇航技術已經發展了76個春秋。在太空探索領域,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

    按這個探索速度審視未來,控制太陽系所需時間不會超過1000年。根據中美兩國太空探索計劃,預計在2050年前後,征服月球將會實現。如果能夠在月球或火星上,找到更優質的生產資料,解決飛船推進速度與材料問題,征服太陽系的時間還會縮短。

    以此推算,1億年後,如果人類還存在,定居其它星系都是必然。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1億年後,人類能發展到控制太陽系的級別嗎?

    人類從最早期的拉瑪古猿開始算起到現在也就1000萬年時間,或者從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小型哺乳動物開始崛起,那麼也只有未來1億年的2/3,這個時間實在是有點久遠!!

    前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了宇宙中各種文明的等級區分方式:

    一、I型文明能夠徹底利用本行星的能源,這意味著這個文明至少也得在實現可控核聚變之後!!

    二、II型號文明能夠利用其母星的能源,這個表明這個文明至少能掌控母星的生命過程,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干預!

    三、III型文明可以利用恆星系所在的星系能源,這意味這改型文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星系的發展過程!

    而弗里曼-戴森也幾乎在同期(比卡爾達肖夫更早一些)則提出了超級文明利用恆星能源的方式-戴森球!當然一個超級文明卻以如此低階的模式利用太陽能著實有些可笑,但卡爾達肖夫與之比較起來則明顯高明許多,因為他並沒有直接指出超級文明的能源利用方式,而只是說明了超級文明能收集整個恆星系的能源!這讓人浮想聯翩,明顯給人留了餘地!所以戴森被批的體無完膚而卡爾達肖夫卻依然站在神壇上!

    那麼幹預母星的程序是如何的一種技術呢?一般恆星系中的恆星至少也要是紅矮星,表面溫度也得4000度以上,而日面層則會更高,恆星真正的聚變反應是在中心區域完成的!

    如果要干預太陽的程序的話,至少進入到太陽核心的0.25R的半徑處,因為這裡才是太陽的核聚變中心,而穿過如此高溫的區域明顯就是不太可能!那麼至少也要實現某種空間結構的隧道,可以到達這個區域也不經過外層!

    或者需要有一個能製造黑洞的質心在太陽附近用引力的洛希瓣來干預!當然我們無法想象出這個後續的能源利用過程,或許未來會有一種將高溫、輻射、電磁、或者引力勢能都能收集某個裝置,只要送達某個高能區域即可進行大量的採集工作!

    那麼人類在未來1億年內可以達到嗎?其實這中間存在著太多的變速,如果人類能在這各種災難環伺地球上安然度過1億年的話,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樣的要求似乎也並不高!我們都已經度過了6500萬年,再來一億年也是很有可能的嘛,希望我們一直都那麼好運!

  • 5 # 利刃號

    10000萬年,也就是一億年,一億年後人類的發展何止能夠掌控太陽系,銀河系都可以自由地暢遊了。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電子時代,許許多多的高新科技走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透過為我們提供便利的方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連。目前的科技發展趨勢十分良好,能夠穩定地、不斷髮展出新的科技產品,服務人類。尤其是以馬斯克為首的一群民營太空公司異軍突起,它們提出的太空技術讓人看到了征服太空的希望。

    雖然高新科技日新月異,但是仔細一算,現在這些科學技術都是在近兩百年內發展起來的。兩百年的發展都可以有今天日新月異的科技畫面,何況是一億年後。

    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提出了對人類文明程度的劃分,也就是著名的“卡爾達舍夫等級”。這個等級劃分是透過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術來實現的,控制得越多、越全面,等級就越高。卡爾達舍夫等級的劃分下,人類文明程度分為三種類型。

    第1類是該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他們可以主宰整個行星世界能源的總和;

    如上圖所示,中國科學家正在嘗試將一顆小行星帶的行星捕捉回來,並開採上邊的金屬資源加以利用,如果這項計劃成功中國將是第一個利用地球之外能源的國家!其意義不亞於美國登月和蘇聯首次載人航天!

    第2類是該文明能夠收集整個恆星系統的能源,實現控制整個恆星系;

    第3類是該文明可以利用銀河系系統的能源而為其所用。

    很明顯目前的人類還只是開發行星地球上的能源,甚至還不能很好的利用這些能源,連第一類都算不上呢。雖然目前地球人類還沒有步入第一種文明形態,但是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認為在200年後,人類將步入第一種文明形態。當第一種文明形態經歷了3000年後,將進入第二種文明形態。所以不用等到一億年後,三千多年後,大概就會實現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骨肉瘤轉移血性胸水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