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偉評論
-
2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練書法,要做到結構精準,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想把字的結構寫的準些,從臨帖開始,就應該注重字的結構佈局比例,把字的比例處理好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關於書寫性強的問題,一是須在自然書寫狀態下進行臨創;二是多臨多寫,不斷提高書寫的熟練程度。
練書法,筆法是不能變的,而字的結構是可以變的,當然,結構的變化須建立在一定的書寫基礎之上。初學臨帖時,除了掌握好用筆之外,對字的結構儘量往法帖上靠攏,達到一定程度時在考慮、嘗試結構的合理變化。字的結構,無論學哪種書體,法帖上的字都寫得非常到位,且已經過歷史檢驗和人們認可,學書者,只要按照法帖上的字認真臨摹就可以了。記住,功夫不到家,想把字的結構寫精準,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學習書臨帖,量變產生質變。這就是成長規律。
學書法,用筆是個大問題。想達到書寫性強,必須學會用筆,之後解決字的結構問題,接下來再解決書寫性的問題。用筆,結構佈局,書寫性強,三者是相輔相成的,是不能割裂的。若達到以上所說的,沒有五年及以上的功夫是不可能。
近段時間,總有一些熱愛書法的書友臨帖時間不長,有的才臨帖幾個月,就開始尋找學書法的捷徑,尋找學書法的竅門,尋找書法速成的的辦法。我認為,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學書法,沒有五至八年的年的功夫是不會有“小成”的。學書法,須循序漸進,急於求成不行,心存浮躁也不行。
-
3 # 狂喜淡墨a
練習書法如何做到結構精準,書寫性強?
若要書寫的精準,必須研究形成結構的筆畫特徵,不同的書家,有不同的筆畫寫法,因此首先從筆畫開始,達到了筆法研究透後,結合筆畫結構而一絲不苟的臨摹,臨摹過程必有感悟與思考,多考量比較,結體都有一定的規律可遵循,如永字八法,為何安排如此恰當,就是因為每一個字都有其得當的筆畫巧妙處,在這裡用語言形容,很難說出其中之妙,只有結合臨帖,書寫中慢慢穎悟,漸漸體驗,才有準確的形密巧致。
達到書寫性,那就是熟練掌握了筆法,得心應手,隨心而運筆,這個境界貫穿於刻苦鑽研書之法度,有了夯實基礎,經歷童子功,方有此書寫性。
是練哪一種書體,行書否?楷書否?,各有各的筆畫書寫法度,若要有書寫實用性,那麼就要學習行書,?書寫行書,也有必要學楷書之正,如直接入行書,亦可以,但是總有一定的楷書基礎後,方有更加使其行書有穩健之美,加上自己的意性之風雅,可以形成灑脫之貌,此間必須求得古典行書字帖,而追蹤其筆墨之技法。嫻熟之後,方有書寫流利且具有書寫流暢性。也同時健穩俊俏。
此問題,達到寫一手好字之目的,怎麼把結構擺佈好,達到精準,只有埋頭苦研,切莫走捷徑,要麼就放棄。否則不會得於心,而書寫性強之境界。
祝書寫有進,以上鼓舞,參考
-
4 # 抱庸詩書
既要結構精準,又要書寫性強,也就是如何把字寫得又快又好。這裡面有兩個關鍵點:①單字結體嚴謹端莊;②章法整體上脈勢順暢。能達到這個水準,就能拿得出手了,比如可以去參加書法比賽,也可以贈人以字了。
抱庸認為,嚴格意義上並沒有“結構精準”這一說,所謂的精準是特指臨摹具體的哪個人哪個帖,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結構勻稱,或者說平衡。即便如此,好書法也不盡然,比如書法的藏巧於拙、大巧若拙,拙書中的結構平衡是行間、全篇的大平衡,而非侷限於單字,換句話說,單字的結構造型服務於行氣或通篇的章法。因此,題主言義所指應該是正書妍書,比如楷書、隸書、瘦金等。
脫帖之後要使結構像原帖一般的精準,必須具備紮實的臨帖基礎,如果要量化的話,至少要達分四五分的相似度。臨帖最關鍵的兩個要素,一個是筆法,再一個就是結構。所以,脫帖著手創作時,臨帖的功夫必須基本過關。如果達不到標準,最好的辦法就是回爐再造。
“書寫性強”所指很寬泛,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指書寫的速度很快,可以很輕鬆很隨意地寫出來。要做到這一點,臨帖的功夫仍佔到一半以上的比重,剩下的就是筆法的熟練度、平日書寫的量度強度以及章法的處理能力。
我舉兩個例子。一是通篇看起來氣勢如虹龍飛鳳舞,單字看去非常不堪,沒有法度、其字無根,江湖書法中常常可以見到。二是單字非常講究,筆畫結構認真嚴謹,但通篇看起來毫無靈氣、呆板之極,這就屬於脫不了帖的“集字型”。這兩個都是極端,把這兩個問題克服掉,就基本能夠實現又好又快的寫書法了。
抱庸妄談。
-
5 # 翰墨書道
若要臨摹練習精準就必須先學會讀帖,然後熟練掌握書法技法才有可能,二者密不可分。不讀帖,不知範字的點畫形態位置,不知表現技法,在充分掌握點畫形態位置還需要相應的表現技法,心中有腕下無同樣不可以,故學習書法要做到心手雙暢,心手合一。自的法帖規矩,見原帖規矩,臨摹自見精準。那麼如何讀帖呢,我們知道,通常都基礎教材的是將書法的技法循序漸進的設計到教材的範字之中的,並且每個字都在米宮格或其它形式的界格之內,我們基本上可以按圖索翼找到點畫的具體位置和長短粗細,大小斜正角度。在能夠找準點畫位置的讀帖之前,還有進行一定量的描紅臨摹練習,對於初學書法的愛好者來說,這樣最好,不至於走彎路,一上手就能夠做到路子正,步步為實。在就是讀帖要獨到見其神,當然這時不是初學者所能夠掌握的,包括讀懂書法中的字勢。當然也可以在利用界格的同時,以第一筆畫為參照依次找準各個點畫的造型,位置與相互之間的關係。這樣做只是初步做到了胸有成竹,要做到心揮手運,還要讀準每一筆畫採取的相對應的用筆技法,然後才能落筆臨摹,這時候也並不是一下就可以精準臨摹下來的,仍然需要經過反覆的重複的臨摹練習,而且還要不斷的參照字帖範字,反覆對照檢查,直到能夠精準熟練的背臨下來。
字具體較好的書寫性,在選擇字帖是最好選擇墨跡本字帖,墨跡本字帖,通常情況下,用筆路徑和筆意筆碑刻更清晰。如果喜歡碑刻法帖,而又希望臨摹實踐具有書寫性,不是一天半天能夠做到的,需要在臨摹碑刻的同時,閱讀一些墨跡書法作品,從中吸取書寫的筆意融入碑刻作品的臨摹練習中,不過這也不是初學者就能夠做到的。因為這種碑帖結合式的臨摹練習,是在具備較好的書法技法功夫以後才能實現的。因為具有一定書寫性的書法,多見於墨跡作品,如趙孟頫、董其昌、米芾、文徵明、黃道周的墨跡本作品,如果要想在柳公權的楷書中找書寫性的筆意就要困難的多。這樣說不是之柳公權的楷書不具有書寫性,而是由於是刻碑,氣韻上缺少那種筆意,掌握不好可能會出現邯鄲學步不良情況。
實際上,初學書法,在技法不熟時,不要追求那種書寫性,時間長了,書法線條就會形成疲軟,綿滑,柔媚無骨的弊病中。在臨摹碑刻的過程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之後,技法嫻熟,在汲取墨跡作品的書寫息怒,更能夠使得書法作品內涵豐厚精彩,不至於弱而無骨。
回覆列表
練書法要做到結構精準這個要求是高要求,對於一般愛好者來說七八成像就不錯了,但是對於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來說,必須精準。要做到精準,一是認識層面,一是方法層面。先說認識,字要寫的像,先要看的準,要看的準,必須要看的懂,看的懂就要知道看什麼,一看筆順字形,二看起筆收筆,三看點畫轉折,四看提按輕重,五看線條變化,六看上下連帶。再說方法,一是啟功先生建議臨帖要先摹後臨,摹就是用薄紙覆在字帖上描,或者用鉛筆雙鉤後描,這樣摹結構是最精準的,現在網上有臨摹用的燈箱,那就看的更清楚;二是照帖臨,但是不要通篇臨,一行一行的臨,基本原大,把臨好的字和原貼放在一起比。結構對不對一比就比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