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657192255

    葡萄,也稱草龍珠、蒲桃、山葫蘆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樹之一。與蘋果、柑橘、香蕉並稱“世界四大水果”,葡萄樹枝滄桑,斑駁蒼勁,果實晶瑩剔透,玲瓏可愛,讓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關於葡萄原產地,現在一般認為葡萄原產於歐洲、西亞和北非一帶。據考古資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里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大約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也開始了葡萄栽培,而中國是不是原產地其實還有爭論。

    一般認為葡萄是漢代引進的,隨著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從中亞引進的。《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大宛之跡,見自張騫……”“安息……元朔六年……其明年……騫既至烏孫……。宛左右以蒲陶為酒,……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大宛左右,以蒲陶為酒,……俗嗜酒,馬嗜目宿,……多善馬,漢使採蒲陶、目宿種歸……”。大宛就是現在中亞烏茲別克的費爾幹納盆地。這些都記載了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然後漢代開始引進葡萄和苜蓿廣為種植。

    但是,反對者認為,葡萄在中國遠古就有之,中國很早就有關於葡萄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詩·王風·葛藟》記載到:“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此外,《詩·豳風·七月》記載到:“六月食鬰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葛藟”就是野葡萄,鬰即鬰(鬱)李,薔薇科落葉小灌木,《毛傳》:“薁yù,蘡yīng薁也。”,蘡薁,葡萄科藤本植物,也是野葡萄。這表明早在殷商時代,古人已經知道採集並食用各種野葡萄了,並認為葡萄是延年益壽的珍品。

    從上面來看,似乎葡萄在中國古老就存在,只是人們的栽培技術發展緩慢,並沒有從野外採回馴化(有的人說先秦有園栽蘡薁,但是現在還沒有文字和考古支援,留待後人繼續研究。),一直到漢代絲綢之路的開通,被馴化的葡萄苜蓿等植物被大量引進,遍地栽植,因此,葡萄的栽培技術和釀造工藝應該是從中亞引進的,確鑿無疑。

    葡萄良品被引進中國後,因其富含營養,甜美可人,累累垂垂,晶瑩剔透,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尤其是可以釀酒長期存放,既可以解渴又可以提神,立刻風靡各階層,不少文人墨客都寫詩讚嘆。而葡萄的種植和釀酒工藝也順從自西向東逐步推廣發展。

    西晉時期的陸機在《飲酒樂》中寫到:“蒲萄四時芳醇,琉璃千鍾舊賓。”;庾信(南北朝)在《燕歌行》中作:“蒲桃一杯千日醉,無事九轉學神仙。”。李白生於西域,號稱“斗酒詩百篇”,葡萄酒相對糧食酒度數低,能飲斗酒,因此飲用的多為葡萄酒,《宮中行樂詞八首》之三:“盧橘為秦樹,蒲萄出漢宮,煙花宜落日,絲管醉春風。笛奏龍吟水,蕭鳴風下空。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在《對酒》中寫道:“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看得出,唐代君王非常喜歡葡萄酒,葡萄酒被當做宮中特飲。

    自居易也有不少關於葡萄與葡萄酒詩,《和夢遊春詩一百韻》中有“帶襭紫蒲萄,袴花紅石竹”的詩句;在《房家夜宴喜雪戲贈主人》中有“酒鉤送盞推蓮子,燭淚黏盤壘蒲萄”的句子;在《寄獻北郡留守裴令公》中有“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的詩句。

    而最出名的自然是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用葡萄酒和和田玉做的夜光杯相結合,西域音樂琵琶,闃無人跡的大漠,一幅淒涼和優美反差的邊塞詩,透露出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

    宋朝葡萄自西向東得以大面積推廣,山西曾是葡萄的主產區和釀酒製作地。北宋吳垧在《五總志》中寫道:“葡萄酒自古稱奇,本朝平河東,其釀法始入中都。餘昔在太原,嘗飲此醞,有詩云:"孟佗愛官入骨髓,為官蹙眉曾未開。快遣葡萄百斛酒,換取梁州刺史來。’”,河東泛指黃河以東山西晉中晉南地區。

    司馬光《送裴中舍士傑赴太原幕府》詩曰:“山寒太行曉,水碧晉祠春。齋釀蒲萄熟,飛觴不厭頻。”趙鼎臣在《與劉季髙書》中也指出:“幷州(即太原)苦寒,飲食儉陋,大都不逮河朔者十七八。惟酒極醇釅,果實葡萄之美,冠於四方。”太原因氣候乾燥,所產的葡萄特別甘甜,所以所釀製的葡萄酒也是宋代質量最上乘的。

    梅堯臣詩曰:“遂壓葡萄貴,秋來遍上都”,“南庭葡萄架,萬乳累將磓”,“鄰家葡萄未結子,引蔓垂過高牆巔。”,王安石詩曰:“歲晚北窗聊寄傲,葡萄零落半床陰。”宋庠詩曰:“一石葡萄先載酒,萬株金谷正交花。”,這些詩歌描述了北宋首都汴梁一代引進種植葡萄和釀酒工藝。

    自宋後全國各地以及南方都引種葡萄,但是葡萄和光照、溫度、水分有很大關係,一般好的品種度分佈在南北緯30-50度的溫帶區域。其他地區或者太冷,葡萄無法達到成熟,或者太熱,葡萄成熟過快,均影響葡萄酒的產量與酒質。人們一般認為北緯44度被稱為釀酒葡萄黃金緯線,比如歐洲的波爾多地區、新疆吐魯番、寧夏賀南山,甘肅武威、陝北、山西晉中、河北昌黎、山東膠東半島都盛產葡萄優良品種。

    葡萄,枝繁葉茂,果實晶瑩剔透,發展到現在,葡萄已經承載著文化的血液,一串串絢麗多彩的葡萄繪製成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葡萄代表了甜蜜和幸福,一株株根深葉茂的葡萄樹象徵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條條枝蔓寓意手牽手、心連心般的親密。

  • 2 # 融融118

    葡萄是從外國傳來的。

    據資料考證,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里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大約有7000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葡萄栽培歷史只有2000多年,它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從西域帶回種苗,最初在漢中地區開始栽培的。

    現在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出產,主要產於新疆、甘肅、山西、河北、山東等地。“葡萄”最初寫作“蒲桃”“蒲陶”,是波斯語“budawa”的音譯詞。

    葡萄為藤本植物,又藤蔓纏繞,後來我們的古人根據漢字的造字法,就發明了現在的音譯詞“葡萄”(兩個皆為上形下聲的形聲字)。

    有一版《封神榜》的電視劇,有一個鏡頭是:妲己拿一串又大又圓的葡萄,逗弄商紂王吃……看到這裡,我笑了,中原地區這麼大的葡萄,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後才開始種植的,可見這個細節是一處敗筆。

  • 3 # 晴山

    首先開門見山,我們熟悉的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外國傳來的,葡萄的名字是外文音譯的

    葡萄原產於地中海地區

    先秦時期《詩經》《周禮》都提到了葡萄(葛藟、薁)。

    這裡的葡萄和如今我們熟悉的葡萄,也就是Vitis vinifera L.並不是同一物種,只能算是其近親,漢代以前的這種原生“野葡萄”和如今的葡萄並沒有直接關係。

    張騫通西域後,葡萄進入中國。

    可以說絲綢之路,也是葡萄傳播的路線,

    亞歷山大港、羅馬、君士坦丁堡、巴格達、撒馬爾罕、吐魯番、敦煌、長安、洛陽、金陵,一路都是葡萄藤的蔓延和葡萄酒的清香。

    葡萄古代稱作蒲陶、蒲萄、蒲姚、葡桃等。

    一種是唐麒編著的《世界五千年事物由來總集·葡萄的由來》中講:“中國‘葡萄’一詞是從希臘語翻譯過來的”。(希臘語:botrytis)

    另一種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李根蟠撰文《胡化的餐桌》中講:葡萄“均西域大宛葡萄的音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益生產中JIT的概念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