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RP老哥隨筆
-
2 # PMC之友
一.JIT源於TPS豐田式生產系統管理一種生產管理模式
在必要的時候生產出必要的產品,解決了過去大批次生產模式下大量的庫存品。汽車生產最開始是訂製化或單個訂單生產方式,所以耗費很多成本,技術要求也相對較高,後來產生了大批次生產,大批次生產靠裝置連續生產相同零件,對工人技術要求相對較低,但大批次生產,產生了過度生產的弊端,一旦發生品質不良,損失也就相當大,豐田公司發現問題後,研究並推行JIT管理模式:拉動式生產看板管理,實現JIT目標,另外還有自働化管理,同樣避免生產大量不良品,及時報警處理。
二.在效仿日本豐田公司TPS生產模式,要先了解TPS生產背景及推行TPS的目的
豐田公司生產的是汽車產品,是依市場需求產生拉動,可以從市場需求或超市缺貨補貨的方式,產生領料看板,而前公司根據領料看板作為生產指令進行生產,這種需求與供應是相對應的。如果是一般接單型生產企業,客戶的需求是變化的,產品型號會變動,產品數量也是有變化的,不會按照同一種產品連續生產補貨方式拉動。這種情況下,就有了Lean生產管理的運用。
三.要做到JIT目標,就要做到看板拉動生產
豐田公式是從市場拉動,但一般公司效仿TPS,往往效果不明顯,流行於形式上的TPS精益生產,只有看板化生產管理,從某個需求點出發,產生需求,將這種需要反映到前工序生產目標。剛開始做拉動式生產,從哪個點產生需求最佳?研究ⅤSM價值流圖,會發現,選擇合適的需求點,產生拉動需求,而需求點後是連續流生產。透過拉動運作,再逐步做改善,如果都實現了連續流,這時候,拉動需求可以選最後工序。
四.看板就是生產資訊,要巧妙的設計看板
是迴圈看板可以回收再利用,看板資訊可以全部列印/印刷的,不用手寫或標記;而不是迴圈看板的,如何設計迴圈再利用,可以將部分資訊列印或印刷,而部分資訊可以擦寫利用。
如果不是迴圈看板,每天投入的看板內容不同,推行看板生產工作量很大,公司有資源的可以利用軟體協助,若沒有軟體,則藉助Excel技巧。
-
3 # 工廠管理課堂
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的核心是及時化生產(JIT),消滅故障,消除浪費,向零缺點、零庫存發起挑戰。
JIT的概念和產生背景JIT(Just In Time),及時化生產或者稱為準時化生產,是精益生產的兩個支柱之一(另一個為自働化),在1953年由日本的大野耐一提出的。
在1953年由日本豐田公司的副Quattroporte大野耐一綜合了單件生產和批次生產的特點和優點,創造了一種在多品種小批次混合生產條件下高質量、低消耗的生產方式。JIT生產的核心是: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產出所需的產品,這裡麵包含三個關鍵因素,
適時:When is needed
適量:How much is needed
適品:What is needed
下面透過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來概括,
JIT生產的幾大重要組成部分01.生產節拍
JIT生產的核心思想可以直白的描述為:在我正好需要的時候拿到我所要的東西,對於一個產品的生產流程來說,每個工序沒有等待,前一工序剛剛完成,下一工序正好需要,大家都在同一節拍上。
下面先講三個基本概念,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再舉個例子來說明,
其中 Takt Time=49S,根據客戶需求計算所得,每個工序的CT如圖所示,
Total C/T =46+55+45+37+62=245 S
如果我們要達到理想的JIT生產,我們希望每個工序的Cycle Time =Takt Time,這樣我們就消除了等待,所有工序在同一節拍,再透過一個圖示來說明,
但是實際操作中,理想的JIT很難實現,我們要透過ECRS原則,進行動作分析、時間分析、線平衡提升來讓各工序CT儘量接近Takt Time ,可以使線體達到最佳平衡,進而形成單件流.
02.拉動系統
精益生產模式是把原來的推動式生產改為拉動式生產,兩者的區別在於,
推動式生產以自我工序為中心,完成本工序作業就交接給下一工序,而不考慮下一工序是否需要。
帶來的最大問題是導致各工序產生大量WIP,產生不必要的等待浪費和過量生產浪費。
而拉動式生產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也就是前面提到的Takt Time,從最後一個工序開始,都按照Takt Time為需求標準,逐個工序往前拉動,最終實現所有工序按照Takt Time需求進行生產。
實現前工序的產出正好是後工序所需要的(JIT 、平準化)。
為了實現JIT生產除了生產節拍和拉動系統,還有Kanban,U型線生產,平準化生產,多能工,快速換線(SMED),標準化生產等。
廣義的JIT概念前面講到的主要為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及時化,而及時化思想的應用不僅僅在產品生產過程。
01.從工廠內部的生產運營來說
作為生產運營的樞紐(PMC),負責整個工廠生產運營活動的計劃安排,最終的目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而對於客戶來說,希望自己在需要的時候拿到正確數量的產品,既滿足自己的需求又可以減少內部庫存數量。
而此時,前面提到的每個工序變成了工廠內部的每個部門,整個生產運營系統要以客戶需求交付為出發點,拉動每個部門的輸出,最終減少每個部門之間的等待,實現銷售訂單的及時化交付。
要實現上述目標,除了產品生產計劃安排和物料需求計劃之外,資訊的同步共享、及時傳遞也同樣重要。
02.從工廠運營的層面來說
這裡簡單說兩點,
第一、產品的設計和銷售關係的轉變
我們要轉變以自我研發為中心,逐步推動生活和銷售的模式,轉變為以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為中心,拉動內部生產和研發的模式。
第二、工廠資金週轉的角度
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我們希望所有的物料買回來後都能立即轉化為產品,產品又能立即轉化為發貨,實現資金的快速週轉,降低材料和成品的庫存,避免產生呆滯,實現物料採購和發貨的及時化(JIT)。
從財務角度來說,希望銷售產品的回款正好能滿足供應商貨款的支付,如果能提前實現回款就更好了,這樣可以實現資金進出的及時化(JIT)。試想一下,如果回款賬期大於供應商貨款賬期,那麼就佔用了工廠大量的流動資金,減低了工廠的利潤。
所以,對於精益化生產和工廠管理運營來說,要牢牢抓住適時、適量、適品的三個要素,透過實現每個環節的輸入和輸出的匹配和及時,實現及時化,消除等待,消除庫存,提高資金週轉,給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
回覆列表
字面意思是準時製造。
其實質是按需求拉動製造,從顧客端開始,要什麼要什麼時候要就生產什麼。
當然其實也可以在供應鏈(製造過程)的某一部分實行JIT,不一定從市場的需求拉動。
但是對於利用先進系統比如ERP來說,推式與拉式沒有根本區別,因為一切資源都在高效率排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