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婷為暢
-
2 # 葉子談情感
答案是確定的,喪偶式育兒真的很可怕。
世衛組織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和父親相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而女孩長大後,則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父愛對孩子的影響巨大,父愛充足的男孩,生活獨立感,學習自信心更佔優勢。而那些經常生活在女性群體中的男孩,其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很容易出現偏差,比如容易變得多愁善感,焦慮不安。久而久之,男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女性化,缺乏應有的男子氣。
如果女孩擁有充足的父愛,心理學家證實,由於父親的形象是力量的象徵,勇敢,果斷,豪爽,眼界開闊,事業心強,所以女孩子受了這些影響,會更嚴肅的對待生活和事業。很多原生家庭缺乏父愛的女孩,在以後的婚姻中,她們會更傾向於找一個比她大很多的老公,來彌補童年時缺失的父愛,而且在愛情面前,她們經常會缺失辨別愛的能力。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不管是在家裡或是其他陌生的場合,嬰幼兒和兒童都渴望可以得到父親的愛撫。
既然父愛和母愛同樣重要,那我們就再也不要用“帶孩子讓男人走開”,這樣傳統的觀念來約束我們,孩子本來就是二個人愛情和婚姻的結晶,不是專屬於媽媽的,帶孩子更不全是媽媽的責任,呼籲每一個爸爸都參與到孩子的成長的點滴中來吧,讓我們一起杜絕喪偶式育兒!
-
3 # AQY程曉宇
感謝你的問題,答案是片面的。父愛如山是沒有錯的,不過如果用不恰當方式教育兒女是相當可怕的。結果不是我們能想象的。
-
4 # 一息十念
喪偶式教育可不可怕不知道,但我們卻知道我與父親有著跨越不過去的鴻溝。
90年代,父親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工作,在交通極度不便的年代,從家到工作的地方的得步行一兩天吧,但具體是多遠我也不清楚,因為真的沒有去過,只是知道父親是極少回家的,從出生到小學三年級,我見到父親的次數屈指可數,而且還是在不記事的年紀。
所以在我從小的記憶裡,父親的身影真的少得可憐。特別是對於年幼的我來說,父親,是一個熟悉的稱呼,但卻是一個陌生的人。
四年級的時候年齡相對長了一些,父親也調到了家附近工作,但我卻離開家,到隔壁鎮上的姑姑家上起小學,然後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從一兩週回一次家到一個學期回一兩次家再到一年回一兩次家,我離家越來越遠,我和父親,也大多是擦肩而過。就算是父親後來下崗在家了,我們也沒有時間多交流和溝通,也不知道怎麼交流和溝通,所以我和父親的關係,總是一直淡淡的。
爸爸會在姐姐們做錯事的時候呵斥,甚至在氣急了的時候會用竹條教訓他們,但是卻從來沒對我說過重話......姐姐們想買什麼找爸爸,遇上事的時候回去找爸爸,難過的時候找爸爸撒嬌......但是我做不到,從小遇到事的時候都是找我媽,也只有在我媽面前會撒潑打滾,在我爸面前真的就是拘束,就算是他前段時間突然生病,我焦慮擔憂害怕難過,也只能揹著他哭,當面是真的表達不出什麼親密情感來。
我也知道爸爸愛我,他會擔心在外面的我是否吃飽穿暖,是不是有錢用,會催促我媽打電話給我,我要的東西從來不拒絕,媽媽數落的時候也都會站我的邊,但是每當打電話回家的時候,都是我媽接的,我關心他的身體狀況,但是他接了電話除了囑咐注意身體卻又不知道說啥,時間在我和他之間劃了一道長長的鴻溝,本來應該是親密的關係,我們卻找不到溝通和交流的視窗,我覺得,很可能持續到最後。
-
5 # 3不加糖的咖啡
答:大家好,忽然有一天我明白了‘喪偶式’的意義,一個家庭悲哀,覺得孩子何其悲哀!有多可怕,身臨其境才有體會!孩子越來越叛逆,與丈夫的溝通還不如旅館的老闆。也許是我作為女人的失敗,不管怎麼樣努力都引不起丈夫的關注,不管孩子好與歹都與父親無關!有時候在想,是社會壓力大嗎?是自己不夠優秀嗎?一個家庭如何幸福,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就是別有一個“喪偶式”的男人!
-
6 # 小青魚愛吃肉
喪偶式育兒對孩子影響還是很大的,我還記得之前看過的一部漫畫,其中一個父親全然不管孩子的成長,完全是母親拉扯大的,兒子和父親之間的隔閡非常的大。
不過,這部漫畫的結局是個大反轉,母親因為父子之間的冷漠誤會爆發了,想要離婚,最終父子兩個講開了,原來父親並不是不關心兒子,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去關心,而兒子則是誤會父親不喜歡自己。
然而,真實的生活往往比漫畫上的殘酷很多,很多父親對於自己的孩子常常是忽視的狀態,也不是說他不愛孩子,而是真正地忽視自己該有的關心與教育。例如——
1、 孩子生病的時候,媽媽可能整晚上都是擔驚受怕,抱著孩子睡覺,擔心他咳嗽了會嘔吐。熱了給他少蓋點,冷了給他多蓋點。而爸爸可能就是在一旁睡得跟死豬一樣,“呼嚕嚕……”。更讓人心煩的是,爸爸還會很是理所當然地來一個,“你蓋上蓋下的多麻煩!”
這時候真想回他一句,說得輕巧,你試試看!問題是小孩子不要他抱!
2、 孩子要他陪著玩耍的時候,總是說等等,或者你找媽媽去。
那也是你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責任!
3、 若是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更煩,雖然會給你搭把手,但是他們堅決不讓自己的兒子插手帶孩子這件“女人應該做的事情”,也許婆婆常掛在嘴邊的就是——男人應該養家餬口,女人應該找個輕鬆一點的活,照顧好家裡。
你倒是時常抱怨自己年輕的時候帶孩子多辛苦,既然如此,不想想你兒媳婦也是個人,也會累!
好在,我家這位沒有這麼誇張,孩子生病了去醫院都是他陪著去的,哪怕要請假;平時的時候也會搶著抱孩子,怕累到我和他媽,不過孩子不要他抱是真的;他還會帶孩子去動物園等地方玩耍……不過,以上我所說的缺點,他也存在,尤其是在打遊戲的時候,感覺遊戲才是他的命根子!
總的而言,還是要談,我會把我不滿意他的地方直接告訴他,告訴他應該如何去做,或者他可以幫著做什麼,而不是看著,當一個“無關之人”!
另外,我也會在他說一些奇奇怪怪的意見的時候,阻止他,很明確地告訴他那是錯的,想都別想!
回覆列表
喪偶式育兒,精準狠毒的描述了家庭教育中一方的缺失。而這個被“喪”出去的多是家庭中的父親。“父愛如山”就是如山一般杵在那裡什麼也不幹。
如何避免喪偶式育兒
1、脫離原生家庭,不要太過依賴老人
很多認為婆婆帶孩子天經地義,或者把孩子帶回孃家的女人,其實也是在為自己挖坑。因為老人本身就寵孩子,他們會本能阻止男人插手
如果你希望男人有責任感,那麼自己就要有女主人的意識。帶孩子要以自己為主,以父母為輔,同時讓男人參與進來,培養他的責任感。
2、多放手,允許爸爸犯錯大多數女性比較細膩,從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會更多的限制一些。男性有一些比較大大咧咧,覺得很多東西嘗試一下也沒關係,所以理念有時候就會起衝突。這兩種理念其實都沒錯,孩子的成長既需要無微不至的母愛,也需要大大咧咧的父愛(或者反過來也行……)。
爸爸要去認識、瞭解自己的孩子,就得透過給孩子換尿布、喂吃的、做遊戲,跟孩子有親密的接觸才能認識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媽媽必須要給爸爸提供個機會,稍微寬容一些,他是開始學習當爸爸的。媽媽不要怕爸爸粗手粗腳,不要怕他洗屁股洗得不乾淨,洗不乾淨再來一遍,沒有什麼大不了。當男人想要為孩子做一點什麼的時候,你一定要去鼓勵他。讓他在育兒這件事上找到存在感,告訴他:“你做得很好”,“你對孩子很重要”。一步一步地把他往好爸爸的方向上帶,其實父親也可以把孩子帶好,只要多點耐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