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芳華校園
-
2 # 環環說社群
孩子不會說方言是幾個方面原因導致:
1.語言環境欠缺
2.孩子本身語言智慧不發達
3.家長沒有有意識的引導說方言
4.當下社會的發展,減弱了對方言的重視
5.......等等
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薰陶和機制等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小孩不會講方言,已經成為當下不可忽視的事實。
中國從1955年10月開始,內地開始推廣普通話,普通話為國內交流的標準,經過50多年來歷史發展,中國內地人口說普通話的比例已經佔50%以上。
在普通話主導“話語空間”的壓力下,方言已經日漸式微。
今天探討的孩子不會說方言怎麼看?其實,孩子並不是主導者。
那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回答,肯定凡事都有利弊,既然已然成為事實,那麼接受它或者要控制它發現的方向和趨勢,都需要相關的機制,接受就很好說了。至於要怎麼發展如何發展也不是一個社會份子就可以改變事實。今天我只講弊端。
來看下弊端:
1.各地方方言的語種減少
2.農村原有很多習俗慢慢的被遺忘
3.豐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將慢慢被一種主流同化
中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的方言是中國祖先留下的語言寶藏,方言更是祖國文化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了許多地域的文化和歷史印記。語言是歷史的文化載體,保護和保留方言,是多樣化的具體提現,同時也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更是夯實民族文化的根基。
方言的必要性,也在警醒我們,不能跟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發展的大潮,而忘記了祖宗留下的東西。
-
3 # 梔子花香的生活紀實
就目前來看,年輕人不說方言是趨勢,但並不意味著方言的消失。而地域方言失去了年輕人這樣一個陣營,更多的是意味著年輕人失去了一個“標籤”,並不意味著失去了方言這一文化符號。
要知道,年輕人不說方言,僅僅是弱化了方言的實用屬性,而並非讓方言失去了文化屬性。
所以,題主所疑慮的地域方言的消失意味著“失去很多”,不知道具體指什麼。
我嘗試著按照題主的思路,進行展開:
1、地域方言在使用上(口語)確確實實在逐漸的消失。
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輕人對待方言的消極心裡。
2012年3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透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1045人進行的一項線上調查顯示,95.9%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怯於說方言的年輕人,37.1%的人表示身邊能說純正方言的年輕人已經不多。調查中,排名第一的原因是“不自信,覺得家鄉話土”(63.9%),其次是“虛榮心作祟”(54.5%),排在第三位的是“覺得家鄉話難聽”(50.9%)。另有48.7%的人選擇“不願意讓周圍人知道自己來自哪裡”。
雖然以上的調查樣本不大,但所反映出的資料卻非常“醒目”
語言的最大實用價值在於“溝通”,所以,在語言中通常會存在一種權威語碼,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在心理上認同權威語碼。當前,由於升學、求職、做生意、與非本地人交流基本都需要普通話,所以普通話的權威語碼地位被不斷強調和提升。即,在語言的使用上,方言逐漸在被普通話所替代。換句話說,隨著各個地方經濟、文化交流以及人口流動的頻繁,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喜歡使用普通話,而不再使用方言,甚至不去學方言,方言在這個層面上確確實實在逐漸的消失。
-
4 # 楊邨老人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地方習俗各異,語言也不盡相同。隨著幾次民族的大融合,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加深,特別是政治上的迫切需要,語言統一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在古代就開始出現官話和各地方語言(即方言)並存的局面,兩者之間沒有實質性的衝突,官話的出現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動了中央和地方及各地方的交流、溝通,也加強了政治上的統一。地方語言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並流轉至今。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統一語言的必要更加凸顯,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在全國推廣普通話(即官話),特別是學校承擔起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普通話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成為一門技能。可回過頭再看看各地方語言(即方言)的生存狀況,引起很多語言學者及有識之士的擔憂,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只會說普通話,地方語言(即方言)會消失殆盡。這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起來,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各地方語言,這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
5 # 大老虎134651112
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缺失。不管怎麼普及普通話,方言必須不能遺棄,在老家還是說方言比較好,遇上外地人可以說普通話
-
6 # 義大利留學
很多孩子不會說方言確實是個問題,但是題主的問題闡述有一些問題。整天只知道拿著iPad打遊戲,小學六年級看不看動畫片與你敘述的沒有關聯,我現在還看動畫片呢。
至於所謂的“教育成千人一面”我覺得不妥,首先提倡普通話這是肯定的,但是教育體系也沒有說過方言不好,怎麼從這個角度看出教育成千人一面了呢?這個鍋教育部門不背啊。
我想說,會說方言與否很大程度上與這個城市的發展,還有個人都是有關聯的。
我有個朋友是安徽的,以他的家鄉合肥為例,他們這批出生的孩子(90-95)絕大部分都會說合肥話(江淮官話的一種,南京話也屬於江淮官話)無論是肥東腔,肥西腔,都是地道的方言。
但是你現在在合肥大街上,能聽到人們說話基本上都是普通話或者合普(合肥普通話),為什麼呢,這些年,那些皖北地區說中原話的人,到合肥來的多了,因為說的基本上是河南腔,普通話也標準,合肥本地人方言確實有流失的現象。(合肥的外地人口流入呈增加之勢。去年,合肥淨流入常住人口56.8萬人,比上年增加7.2萬人)
而00後們從小因為接觸的各種新媒體比較多,對於方言就更加的陌生了,合肥本地的話基本上已經要趨向普通話了。
連我們這些從小方言和普通話並行的年輕人,也發現自己有一些本地詞語不會用了。而這個現象其實在全國都有。
但是這也僅僅是就地區而言。隨著經濟發展,人口遷徙帶來的文化衝擊與交融,普通話作為一種折中的語言手段被廣泛的使用。
總體而言,個人覺得,在高速發展的地區,文化交融強烈的地區,方言就越難以保留。
(不過一些方言比較根深蒂固的,如粵語,閩南語,四川話,目前流失情況應該很少吧。)
回覆列表
孩子不會說方言與大環境有關。
多年來,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取得了實質性成果。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共同語,是第一交際語言,第一工作語言,第一服務語言。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孩子,父母都比較年輕,接受了良好的學校教育,普通話大多比較出色。在這種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孩子平時大多說普通話。
二是學校環境的影響。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主渠道。無論是平時的課堂教學,還是一年一度的“推普周”,學校都搞得有聲有色。形象提倡普通話作為校園語言,落實到平時的教學中,工作中,學習中。接受良好學校教育的學生,大多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很少說方言。
三是社會環境。走向社會需要交際,而順利實現跨地域溝通的最基本的語言就是普通話。方言只局現在家庭、家鄉等較小的地域當中。受此影響,還是對外交流,往往也以普通話為主。
當然,推廣普通話的不是為了消滅方言。在家庭當中,適當的教一教孩子說方言,對傳承母語文化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