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夜城主

    自古書家除了自身的“字號”之外,還有獨特的稱謂,這稱謂通常是形容書法家的書法藝術造詣境界或者風格,比如,類似於“書聖”、“草聖”、“神筆”,王羲之被稱之為“書聖”,張旭被稱之為“草聖”,那麼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為何被稱為神筆?對書法又有什麼貢獻呢?

    之所以王鐸被稱為神筆,那是因為其“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又流轉自如,力道千鈞。

    書法三大要素“用筆、結體、章法”,其中“用筆”是如何正確執筆、運筆,也包含了“筆法精髓”,可以這麼理解筆法是書法的一切基礎,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線條完全依靠筆法來掌握,筆法同樣決定了書法的結體與章法,一個書法家將筆法運用的出神入化,自然被稱之為“神筆”,

    當然了,王鐸用筆的最高境界並不是天生就會的,其書取法鍾繇、“二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值得注意了,王鐸所學習的可都是中國書法界的一等一的高手啊,所謂“名師出高徒”不是沒有道理的,就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啊,而且王鐸學米芾書法可以達到亂真的境界啊,就是形神將近十分相似,

    王鐸的書風以較為淵深的內涵和新奇的形式美在近當代書法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只能這麼說每個時代的書法大家對書法的貢獻或者影響力或多或少而已,即使有再多的好作品,也要後人願意謙虛學習才有用,近代書法家受王鐸書風影響會比較多,比如,沈曾植的書法也是像王鐸那樣行筆峻爽遒勁,結字奇倔險茂,布白參差錯落,縱逸中含有穩健;然而當代書法界就不值得一提了啊,因為那些所謂的“書法家”要自求創新,對古人的名作欣賞不懂。

  • 2 # 藍天手繪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特別是他的《草書頌》充滿了典故和隱喻,對後人學習鑑賞草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 3 # 大漢風流謝立勇

    近幾年來我一直在研習王鐸的書法。

    王鐸基本資料在這裡無需贅述,“神筆”之說,除傳說成分外,主要還是其在書法筆法上的靈活多變,涉筆成趣。在書法造詣上真是天縱其才,堪稱下筆如有神助,非凡人可及!在當朝就有神筆之稱,縱觀書法史上,確也當之無愧,到現代我等更是望塵莫及。

    我專門買了一套王鐸的原作大小的書法條幅,懸於書房朝夕揣摩,真是越學越覺難,越難還想學。逾不可及,欲罷不能,雖受煎熬,卻也樂在其中,就是太愛了!

    說到王鐸的書法影響及貢獻,主要體現在行草書方面,簡言之那就是繼承了二王、米芾等聖賢的書法精髓,千年一脈,正本清源,並在傳承的基礎上,在用墨、結體、章法等方面又有所創新,形成了“醇而後肆,縱而能斂,不極勢而勢若未盡,不激勵而風規自遠”的書法風格,遠觀得其勢,近觀得其質,讓人咀嚼再三,流連忘返,有“文安健筆蟠蛟螭,有明書法堆第一”之譽。

  • 4 # 一噸書畫

    王鐸之所以被稱為“神筆”,主要是對他神乎其技的技法和變幻無窮的章法的肯定。

    客觀來說,王覺斯是完全有資格被稱為“神筆”的。

    書法是由臨摹和創作這兩個過程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先說臨摹。王覺斯一生浸淫在“二王”法帖之中,三十歲左右臨摹的《集王聖教》已經形神兼備,透著一種骨鯁之氣,筆力之強健令人歎為觀止。有人用“如燈如影”來形容王鐸臨帖的水平,就像影印機一樣。直至晚年,王鐸仍然沒有停止對古人經典的臨摹。因此,他的基本功紮實,能“入古”,這是今天很多人做不到的。

    再說創作,由臨轉創是學習書法的一道難題。可是王覺斯把二王法帖“拓而為大”,用自己高人一等的天賦和創造力,書寫三米左右的大條幅,三四行字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傾瀉而下,用“漲墨”法拓展了書法的表現力。章法跌宕起伏,氣勢連貫,酣暢淋漓。草書長卷也是他最喜歡的章法,對於今天的書法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因為王鐸的書法還產生了一種流派“明清調”。

    王鐸的筆法、字法、章法、墨法都有超出常人的地方,因此也有“后王勝前王”的美譽。

    王鐸書法傳世甚多,但是也並非都是精品,也有應酬之作,甚至拍賣會上也會有很多贗品亮相。因此在學習的時候要有所鑑別有所選擇。

  • 5 # 契茶書舍

    王鐸,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王鐸書風雄狂浩蕩、矯健流暢、連綿纏繞,吳昌碩贊其為“明代書法推第一”。“神筆”是對王鐸書法的充分肯定和溢美之詞,尤其是草書,神乎其技、神采飛揚,下筆如有神助,多有神來之筆。

    圖:王鐸《魯齋歌卷》區域性

    逆境之中的華麗轉身。

    王鐸一生坎坷,仕途不順,他是明朝的官,清朝的臣,這種由明仕清的“貳臣”身份,致使他既不被清廷所重用,又為世人所不齒。於是,王鐸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都集中在書法探索和實踐上,從而成就了自己的藝術高峰,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蛻變,其書法貢獻大致有以下:

    圖:王鐸草書詩帖

    明末狂草佼佼者。

    唐代以前,除張芝外,草書多以單字出現,不作縱向連屬。唐代張旭和懷素將中國狂草書法推向高潮,宋、元狂草成就一般。明末王鐸可謂集大成者,將狂草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在中國草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王鐸《唐詩十首》區域性

    清初書風影響者。

    清初書壇,“北京、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凡學書者,皆以王鐸為宗主。”其範圍之廣,可見王鐸對清初書法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圖:王鐸《念弟風雷》區域性

    域外書法傳播者。

    清代,王鐸書風已傳至北韓,備受推崇,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不但轟動一時,後來還衍生出 一個流行於日本的書法派系“明清調”,該派系以宗法王鐸而得名。可見,王鐸不僅對中國書壇影響巨大,對中國書法的域外傳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圖:王鐸《擬山園帖》區域性

    巨幅立軸極致者。

    明代,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巨幅立軸開始出現並逐漸流行,而明代書家始終難以擺脫書寫冊頁長卷的習慣,對這種大幅立軸的章法形式難以駕馭,就連書法成就斐然的董其昌也顯得力不從心,而王鐸不但善於把握巨幅立軸,並將這種書法形式推向了極致。

    圖:王鐸草書欣賞

  • 6 # 神韻軒書法

    王鐸最大的書法成就是行草書。主要學"二王″、米芾、顏真卿、並廣徵博取各家。取法"二王″清勁遒潤,取法顏真卿的雄厚,取法米芾的瀟灑跌巖,章法錯落有致,加大大小對比,強化疏密、字形險絕、注重輕重緩急,節奏感很強。

    巨軸行草創作的成功,是他對書法貢獻之一。

    王鐸將古代名家字帖小字作品,用巨幅立軸放大書寫創作,開創書法史之先河,如果按原帖只是放大來臨,不作改變,字形筆畫會顯得瘦而單薄,結構鬆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加強了線條的厚重感,越是字大,字內空白越少。才不顯其空。另外加強了節奏對比。

    漲墨法的應用是對書法的貢獻之二。

    應用漲墨法增加了作品的塊面感、厚重感、空間感、提高了視覺衝擊力。

    王鐸書《鞠潭纂峨眉山紀詩》,如下圖,(區域性)。花綾,25Ⅹ238釐米,天津博物館藏。蒼茫老辣,氣勢雄強,有米字影子,趺巖多姿。有晉唐風味。在此作品的最後寫了學書之不易和感悟:少年時以為寫字容易,便輕視這個,小看那個,無法窺得藝術堂奧,五十歲後才知道古代書跡易學,神髓難覓,年少輕狂,實不可取。正所謂"登五嶽然後知山,浮海澳然知海″。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40天了,沒有流鼻水但是鼻子總是呼哧呼哧的,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