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藻品

    作為過來的,正在的全職媽媽,這個焦慮感也許會一直存在,除非自己有了收入,或者老公有錢,就是他想讓你全職,並且即使你全職,他也很顧家,如果公婆對你有意見,他完全站在你的立場上。

    只有上述兩種情況,全職媽媽的焦慮感才會減輕些。

    這個不分211還是985的,是全職媽媽都焦慮,除了家庭,社會也會給全職媽媽很大的壓力。

    UC大資料曾經發布過一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這一資料顯示,媽媽們的焦慮指數與她們所從事的行業有關,工作壓力越大,焦慮指數越高,首當其衝的就是從事金融與網際網路工作的媽媽們。但沒有工作壓力的全職媽媽也並不輕鬆,全職媽媽的焦慮指數位列第三,全職媽媽的焦慮來源不僅僅是處理家務跟養育孩子,更要承受收入減少帶來的經濟壓力。

    所以,家裡沒礦,內心不夠強大的女性,千萬不要選擇全職媽媽這個高危職業!因為你的勞動,你創造的價值,全世界都看不到!

  • 2 # 自然迴圈我安然

    10年畢業,到現在近10年,同學裡有成就的太多,每每看到會羨慕會心酸難免。

    缺乏成就感確實是,特別渴望在帶孩子之外有所成,所以學英語、寫文章,嘗試做自媒體,就是希望自己能在帶孩子的同時有一份能力還在。

    多看書多學習對抗這種心理確實有用。

    怕與社會脫節的焦慮感其實還不太明顯,因為我覺得只要自己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並不會落下多少。

    更大的焦慮來自於經濟,有孩無房沒有社保,一切未定的焦慮感太強烈了,買件衣服給孩子買本書出門買個菜都能感覺到,說白了這種焦慮無關985/211,就是沒錢的焦慮。

    啥病就得啥藥醫,少想多做想辦法賺錢是對抗這種焦慮感的唯一方式。

    綜合考慮,又想帶孩子想賺錢,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在家辦公賺錢,於是目前就是努力看書思考寫東西,提高自己能力,尋找合適機會變現。

    回望當初的選擇,有遺憾,但也不後悔,都是自己的自由選擇。好好努力生活且享受現在就好!

    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來解釋,就是:過去不重要,怎麼看待過去才重要;人際關係也不足為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自由選擇做好自己;未來不可期,活好當下。

    我的原則就是:輸出的育兒知識對讀者有益,得到的收益問心無愧!

  • 3 # 大穩小鐺

    我就是這樣一個媽媽,某211畢業。

    15年生了大寶,但因家裡雙方老人都沒法長時間幫忙帶孩子,來來回回折騰,給我們的工作造成了不少影響(我和我老公每個月至少請假幾天),最後我於16年忍痛離開工作崗位。16年整個一年過得邋里邋遢,帶孩子、家務、做飯、生病護理等等一地雞毛,都需要從零開始。後來上手了、娃也大一些了、不用時刻黏著媽媽了,我才得以緩口氣。但焦慮一直伴隨著。

    後來到18年,想著娃上幼兒園我就可以上班了。年初都已聯絡好以前的領導打算回去上班,沒想到二Bora了。出於對新生命的敬意,我還是繼續在家全職吧。

    18年是大寶上幼兒園的適應期,幾乎每天都要哭;後來二寶出生,被大寶傳染導致肺炎、體質一直弱,時不時地抱著去醫院,有時兩個孩子一塊帶著去,回想那段日子,人生最艱難的莫過於此吧。正是那段日子的艱難,反倒把我的焦慮沖淡了,也許就是人的求生本能或者人的韌性。

    19年的某個階段開始,自己的思維從一堆事物中跳了出來,不再計算全職的得失,不再焦慮孩子的成長,不再憂慮生活的狼狽,我的視線聚焦在了書籍,並開始寫文章,突然就像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上面囉嗦了一大堆,主旨就是:焦慮是會的,是正常的。不用去計算沉沒成本,往前看,直到你找到自己的路。

  • 4 # 混血寶媽養娃記

    2015本科畢業被保送到母校湖南師範大學繼續讀研,2018年研究生畢業。

    因為一次偶爾的機會在研二的時候來到了美國,認識了我老公,就在同學們都已準備踏上社會開始工作真正成為一個社會人的時候,我奔上了結婚的康莊大道。

    本來想在國內暫住兩年,結果上帝給我們送來了禮物我們有了小寶寶,所以我們辭去了工作回到了美國,那時我已經四個月了。回到美國之後,我就安心在家養胎顧家,週末透過網路給國內的學生教英語,老公在外面工作,我們每天也會出門散步,聽聽音樂會雖然很想念國內的家人,直到前段時間寶寶出生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每天都很充實!

    之前我的理想也是做一個職業女性,不甘心自己辛苦讀書只在家圍著家庭瑣事團團轉。但自從女兒的出生,給原本的兩口之家增添了很多樂趣,雖然新手媽媽帶孩子因為沒經驗很累,但是自己慢慢摸索,總結經驗,帶孩子越來越輕鬆了。

    寶寶現在已經快三個月了,每次去體檢的時候醫生都說寶寶被媽媽照顧得很好又長高了,體重也增加了,並且非常健康!看到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她的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咿呀學語甚至每一次的啼哭,都讓我覺得在家照顧她太值得了,我為自己感到驕傲。

    211學校的研究生學歷和知識能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並且幫我女兒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讓我的老公擁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在家帶孩子當全職媽媽是一件非常幸福且了不起的事情,希望媽媽們一起加油努力!

  • 5 # 萌娃帶媽媽學

    前段時間也是一直處於全職媽媽的焦慮中,10年某211學校研究生畢業,學的計算機,工作了5年。15年底剛剛跳槽就發現老二來了,自己身體和家庭原因不得不離職。本打算老二滿一歲後就能繼續工作,無奈兩個小孩因為只差兩歲,爺爺奶奶身體不好,繼續煎熬……好不容易等到兩個都入園了,但是總生病又沒辦法讓自己放下。於是徹底淪陷於出去工作還是全職帶孩子的糾結焦慮中。

    焦慮不安的主要原因在於除了老公孩子家庭生活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興趣愛好,精神上的空虛讓人更加不安。為了緩解焦慮情緒,給自己安排一些事情,學習圍棋(哥哥正在學),學習茶道(老公公司有需要),學習如何閱讀寫作(以後可以指導一下小孩),學習毛筆書法(給小孩練字做表率),參加社群的急救學習……

    圍繞自己的家庭去學習,讓自己的生活充實,也能更多的體現自己對家庭的貢獻,自我的價值感。

  • 6 # 帛樂

    這跟是否名校畢業一毛錢關係沒有好吧?

    就算不是名校畢業的寶媽也會有帶孩子的焦慮和抑鬱。另外,有更高的學歷,也不一定在帶孩子上更得心應手。每個新手媽媽都是同一起跑線,至於如何跑,這才是用到自己學習能力的時候。

    全職帶孩子的寶媽無疑是辛苦的,但也可以是快樂的。一般焦慮和無成就感主要是來源於家人尤其是老公的不關心不付出。養娃從來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老公的參與度決定了寶媽的心情指數。如果有家人和老公的支援是最好不過,就算沒有咱們也要學會愛自己,規劃好寶寶和自己的生活。你要這麼想,沒人對你帶寶寶指手畫腳,你完全占主導地位,透過學習怎麼帶孩子提升自己不是更好的一件事嗎?省的隔代之間的觀念差異造成的家長裡短的衝突。

    1、學會做自己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了解自己,做自己。雖然已經是孩子媽媽了,但你首先是你自己,再是媽媽。若自己都不愛自己,孩子又為何愛你。我們可以帶孩子也美美的,護膚和身材管理一個不少,回頭讓人家都誇你和孩子就是姐妹或姐弟。想想那個畫面,是不是很不錯?那就別偷懶啦哈。動起來!

    2、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3、多出去

    帶孩子也可以出門的,帶孩子逛逛公園或者約其他寶媽一起逛街或嘮嗑。所謂孩子見風長這句老話還是有道理的,讓孩子多見見外面的世界非常有益於身心發展。對於你自己來說也算是散心了。

    4、一定要心情愉悅開心每一天!

    積極面對生活,生活也會笑對你,親愛的,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麻將玩法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