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54464355036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回觀萬物,莫不負陰而抱陽。萬物的本質都是陰陽二氣和合,無逃於陰陽二氣。

    陳鼓應注:“背陰而抱陽”,意思是以陽主,陰是向著陽的。把“負”理解為輔,“抱”理解為主。實際上這裡是平等無二,陰陽是平等的。

    《易經》由陰陽二卦演繹而來,陰陽和合、平衡是吉象,陰陽失衡是兇象。因此此句經文中,負和抱是等義的,只是用詞豐富而已。古代文豪的作品經常用不同詞表達同樣的意思,是修辭上的需要。老子的平等觀是貫徹《道德經》始終的。

    二的平等義不可忽視。老子的反向哲學中,正反二極都是平等無二的,“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三十九章)玄同章說:“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五十六章)“六不可得”宣說玄同要義。《易經》有天尊地卑的觀念,但《道德經》沒有,這是《易經》與《道德經》的關鍵區別。

    “和”才是關鍵。和貫穿四句偈,沒有和,道不能生一,一不能生二,二不能生三,三不能生萬物。但萬物是不和的,這是老子的“悲”。

    無形世界是和,有形世界是不和。無是和,有是不和。只有無分別才能和,有分別就不和;妙是和,徼是不和。“衝氣”是激盪,也是中和。衝既有激盪義,又有中和義。激盪中和之氣才是衝氣。

    衝氣是陰陽二氣的執行,是“弱者道之動”,悄無聲息,沒有強迫,沒有互相傷害,只有情投意合,故和。氣與道相比,已經失去了很多“妙”,但還是最柔的,所以依然是和。和也證明負和抱是同義的。老子反覆讚美水和氣,因為是柔的象徵。

    萬物的產生是陰陽二氣“交通成和”的結晶,是和諧點的產物。化學反應是需要條件的,不符合條件是不會反應的,不反應也就沒有生成物。陰陽二氣只有達到“交通成和”那一刻才會有新生命誕生。

    老子這裡顯然知道化學反應的原理。萬物已經顯形,已經有邊際,互相對立,有質礙,當然是不和。萬物的特點就是不和已經產生。

    此二句經文顯然是進一步解釋三生萬物的。這裡出現了“陰陽和”三氣,衝氣是指陰陽二氣激盪中和,有一個和諧點出現,產生新生命。河上公注三為和清濁三氣,象徵天地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節省錢有什麼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