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心愛你40
-
2 # 白衣如水
一個沒有結過婚的人是怎麼覺得自己把婚姻看透的呢?透過聽經歷過的人描述出來的婚姻,加上自己日常所見所聞和頭腦中想象出來的婚姻便自以為看透了婚姻,明瞭了愛情,何其荒謬!窺一斑便以為知全豹,見一葉便覺得知秋了,鬧呢?豹有斑,秋有落葉不假,但斑和落葉並不是全部的豹和秋。“盲人摸象”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好歹人家的錯誤是建立在自己親身摸到的基礎上,並非全無根據,但卻錯在未摸到大象全貌的前提下便自以為所摸到的部分便是大象的樣子。
親身經歷過婚姻的人都並不一定能把婚姻看透,人有萬千,就有萬千種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在一起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有人說婚姻是幸福甜蜜的,而有人卻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和終結,有人覺得婚姻是對自己的昇華和提高,也有人覺得婚姻是對自己的禁錮和束縛,不親身經歷一番如何能得其中的真味呢?
-
3 # 大腳愛文學
我很贊同這種說法,婚姻是人生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我們理應對婚姻滿懷期待!
很多人不願意結婚或許是因為看到過或曾經經歷過婚姻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可能是父母之間不和諧,早早離了婚,以致於會覺得婚姻不是什麼好事。又或者自己曾經有過一段灰暗的婚姻生活。覺得自己已經看透了婚姻的本質,其實不然,你只是在婚姻的程序中遇到了一點小意外。這在心理學裡稱為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在這裡,我們來聊一聊那些由於自喻看透婚姻而不願按照人生的程序而改變的人或事。
我有一個堂姐,今年剛剛結婚,她的年齡如何?反正我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她比我還要大八歲。本來她的父母都已經死了心,不曾想的是今年突然開了竅似的,開始打扮,開始談戀愛,最近終於結婚了。我們這些做弟弟妹妹的都為她的選擇鬆了一口氣。
堂姐和我關係很好,我的女兒出生的時候都有請她來,那時的她嫌結婚麻煩,嫌帶孩子累。但現在應該不會這樣想了,因為她結婚前就懷上了寶寶,可想而知,高齡產婦產子的壓力有多大!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做了。現在看來,我的確還挺佩服她的。就如前幾天,蔡少芬三胎產子一樣,不是愛到極致,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情?
在人的一生中,你或許會因為某種片面的錯誤因素而產生有違人生程序的事,但一切都只是因為你自認為看透了事情的本質,其實並沒有,你只是看到了它表面上的鏽跡。我們拂去鏽跡,應能看到鏽了之下隱藏的寶藏。
我們讀書,先讀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然後大學,研究生以至更高。每個階段都對應著人生程序的一部分。你該上大學的時候,最好的選擇是上大學,該上研究生的時候,最好的選擇是上研究生。但不上能不能行?可以的,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
同理,到了該結婚的年齡,那你應該做的就是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在戀愛中昇華到婚姻的殿堂。這是人生程序里正確的方式,然而你沒有這種選擇,這僅僅是選擇,但你的選擇影響著你未來的一生。我們不能因為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的影響而改變想法。
有人說婚姻是墳墓,那些結婚的人都放棄自由,放棄自尊步入墳墓之中,但是你想過沒有?這麼多人心甘情願地步入婚姻殿堂,是因為他們都傻嗎?怎麼可能呢?其實裡面有你不敢嘗試,也不想嘗試的美妙體驗!
所以,請放下你那些很幼稚的想法,並不是你看透了,只是你在自欺欺人而已!
大腳丨一個平凡普通的80後,沒有亮麗的學歷,沒有顯赫的資歷,也沒有資深寫手的爆文創作,更沒有讓人亮眼的收益。只有誠懇的為文學創作的熱情,還有一腔“夢想不息奮鬥不止”的執著!
-
4 # 蘭汐小語
結婚不是到了年紀就結,也不是把婚姻看得太透就不結。而是要遇到對的人。
但有一部分人確實是在沒遇到對的人之前,就先看到經營婚姻的不易。所以多多少少會影響自己的擇偶觀。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但有些人就是不想進去,更甭說出去的問題了。她們應該屬於站在城外頭看著進進出出的大家。
看得多了,想得多了,對另一半要求也多了。
其實好的婚姻不是沒有矛盾,只是雙方都有化解矛盾的能力。
不管你看得多透徹,準備多充分,選人多挑剔,如果不是對的人,即使條件再好,再符合要求,婚後也難以幸福。即使到了適婚的年齡,事業已經安定,生活也平穩下來,按人生的自然規律來看,好像的確是該談婚論嫁了。只是,婚姻是一件容不得馬虎的事情,哪怕萬事俱備,但如果沒有相愛的人,都是白搭。
劉若英曾經唱過一首歌,歌詞是這樣寫的: " 喜歡的人不出現,出現的人不喜歡,有的愛猶豫不決,還在想他就離開。想過要將就一點,卻發現將就更難,於是我學著樂觀,過著孤單的日子。"
如果不是喜歡的,再等等也好,將就更難。
回覆列表
問題描述並不是很清楚,但根據個人的經驗判斷,這句話是有很強針對性的,總體來看沒有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當事人並非“對婚姻看得太透”,而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卻自以為後一個極端是真正的看透。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女生身上。
在詳細說明之前,必須首先明確一個我反覆強調的概念:婚姻的本質,是男女基於撫養孩子形成的合作關係。人性都希望從合作中獲利而非吃虧,所以大家都想找條件儘可能好的另一半,並希望對方更多付出。只有互利共贏,婚姻關係才能夠建立並維持;只要一方覺得嚴重吃虧,並且無法獲得滿意的補償,婚姻就會發生危機甚至走向解體。
那麼,什麼是前一種極端呢?那就是許多少不更事的女生對愛情滿懷幻想,對婚姻的概念缺乏上述客觀的認識,而是真的以為像言情小說描述的那樣“有情飲水飽”。而且,很有可能不顧家人的反對,甚至家人越反對她的態度就越堅定,抱著投奔愛情的想法和意中人走到一起。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被家人反對的情況通常有兩種:
一是男人的經濟條件不好,事情的推演就是兩人在一起後,才發現生活需要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都需要錢來支援。尤其是有了孩子、女方又無法工作的情況,經濟壓力就會全部落在男人身上。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女人會自動認為缺錢就是男人的責任,並因此發生爭執。雖然我不否認主內的辛苦,但只要主觀努力,就一定能夠做到。主外的掙錢則不同,因為大家都想掙更多的錢,而能夠實現理想的,自古至今永遠是少數。結果就是兩人的感情在不斷的爭吵中越來越淡,直到走向分手。
二是他們認為男人的人品不可靠。通常而言,過來人在這方面的判斷比對男人前途的判斷更加準確。如果女生不聽老人言,結果就是始亂終棄。
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況,女生都很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認為“愛情是假的”、“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女人在婚姻中是吃虧的”,並認為這是對愛情的看透。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她們會拒絕再談感情,而是對男人提出不切實際的物質要求,作為對“令自己吃虧的婚姻的補償”。問題是後面的男人又不曾虧欠她,豈能認同這種非理性的要求?大概的結果當然是貌似“看透”的女生蹉跎了自己的年華。
所以說,這裡的問題主要是女生的問題,問題的原因也並不是女生對愛情看得透,而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要想避免這個誤區,無論是當事女生還是她們的父母,都不妨多看一些我寫的東西。那些真正理解的人,都不會過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