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澤哥學史
-
2 # 聽三哥說歷史
大澤鄉的陳勝、吳廣們敢於揭杆而起、反抗暴秦的最主要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秦始皇死後,胡亥、趙高的篡權當政削弱了秦朝的統治力量。
1. 秦朝暴政逼反民眾。秦朝的賦役制度對老百姓來說是非常重的。《漢書•食貨志》記載,秦時的“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老百姓三分之二的收入要歸統治者所有。特別是徭役尤其苛重,每個壯年男子每年要替政府出徭役一個月,稱為更卒。這是由秦統一天下之前就開始在秦國實行的制度。
在統一之前的秦國,由於國土還比較小,農民出徭役,無論是到都城還是去邊境,路程不會太長,時間不會太久,農民還能忍受。等到秦國統一六國後,帝國疆域擴大了數倍,但徭役制度卻未變,東南沿海的人可能要到西北地區去服役,往返經年累月,農民的痛苦和負擔可想而知了。秦始皇修長城、阿房宮和陵墓都徵用了大量勞力,百姓苦不堪言。陳勝、吳廣他們就要從安徽的大澤鄉趕到北京密雲去守邊。
再有,秦朝的刑罰也是非常嚴酷的。死刑就有很多種,比如棄市、腰斬、車裂、坑、磔、鑊烹等。秦朝還會把犯罪的人編成軍隊開到邊境去防守、充邊。秦始皇北擊匈奴的時候就遷徙了很多內地罪犯去居住。
在苛政的壓迫下,秦朝農民的生活是很困苦的。《漢書•食貨志》上說“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
公元前209年七月,秦二世發“閭左”謫戍漁陽(今北京密雲),閭左指的是貧弱無力服役的人。陳勝、吳廣帶領900多人走到大澤鄉的時候,正趕上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照期限趕到漁陽。照秦朝法律,延期到達一律要處死,陳勝、吳廣一不做、二不休,就號召大家起義造反,揭開了農民戰爭的序幕。
2. 胡亥、趙高的篡權也成為起義由頭。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出巡路上,當時跟隨的有幼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趙高。秦始皇本來有遺詔叫在北方監軍蒙恬的長子扶蘇回咸陽繼位,但李斯和趙高密謀立胡亥為帝,並殺死了扶蘇和蒙恬。
胡亥成為皇帝后,為了立威,誅殺大臣和諸公子,巡行全國,“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削弱了秦朝的國力。
陳勝、吳廣發動起義時,為了壯大力量,就打起了扶蘇的旗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史記•陳涉世家》)。
雖然陳勝、吳廣起義只持續了半年就失敗了,但各地反秦力量蜂起,最終還是埋葬了秦帝國。
-
3 # 薩沙
主要橫豎都是死,還不如拼了。
以陳勝吳廣為例,他們作為戍邊的兵丁,這900多人要求按時抵達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然而,因為連日暴雨,他們一行人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劉村集)延誤很久,無法上路。
根據秦朝的嚴酷法律,戍邊兵丁不能按時趕到地點,就應該斬首。
退一步說,就算不斬首,也會遭到酷刑。就算也沒有酷刑,這些兵丁戍邊不但要和遊牧民族作戰,還要幹這種苦活,至少會有大半人死去。
既然到了這種地步,反正也就是死了,乾脆拼一拼,反抗暴政。
反正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被殺罷了。
秦朝為什麼十幾年就滅亡?
在於建國初期應該實行仁政,讓久經戰爭的人民休養生息。
劉邦、朱元璋、趙匡胤甚至毛澤東都是這麼做的,但秦始皇不是。
首先,秦始皇連續對外作戰,北打匈奴,南打百越。
其中百越之戰持續多年,50萬大軍病死戰死30萬,最終僅剩下20萬人佔領百越。
而百越土著還在不斷游擊戰,戰爭永不停止。
另外還有大興土木。
僅僅修建秦始皇陵與阿房宮,共動員了近七十萬人,死者不計其數。
修建長城使用的民夫更多,死者也更多。
秦始皇時期徵集的民夫,比以往高出30倍,徵稅高出20倍。
另外,面對人民的抱怨,秦始皇單純採用鎮壓方式,使用嚴刑峻法。
一人死罪,三族連坐。一家犯法,鄰居連坐。
老百姓很容易被流放、苦役甚至肉刑,各種刑罰多如牛毛,人民痛苦不堪。
劉邦攻入關中平原以後,立即廢除秦朝的嚴酷法律,頓時就得到了明星。
所以,這是標準的官逼民反。
-
4 # 西府趙王爺
天下苦秦久矣!
這個問題司馬遷在《史記》裡面已經回答得很清楚了!
話說陳勝吳廣一行人在路上遇到大雨,阻斷了去路,耽擱了。由此誤了時辰,不按按期抵達。按秦朝法律事要殺頭的,所以他們就乾脆造反了。
在《史記,陳涉世家》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什麼意思呢?
就是如今跑也是死,造反也是死,反正橫豎都是死,那還不如死大一點!
這就是原因,反正都是要死,還怕啥?
當然,這只是陳勝吳廣二人的想法,因為造反這種事兒,罪過巨大,牽連甚廣。失敗了可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命沒了,可能家裡人甚至於鄰居都得受牽連。
這個大家必須要考慮的啊,當時跟陳勝吳廣用同樣想法的人肯定不少,但是敢做的卻沒幾個。沒辦法,必須得為家人著想啊!
但是陳勝吳廣這兩人膽兒都挺大,並不是說說而已,說幹就幹。先是裝神弄鬼,搞出些怪事兒出來,建立起威信。然後又十分乾脆的把押送戍卒的將尉給殺了,帶頭造反。
這下眾人都慌了啊,大部分人不知所措。
而陳勝又來了一篇壯志豪情大演講,不僅將橫豎都是死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問題擺到明面上,還給大家畫了個大餅子,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招厲害了,這一套厲害了,說實話我都懷疑他們兩個是經過長時間的謀劃故意搞出了這麼一出。
而在陳勝吳廣已經殺了當官了的,造成了反抗的事實的情況下,加上追求活命和未來將相的雙重引誘,大部分人也就跟著一起幹了。
至於那一小部分人,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加入他們,要麼被他們殺掉。
所以,他們敢造反的原因可以分為兩點。
第一,秦朝的嚴苛法律,讓他們在死亡的威脅下,有了求生的想法,即為了活命。
第二,陳勝吳廣的威逼利誘,這兩人聯手策劃了一場造反事件,並把大家都拉上來船。
其實大澤鄉舉事的故事咱們都學過,這個都容易看得出來。
不過這裡需要提出的一點是,大澤鄉的那些人不是什麼草民匹夫,而是軍隊!
因為司馬遷記載的是:
發閭左適戍漁陽!雖然“閭左”是貧民的意思(古時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但是“戍”表示“守邊”,所以這些人是去漁陽戍邊的軍人,就算是帶著發配之意,但從他們被徵兆出發那一刻起,他們就已經是軍人了。
所以大澤鄉其實可以說成是一場兵變!
回覆列表
第一,按當時秦律法,陳勝吳廣必死無疑,兔子急了還要人,更何況人呢。
第二,大家都聽說過‘初生牛犢不怕虎’,無知有時候真的是一種力量,因為陳勝吳廣都不知道秦國有多厲害,他們只想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