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願作太史公

    司馬遷在著作的《史記》中,刻意拔高了兩個人的地位,一個是項羽,本來不是帝王,卻放在了本紀裡面,且在劉邦之前,透過不肯過江東的情結,將其刻畫成了一個寧死不屈的悲情帝王形象;一個是李廣,屢戰屢敗,還曾被匈奴俘虜,卻將其單獨列傳,並放在度漠兩千多里,斬殺十多萬匈奴、封狼居胥的衛青霍去病列傳之前,透過陣前解鞍等一系列細節描寫,將其塑造成了一個有功而難以封侯的悲情將軍形象。

    《史記•項羽本紀》最後寫到: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後世讀者讀到這裡,往往以為本來項羽可以東渡烏江,重新再來,但因為沒有臉面再見到江東父老而不肯渡江,多麼高貴和有氣節啊!連李清照都感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是,就算度過烏江,項羽就安全了嗎?就能東山再起嗎?答案是肯定不會的!

    項羽從亥下突圍後,只剩下了一百多騎,到了烏江就只剩下了二十八騎,而烏江亭長只有一個小船,也不可能全部渡江,作為一個孤家寡人,如何東山再起?也許會有人說,項羽當時是一個大英雄,有很大的號召力,到了互相之後,可能是一呼百應,東山再起!這就更加大錯特錯了,只有順勢而為的時候,英雄才會一呼百應,這時的項羽已經是個敗軍之將了,而且有著殘暴誅殺義帝的不好名聲,而反觀劉邦已經平定天下,手下幾十萬軍隊,謀士大將不計其數,江東的父老鄉親肯定不會拿著自己的身家性命和項羽冒險。所以說,即使項羽度過了烏江,劉邦只要是一紙詔書,江東父老估計就會斬殺項羽後,乖乖的將人頭送上,根本不用自己動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卡爾迪要求國際米蘭給他道歉,要不然就拒絕出戰任何比賽,你覺得國米應該賣掉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