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呂嘉一
-
2 # 孫少俠品金庸
總體而言可以概括為:襄陽失手,豪俠凋敝,群龍無首,三豐無敵。
首先,如果《神鵰俠侶》繼續寫下去,那麼勢必會寫襄陽失守,郭靖和黃蓉之死也要交代。
那是個最悲傷的時刻,一個群俠落幕的時代,五絕正式宣告推出歷史舞臺。
而中原五絕是金庸最得意的設定。
從個人感情上來講,金庸不願意寫。
從小說寫作技巧上來說,金庸不能望下寫。
還是給我們的射鵰五絕留下最完美的印象吧。
其次,五絕退出以後,接下來就屬於張三丰的時代了。他和郭襄一樣,憑藉著三分之一九陽神功開宗立派。
問題是,在他那個年代,誰又有資格和他一較長短?郭襄就不用提了,武當峨眉,向來有交情。就連最有可能的陽頂天和明教群雄,也要比他差好幾十年吧。
不得不說,這段空白期是張三丰一個絕頂高手的寂寞期,比獨孤求敗也好不到哪去。
第三,張三丰不同於一般傳統的武學大高手。他老人家在一百歲時才悟出與前人截然相反的武學理論,並創出太極拳。
如果張三丰出場太早了,沒有太極拳,俠迷該有多遺憾啊。還是讓張真人前半場“輪空”吧,誰讓他的後半生更精彩呢!
-
3 # 風乘桴
他沒寫元朝你會問他為什麼不寫元朝。他寫了元朝,是不是該問為什麼不寫兩漢三國南北朝了?
這個問題,本質上跟問以前的汽車為什麼只有5擋沒有6擋一樣。有了6擋,又會問為什麼沒有7擋。
金庸14部小說,並不是都能按歷史朝代去帶入的。即便可以帶入,24史,夏商周以來,一二十個朝代,14部總不能都跨兩三個朝代吧。不然的話,總有遺漏。
為什麼會問元朝這七十年?應該是從射鵰三部曲的傳承角度出發提出的。
射鵰神鵰是相連的,而神鵰最後張三丰已經登場。他也是唯一一個橫跨神鵰和倚天的傳奇人物。
這之間的70年,是元朝統治下,兩宋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70年。因為南宋抵抗最強烈,也因為南宋是最後一個被滅的政權,當然南宋遺民,被統稱為南人。南人在蒙古4個等級裡是最低的,甚至不如一頭牛,一頭羊。
這時候的武林,大抵也沒什麼好寫的。這是屬於張三丰打怪練級的時代,也是他入道得道的時代。而這段時間朝局雖然動盪厲害,但是並沒有值得大書特書的契機。
我們知道,開國和滅亡是故事最多的,而王朝中期的故事就沒那麼多了,何況是當時南人最賤的元朝時代。
沒什麼好寫的同時,不寫也是留下足夠空間來處理郭靖黃蓉之後的江湖。強寫的話,前後70年,都可以寫出兩代江湖了。不寫,也是給前後兩部留下足夠的空間,又有足夠的懸念。草蛇灰線,自己去想,自己去推測,也是一種樂趣。
-
4 # 玉宿林峰
一部書看完,總是意猶未盡。渴望每個人物的結局都有一個詳實的介紹,哪怕牽強些,哪怕虛假些。總之,讀者就是想多知道些。這是讀者的普遍心態,但不是作者的心態。作者在構思一部書的時候,都有一個基本框架,在這個基礎上可以修改故事脈絡,可以改變故事結局,也可以增減人物。但無論如何,故事總有講完的時候,也就是作者鋪設的情節,矛盾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都結束的時候,一部書就該劃句號了。如果再無休止地製造矛盾,就會給人一種重複感,進而失去吸引力。令讀者厭倦。
金庸先生是大家,非常懂得讀者的所想所需,他知道何時開始,何時結束,何時是低谷,何時是高峰。從【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漫長的時期裡,涵蓋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上至天子,下到庶民。一一寫了個遍。【神鵰俠侶】結束後,歷史相當進入一個平穩階段。所以,金庸先生就閒言少敘,積蓄能量。待到下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階段再重新落筆,書接上文。【倚天屠龍記】與前兩部書【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藕斷絲連,被稱作射鵰三部曲。
-
5 # 1騎豬搶銀行1
這70年大部分是元朝時期,應該是中原武林最衰落的幾十年,因為元軍入侵,殘暴統治,武林正義之士想反抗,正所謂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行軍打仗不是比武練功,被圍剿和屠殺的中原武林人士肯定數不勝數。比如神鵰時期,抗元最厲害的數全真和丐幫,全真教直接被燒光,可以說滅教了,丐幫從天下第一大幫到倚天時期被其他門派隨便欺負。所以這幾十年武林一直被打壓,在衰落,要是金老爺子再寫什麼大俠,主角光環不死,和現實太不符合。直到元末,明教全國抗元力量發展壯大和朝廷對抗,朝廷力量被分散了,中原武林才緩過氣來,然後寫一些中原武林大俠,最後漢人奪取政權,元朝滅亡。第一次寫回答,不適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正!
-
6 # 司徒小雄
大家好,鄙人司徒少雄,關於這個問題,我來發表兩句看法。
《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是武俠小說兩大宗師之一的金庸先生射鵰三部曲中的後兩部。
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寫的最好的兩個人之一,一共寫有十五部小說,幾乎可以說篇篇經典。這兩部小說時間間隔七十餘年,按理說,根據《神鵰俠侶》末尾留下的線索,和《倚天屠龍記》中的記錄,在這七十餘年間,應該發生了很驚天動地的大事,寫出來也很精彩,為何就沒有寫呢?司徒少雄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金庸和古龍不一樣。寫武俠小說是古龍的主業,但是對於金庸而言,寫武俠小說只是副業。金庸的主業是報業鉅子,是一個商人。應該說生意上的事情也牽扯了金庸先生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因此金庸不如古龍那麼高產。那麼這種情況下,對於這七十年間的事情,可以寫也可以不寫。
其次,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有一個主題便是為國為民,總得和國家這些事情扯上點關係。金庸寫的是廟堂,寫的是精英。但是在歷史上,這七十年也是蒙元政權的穩固時期。金庸總不可能推翻歷史,另做平行世界去在這期間將蒙元打退回沙漠吧。因此,即便寫這七十年的故事,那也一定是個悲劇。因此還不如不寫。
再次,射鵰三部曲的前兩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是金庸先生連著寫的,兩部故事構思應該說是一氣呵成。而《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後期的作品,其文風和前面兩部作品也有些區別。這裡基本是重新構思的故事,甚至主角張無忌也是在很久以後才出場,這證明金庸先生在寫《倚天屠龍記》的時候,整體故事構思上也發生過很多變動,並不是跟前面兩部一起構思完成。
最後,金庸寫的是精英,一旦哪個精英人物有事,另外的人肯定會知道。因此在襄陽城破的時候,郭襄在哪?郭襄為何不跟郭靖黃蓉一起殉難?郭襄只不過見了楊過,便沉迷於愛情無法自拔,不跟家人一起協助守城,對於襄陽的父母不聞不問,這是一大汙點。但是郭襄又是正面人物,所以金庸乾脆不寫這段,來弱化影響。
所以,綜合這些方面的原因,就沒有寫這七十餘年的故事。
回覆列表
寫小說要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戲劇性和藝術性。
《神鵰俠侶》發生在南宋末期,《倚天屠龍記》的時代背景發生在元末。這空白的幾十年恰巧是元朝的歷史,漢人被蒙古族統治。蒙古人將人種分為幾類,處在最底層的就是漢人(尤其是南宋故地的漢人)。
元朝統治的幾十年裡,漢人過得水深火熱,就連刀具,鐵器都要限制。由於蒙古人來自草原,與中原文化格格不入,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但同時又瞧不起漢人。所以制定的法律,儘可能的簡單,只要不影響收稅就行。甚至在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中央集權加強的大背景下,皇帝的權利出現萎縮,相權反常膨脹。進而能控制皇帝的任免。在元朝,蒙古人普遍看不起讀書人,也是唯一一個取消科舉制的朝代,在元朝出現了文化倒退的現象。
綜合政治,制度,文化等方面,元朝出現了大規模的衰退,是歷史的倒退。在漢人為主體的國家,是沒人願意觸犯大忌,去把這段屈辱的歷史寫成小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