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支鉛筆的故事

    1、可以選擇投資平臺的短期標,比如投資1-3個月的標;

    2、可以儘量選擇平臺具有債權轉讓功能的,比如當你需要用到這筆錢,或是發現平臺可能存在著潛在風險時,你就進行債權轉讓的操作,把投資的尚未到期的專案,第一時間轉出去,把資金拿回來。

    PS:有債權轉讓和能及時地進行債權轉讓,可不是一個概念。有可能是兩回事,你有這功能,但是關鍵時刻掉鏈子,不及時、不管用,那就相當於“聾子的耳朵??擺設”。所以當你發現,一個平臺有債權轉讓的功能,但是上面發出的債權轉讓標,都過了一個月還沒有完成,這樣的平臺活躍度就比較低,還是要謹慎投資為好。

  • 2 # 金江的觀點

    老百姓只要家庭有現金節餘,就會琢磨理財,這幾乎算是本能了。

    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儘可能高的收益率,這也幾乎是所有人都想做的事情,也都在做的事情。

    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越大。

    收益和流動性成反比,收益越高,流動性越差,或者說資金的鎖定期越長。

    這裡分享一下我參與的理財產品,風險從低到高排序,分別為:銀行定存、貨幣基金(餘額寶、理財通和小金庫)、指數基金和股票。

    筆者職業玩股,靠投資養活一家人這麼多年了,很穩定,這得益於我前期的財富積累和成功的財富分配。

    筆者將家庭財富分別投在上面列出的幾款產品,其比例如下:

    1、銀行定存佔比20%

    這是百分百安全的資金,不容有半點閃失,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動用的資金。

    京東金融裡有個銀行精選,其中對接了很多地方小銀行,收益率不錯,一年左右的鎖定期基本就可以拿到4%+的收益率。資金可以分配在不同小銀行,單家不超過50萬,確保百分百安全。

    2、貨幣基金佔比20%

    貨幣基金基本上也算是百分百安全了,又兼顧了高流動性。它算是保證家庭財富流動性的頂樑柱了。

    3、指數基金佔比20%

    指數基金也算是高風險理財產品了,畢竟這個會虧損本金,也屬於進攻型產品。

    因中國股市本身位置不高,個股不確定因素又多,特別是近兩年的爆雷頻頻,投資指數基金變的越來越有優勢,畢竟長期來看指數是必然會上漲的。

    筆者重點投資了創業板指數基金和軍工指數基金,也獲益頗豐。

    4、股票佔比40%

    因個人職業的原因,股票投資佔比相對較高。這裡不做過多闡述。

    透過以上的財富分配,基本可以做到既保證家庭財富的流動性,又能做到穩健中求發展。

    最後再加一句,保險也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拿點小錢,以小博大,給家庭財富兜個底是必須的。

  • 3 # 我命由我不由天0A

    現在銀行的活期利息很低,又要考慮資金的流動性。我會選擇券商的國債逆回購參與,股票有行情的話短線參與強勢品種,但要因人而異,時刻保持風險控制。

  • 4 # 小黑看財經

    不請自來。筆者的理財是利用這樣一個資產組合,來保證流動性的:

    第一,在餘額寶內預存3-6個月的生活開支支出,用來用作應急支付款項,保證最初的流動性。

    第二,30%,用作90天的短期理財,用來持續保持較高的流動性。

    第三,30%,用來購買具有轉讓功能理財產品或者是債券類資產,這部分投資同樣有著高流動性。

    第四,30%,用作基金定投,長期持有,獲得市場的長期收益。

    第五,剩下10%用作高風險類資產的投資,賺取一定的投資收益。

    綜上所述,這樣一個資產組合,充分保障了流動性,足以應對自己的一切資金週轉需求,同時也能兼顧一定的收益。

  • 5 # 行者筆記

    想要保證理財的流動性,筆者認為方法有三:一是可以選擇流動性好的理財產品進行理財;二是透過一些理財技巧達到保證流動性的目的,三是透過不同流動性的產品進行投資組合,實現資產合理配置。

    選擇流動性好的產品進行理財

    市場上流動性好的產品很多,比如股票、基金、寶寶類理財產品等。這些產品可以隨時購買隨時贖回,流動性很好。股票、基金等一般交易日15點前贖回第二日資金就可以到賬,餘額寶等貨幣基金一般支援當日贖回當日到賬。如果你的資金可能是隨時要用的,但又想獲得理財收益,不想讓資金躺著睡覺,就選擇這些流動性好的產品。當然像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風險還是比較大的,需要量力而行,不能只追求流動性,而忽視了資金的安全性。餘額寶等貨幣基金是不錯的選擇,只是收益率可能沒有那麼理想,普遍在3%以下。當然也可以選擇靈活存取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有的可以達到3.69%,可以自己在各理財平臺找找類似產品,這樣既保證了流動性也能取得不錯的收益。

    掌握一些理財技巧,定期也可以有流動性

    有人會說,活期產品理財收益太低,想投資定期產品怎麼樣才能保證流動性?其實,透過運用一定的理財技巧,定期也可以玩出流動性,當然這只是相對的流動性,和活期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這裡介紹一個“十二存單法”,假如你有12000元,你可以沒月存入1000元,定期一年,連續存12個月,那麼第二年的時候你就沒個月都有一筆1000元的存款到期,要用的話就可以使用,不用可以繼續存。這樣操作,在第二年的時候,你的存款就有了流動性,而且還享受了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比活期存款的0.35%要高不少。定期理財產品也可以這樣操作,利用“十二存單法”,你的理財資金相對於一次性定期存款或一次性性購買理財產品就獲得了流動性,並且獲得了定期的利息。

    透過資產配置,保證資金流動性

    既要獲得理財收益又要保證流動性,還有一種方法是透過資產配置,保證資金流動性。資產配置前,自己要做好規劃,理清楚短期要用的錢是多少?一年後要用的錢是多少?長期不用的錢是多少?然後將自己的資金分成若干份,短期要用的錢投入餘額寶、貨幣基金或者活期理財產品中,保證要用時可以立刻到賬;一定時間後要使用的資金,比如3個月或一年以後要用的錢,可以購買3個月或1年定期理財產品或者辦理3個月或1年定期存款,保證到期後可以使用並且能獲得相對較好的定期收益;長期不用的閒錢可以配置長期的理財產品,比如指數基金定投、5年期國債等等。總之,先搞清楚自己對流動性的需求,然後選擇對應的理財產品投資就可以了。

    總結

    俗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保證流動性的前提下其實可選擇的理財方式的範圍就變小了,收益可能也不如對流動性無要求時要好。既要保證流動性又要獲得較好的理財收益,我們只能投過一些理財技巧,合理的配置資金才能達到目的。

  • 6 # 財經攻城獅

    錢,流動起來,才能叫錢,不能流動的,或者流動緩慢的,只能叫資產。

    既然能問出這個問題,那說明還是有一些理財知識的。

    如何保證流動性下理財?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流動性的特點:

    保證隨時存取,或者資金佔用時間不長。有收益。保本,不能有本金損失。

    知道了這3點,我們就很容易能夠找到市場上合適的理財產品。

    理財平臺:類似餘額寶的平臺有很多,收益基本都比銀行定期要高,但一定要找正規的大平臺。購買債券:債券隨時買賣,收益按天支付,賣出後第二天就可以取出,在債市行情好的時候,可以購買。購買短期理財:銀行的短期理財就是很好的選擇。還有現在的證券公司,基本也都有短期理財出售,7天到1年的都有。

    結合自己資金情況,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即可減少資金被閒置,也可有一定的收益,何樂而不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區別對方是在聊騷還是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