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永和坊主

    我從五八年看陝西省京劇院的連臺本戲七俠正義王先生演白玉堂手眼身法步瀟灑風度令人驚歎不已又看了他的多出戲如挑滑車,劫皇綱等,真可謂一代宗師,武功了得應該紀念,現在大概很難有人達到此水平了。

  • 2 # 愛跑步的伍銥銥

    先講個小故事。馬連良先生是王老的老師,可見,當年小王的嗓子有多好,是奔著文武老生去的,類似於李少春的那種。後來,小王嗓子蹋中,就專攻武生了。但不管個人怎麼樣,馬先生都是師傅,結果馬先生文革中去世時,他的弟子只有王老和張學津去送行……

    前排:李洪春,後排左起:王金璐(左一)、孫盛雲、傳德威、高盛麟、尚長春、何金海(1981年)

    王老是中華戲校的學生,老師翁偶虹先生稱他是冰雪聰明和勤奮刻苦。冰雪聰明是說王老有當京劇演員的天分。據說,戲校校長看他演黃天霸特像,馬上請楊(小樓)派武生名家丁永利為他說黃天霸的戲,結果沒多久他演的《連環套》技驚四座。除丁之外,宗三麻子一派的“通地教主”李洪春也是王老的師傅。

    至於勤奮刻苦,不能不提王老排《七俠五義》受重傷後的經歷了。按一般人,那是妥妥的殘疾,誰能想到18年後,王老又重回舞臺?迴歸的第一齣戲是《挑滑車》,60歲的老頭兒、近二十年靠邊站,以最吃重的高寵復出,只能讚一句“不愧是條硬漢”!可惜,我等後輩只能從音像資料裡來體會大武生的風采了。

    在戲校時,王老是公認的臺柱子。1937年當選過童伶大王。1954年上海武生大會成為“四大武生”之一。不過,由於受傷及文革的影響,他老人家多年絕緣舞臺,因此對武生行當的貢獻稱不上大師級的。但在傳承技藝上,在精神上對後學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位80歲還登臺獻藝的藝術家是京劇永遠的“正能量”。

    戲說一句,王老近百歲辭世,可見自幼練武、中年樂觀抗疾、晚年熱心傳道授業解惑,是最好的養生秘笈。

  • 3 # 不止看戲

    2016年,王金璐逝世,享年96歲,當時有一種聲音說“這是京劇的損失”,在我看來此話不假。 直到去世前兩三年,他還會堅持練功,60歲還在演《挑滑車》,可見他的功夫和真心。80歲高齡的時候他還舉辦過一個專場演出,當時他還能在舞臺上打“搶背”。王金璐14歲拜了馬連良為師,15歲開始專攻武生,跟李玉茹、宋德珠等搭戲演出,是非常出色,成名很早的小輩兒。 但是要說到王金璐的最難得之處,是1976年以後,他恢復了一些傳統劇目。眾所周知,因為特殊的原因,有一段時間傳統戲沒有在舞臺上演出,這使得一些本身就比較難的武戲消失的更多。目前舞臺上有名的武生演員葉金援的《逼上梁山》《三打祝家莊》等戲就是當時王金璐幫他恢復的。 他教戲的方法很“獨特”,儘管曾經受傷不能演戲,但是恢復之後在教學上他是“口傳心授”“身體力行”。 再說到武戲該怎麼演?他覺得武戲可不是單純的賣弄技巧、在舞臺上灑力氣,他強調武生演員在臺上一定要“張嘴”,要演劇情、刻畫人物。

  • 4 # 魏青衣

    王金璐是京劇武生的泰山北斗,京劇大師馬連良的得意弟子,其短打戲的造詣相當高,是楊派傳人之一,在武生行當裡堪稱全才。

    為什麼這樣說呢,在短打武生戲中能演二百多出,在1937年《立言報》舉辦的童伶選舉中獲得生行的榜首。在1948年他與李洪春組建“共和班”但天津演出,在日夜兩場的狀態下連演三月,並且場場爆滿。

    在1958年的時候他因病養傷,退出京劇界整整18年,但是他在病重的時候,依然沒有懈怠,每日仍舊照常練功,因為本行是武生,需要一系列的動作,在傷痛中練功更為痛苦。

    到了1977年的時候,他重返舞臺,儘管近60歲,但是他的功力不減當年。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王金璐就一直在中國戲曲學院任教授,直到去世前夕,王金璐還堅持在學校上課,培養了無數的戲曲人才。

    沒錯啊,相比於以前那些京劇名家,五六十歲仍然活躍在舞臺上,現代的青年演員三十多歲就退居幕後從教,的確是兩種極大的反差。

    王金璐的一生,雖然沒有馬連良、梅蘭芳等對京劇藝術做出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依舊為京劇奉獻了很多的力量,他對於京劇的熱愛,以及八十多歲還上臺表演武生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戲曲演員們認真學習!

  • 5 # 大先生的故紙堆

    我雖然不是京劇迷,但對於王金璐先生還是非常敬佩的。那是源於小時候的一部電視劇《武生泰斗》,至今都記得那裡面的一些片段,“好角兒,好角兒啊!”劇中的戲迷不斷對武生林玉昆父子的精湛演技發出痴狂的喊叫。

    這部電視劇當時可謂風靡一時,梨園內外,舞臺上下,兩代名優的苦鬥,悲歡離合的哀歌,——生動的題材和跌宕的情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真接地氣,不像現在電視劇不是在裝,就是在騙,滿屏小鮮肉和玻尿酸,毫無演技可言。那一輩人真可以稱得上是老藝術家,他們並沒有把自己的演出僅僅滿足於敘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而是俗中求雅,精雕細描,為觀眾提供了一部色彩豐富飽滿、文化品位較高的佳作。

    《武生泰斗》陣容強大,群星薈萃,王金璐、李丁、朱旭、田春奎、孟慶良、方舒、呂齊、李明啟……個個都是老戲骨,不論擔任主角、配角,或只是“龍套”,都能各顯神通、盡情發揮,栩栩如生,京味兒極濃。

    王金璐出演《武生泰斗》是已年逾七旬,他扮演的林玉昆,臺上功夫依然不減當年,令戲迷大飽眼福。更難得的是,他從京劇戲臺第一次“下海”走上熒屏,竟把生活戲演得如此真切、如此動情。他演的林玉昆剛毅耿直、江湖義氣、古道熱腸、嫉惡如仇,對藝術執著追求,生動詮釋了一位富於傳奇色彩的武生泰斗形象。

    王金璐1919年出生於北京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11歲進入中華戲校學戲。1937年獲得北京《立言報》舉辦的“童伶選舉”武生部的冠軍。曾多次與老一輩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同臺演出,是當時最有成就的武生名家之一。1963年在演出時嚴重受傷,可他憑著對京劇事業的執著和熱愛,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積極治療,努力康復,終於在傷病18年後年逾60重返舞臺。

    上世紀90年代,王金璐藝術生涯70週年紀念演出。這位已是80高齡的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老藝術家還披掛上陣,帶領弟子演出了京劇名戲《長坂坡、漢津口》、《林沖夜奔》等。八旬高齡,尚能演出高強度的武戲,為京劇界罕見。

    2011年,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全國政協京昆室和北京市振興京劇崑曲協會在京為德高望重的18位著名京劇藝術家頒發終身成就獎,王金璐先生位列其中,其他人包括:趙燕俠、杜近芳、吳素秋、李慧芳、王則昭、譚元壽、梅葆玖、李世濟、張春華,為京劇傳承作出特殊貢獻的李金泉、趙慧秋、李元春、李韻秋、李榮威、江新蓉、遲金聲、馬崇仁等。

  • 6 # 祥284316006

    王金璐先生,長壽的老藝術家,第三代大武生的代表人物。但其藝術怎麼定性和誰比,如,高盛麟,李少春,厲慧良,張世麟,待,可能還有些差距,作為大武生,王老有猴"戲嗎?,有勾臉大武生戲嗎?武淨戲演過嗎?判戲會嗎?如果均沒有,可稱作為大武生並不全面,留給後人的精典劇目是哪幾齣戲,並不明鮮,作為 笫三代大武生,高盛麟可稱<高派>李少春可稱<李派>厲慧良可稱<厲派〉,張世麟可稱<張派〉王金璐,武生表演藝術家,京劇教育家,長壽老人見多識多,晚年演了電視劇(武生泰斗),便稱為武生泰斗吧!。

  • 7 # 手機使用者59816061894

    王先生上世紀五十年代曾在陝西省京劇團工作,我當時也在西安,有幸多次看他的演出。有千里走單騎,長坂坡,七俠五義等。那時他的武功太棒了,至今記憶猶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出車禍後是不是不能隨意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