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
2 # 國泰我安1
謝謝!我個人認為關於書聖王羲之的字自古以來就留下了老一輩的推崇來教育孩子:”王羲之的字,以熟而已”,也傳說關於王羲之對自己的字雖好而不滿足,周遊四方追求學習目標的一些傳說,如果有王羲之的書法理論知識的話,我個人認為不可能是他自己的論述,可能是後人的編纂吧。
-
3 # 只苦無人可入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不管是誰說的理論,
只有實踐出真知,
實踐檢驗真知,
實踐解真知。
-
4 # 子衿書法
現存的王羲之書法理論,和他的書法作品一樣,沒有一樣是真的。
王羲之的書法理論,比較著名的有《筆勢論十二章》,《題衛夫人筆陣圖後》,《用筆賦》,《書論》,《記白雲先生書訣》等。這些作品的年代都非常早。如孫過庭《書譜》中記述的《筆陣圖》和《筆勢論十二章》,至少在唐代以前就已經有的。孫過庭對這兩件作品也作出了鑑定,認為不是出自王羲之之手。他對《筆陣圖》所說的東西還給了具有啟發學習作用的評價,對《筆陣圖》只是存疑,並不完全否定。但對《筆勢論十二章》,則用“文鄙理疏,意乖言拙“來直接否定是王羲之所作。
《記白雲先生書訣》,寫的是王羲之記述一個叫天台紫真的仙人傳授給他的書法秘訣。更加的虛誕。《書論》中論述的用筆方法,則和王羲之的筆跡用筆完全相背。估計《書論》的寫作年代,是在晚唐以後。藏鋒的興起,始於顏真卿。在王羲之的作品中,很難見到他有藏鋒的用筆。《書論》自然就不可能是王羲之所作。《用筆賦》出現的年代可能是最晩的。前面的作品,尚還能見諸於其他人的書法論述中,或引用其語,《用筆賦》在唐代以前的書法理論中,沒有隻言片語提及。假如是王羲之作,多少都會被人提及。由此可知,這也是一篇託王羲之名而寫的。
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他關於書法上的每句話,如果真有,都是後人想要探知他筆法的秘鑰。但事實很無情,他沒有寫過這方面的書籍。或者寫了,沒有被人發現。
-
5 # 千千千里馬
但是,王羲之之前的書法理論都是關於隸書的書法理論。
王羲之不可能寫隸書的書法理論。因為他一生在意的是楷書、行書和草書。
王羲之只是覺得這樣寫字方便快速,所以不可能寫理論報告,總結自己的書法經驗。
因為王羲之時代,書法還是一個隸書的時代,還沒有從隸書進入楷書。
南北朝時代,有了書法欣賞的理論。
唐代開始,楷書、行書和草書成為書法主流的條件成熟,所以,隸書就完全退出書法實用領域了。
這時候,確實需要書法理論。比如張懷瓘、孫過庭就非常重視書法理論了。
這時候,也是委託王羲之書法理論的開始。
應該說,五代宋初是委託王羲之書法理論的濫觴。
比如說什麼永字八法,應該就是這個時代產生的。
所以,王羲之的書法理論,根本沒有,要有,就是他的《蘭亭序》書法作品。認真學習、臨摹和研究《蘭亭序》,與《蘭亭序》對話,你就會明白王羲之的書法理論了。
當然,後世的所謂王羲之理論,雖然不是王羲之寫的,也不是王羲之的口授,但是,也符合學習王羲之體系的書法,我們還是應該重視這些理論。
-
6 # ycW餘長文
這個話題,就讓我們去看看古今書法理論家們,對這個話題是怎麼看的,
唐人孫過庭、張彥遠、徐堅。宋人朱長文、陳思。明人汪挺、項穆。清人馮武、今人沈尹默、餘紹宋等。對以下書論看法各異。一,《自論書》二,《題衛夫人筆陳圖》後。三,《教子敬筆論》四,《書論》,五,《筆勢論十章》六,《筆勢論十二章並序一》七,《用筆賦》八、《天台紫真傳授筆法》。
在這八篇中《歷代書法論文選》只引用了,二、四、六、七、八篇。不少學者認為,這些論文不是王羲之本人所著。或為南朝人所偽託。雖然不能肯定是王羲之親自所寫。仍然有歷史價值或學術價值。
按理說,真與偽之間,是應該建立在可信度上的。王羲之書論是有可信度的,如:《自論書》、《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書論》。這些著述都是經過虞世南、歐陽詢、張彥遠精確鑑定的。其他各篇也不能一概否定。
有一句話說的有道理,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據說:顏真卿就得到了王羲之書論的真傳。
-
7 # 沉鉤釣月
關於書法 未見有王義之留下過什麼有據可證的理論 世問所傳都是些文鄙理疏 枯意難明 玄乎其事的途說 無疑為有些後人杜撰 強加在王義頭上 況且那些所謂理論把寫字玄秘甚至雜技化 不符合自然書寫的規律 無益於書法傳承
那些所謂的理論 比如什筆勢論等類似於太極拳的什麼隔空打牛等等神秘玄化某種事物的江湖左道
臨帖 勒練 多看是書法從習的不二之道 沒有什麼投機取巧的理論和什麼秘法能速成
-
8 # 六品堂旗艦店
傳為王羲之的書論著作有以下數種:
《論書》見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佩文齋書畫譜》卷五收人,題為《自論書》。《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始見於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後宋陳思《書苑菁華》卷選人,《佩文齋書畫譜》卷三收人,題為《題<筆陣圖>後》,並注云出《王右軍集》,近人餘紹宋《書畫書錄解題》雲:“其文亦甚凡近,就此書後詞氣觀之,當亦六朝時人所依託。”《書論》,見宋朱長文《墨池編》,《佩文齋書畫譜》卷五收人。
《筆勢論十二章並序》見《墨池編》與《書苑菁華》,兩本互異。《佩文齋書畫譜》卷五收人,然孫過庭《書譜》曰:“代傳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鄙俚疏,意乖言拙,詳其旨趣,殊非右軍。且右軍位重才高,調清詞雅,聲塵未泯,翰牘猶存。觀夫致一書,陳一事,造次之際,稽古斯在。豈有貽謀令嗣,道葉義方,章則頓虧,至於此! 又云與張伯英同學,斯乃更彰虛誕。若指漢末伯英,時代全不相接,必有晉人同號,史傳何其寂寥!非經非訓,宜從棄擇。”
這些書論雖備受質疑,但是假託聖名的人離其王羲之的時代應該不會太遠,不然也不會被唐代書論大家收錄在內。王羲之的書論真假實在難辨,書法界目前也沒有定論。王鎮遠先生說,上述書論中較為可信的是《論書》一則,因為除了見於唐張彥遠的《法書要錄》外,還見於孫過庭的《書譜》,雖文字略有異同,然大體一致。
-
9 # 狂喜淡墨a
王羲之為影響至大書家,其理論之言辭,不是很多,僅有“筆勢論”亦稱“筆勢論十二章”,唐孫過庭於“書譜”言其出於偽託,其言無考據,故今人視為王羲之真言。
共一卷,此編凡:創臨,啟心,視形,說點,處戈,健壯,教悟,觀形,開要,節制,察論,譬成十二章,
此十二章言作字之法。
後有《佩文齋書畫譜》題作“筆勢忙十二章並序”,
又後,收於《墨池編》,《書苑菁華》,《說郛》,《漢溪書法通解》。
其論,皆為意境,可望不可及,其論玄幻,而正為晉風玄風之勢。此為書妙於意會不能言,即是言說,亦乃如書聖之深遠之想象,超拔杰特之靈,晉風一如啟開文風書風之洞門。
讀其論,境界有新,可參考之,不可深究,若是探幽,尚可,若此過及,千艱萬難之無窮盡。拙見解。
至於真假,不是吾儕所能妄斷。
回覆列表
王羲之沒有多少專門的書法理論,《筆勢論十二章》據說是王羲之所做,但這個是唐代才開始流傳的。如果說是王羲之的,也可以,如果說不是他的,但都是圍繞王羲之書法思想寫出來的,或者是王羲之書法思想的總結因為王羲之的書法理論並沒有系統的體系。這個筆勢論十二章只是圍繞用筆等做了一些闡述,但現在的文獻都認為是王羲之所做,加上唐代流行王羲之書法,也不能排除是後人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