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姝言學育兒
-
2 # 小韭漫談教育
孩子的叛逆,是一定與家庭和父母密切相關的。這個話題比較長,也比較沉,簡單說下我的想法。
之所以感覺現在的孩子叛逆的多,我想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
過分寵溺孩子大部分家庭還是獨生子女狀態,畢竟二胎的開放政策還沒多久;即有二寶登上家庭舞臺的,作為家裡最小的也是極受寵的。
而當初獨生子女作為家裡的至尊寶貝,簡直比眼珠子還重要,寵溺孩子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孩子養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說一不二就成了習慣。一旦家長的說與做不合他意,必定就出現了孩子叛逆現象。
40-50年前,大多數家庭都有四五個以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老大帶老二、老二帶老三長大的,孩子多了父母也沒有精力過分寵愛哪個,頂多就是重男輕女的傾向嚴重一些而已,通常只有受寵的那個會侍寵生嬌而忤逆父母,其他的孩子不會有這個毛病。
父母的期望值太高這個時代的父母大多數都比較焦慮,也許是因為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也許是因為生活壓力的原因。
當焦慮的父母遇到不諳世事的孩子,一定會產生矛盾的火花。每家都只有一兩個寶貝兒,被父母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很多父母自己沒實現的願望,被寄託到了孩子的身上。
讓孩子的所作所為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值時,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叛逆。其實是孩子錯了嘛,也真不見得!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青春期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逐漸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而此時父母並沒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不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
當父母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得不到孩子的積極迴應時,就覺得孩子忤逆了自己。
比如,我小時候的願望是做個救死扶傷的醫生,但高考成績不好,我的願望破滅了。於是我把這個希望寄託到兒子身上,娃兒爹曾為此嚴肅的跟我談過,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
我也曾無數次的試探過兒子:如果能做個外科一把刀,多威風啊……但兒子小時候生過幾次病住過院,對醫院的感觀極差,對我的說法向來不置可否。
直到前幾年醫患關係緊張時,我宣佈:將來你喜歡什麼職業就考什麼院校,不用做醫生了。娃兒無比慶幸的拍拍胸口說:太好了,終於不用面對那血淋淋的現實了……
這時我才真切意識到,孩子當初有多麼不喜歡我對他的安排,只是他還小,不懂得反抗!
不要把家庭瑣事變成權力爭奪戰其實在生活上,很多時候父母應該是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去做什麼。
比如,中午吃完飯,我要求兒子洗碗。他可能會拖到晚飯前都不洗,那麼我就不做晚飯。他不怕餓,那就拖著。我不嘮叨也不吵,只用實際行動表態向他表明合作是雙向的。
又比如,我從不要求兒子把要洗的髒衣服放在浴室的盆裡,但我只洗盆裡的衣服,他房間的我決不會主動去拿。他只要遵守我的遊戲規則,生活中就沒有什麼矛盾了呀。
後來我才知道,我這是“正面管教”的方式之一。只是我當時還不太懂這些,教育孩子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而已。
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嘗試在做某些事,但家長看不慣,於是矛盾產生。
《正面管教》裡有個說法叫“共情”,意思就是想孩子之所想,讓自己和孩子同頻道,只有處在“共情”及同頻道的情況下,才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那麼生活裡的矛盾就會少了,也不會出現叛逆的行為。
家長應該少一點參與意見,指點江山的行為。事情該做還是不該做,其實孩子心裡是有數的。有時候你越是阻止他,他越就想去做,家長應該學會看淡一些。
家長不必總是在有意無意地宣佈主權,也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債權人的角色,更不要沒主題地嘮叨,這些都是令年輕人反感的行為。
-
3 # 歡喜小兒郎
叛逆的孩子確實和父母的行為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舉個眾人皆知的例子,成龍和吳綺莉的私生女從小就叛逆,不好好上學,和母親對著幹,喝酒紋身,甚至出櫃哪一件事情都夠震驚世人,可謂是叛逆的典型。
可說起她是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人人都知道是因為父親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母親心性高傲,不聽勸阻執意要生下女兒做籌碼。這樣一對名人男女,生下孩子確給不了她一個完整溫馨的家,試問誰的心理會平衡?她無法排遣自己內心的苦悶,也不能理解大人之間的糾葛和爭鬥。只有用叛逆來宣示自己的存在和不滿,在叛逆的行為中,她才能證明自己,甚至發洩鬱悶,有一絲報復的快感。
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說過,那些少年罪犯,大都來自父母離異或分居的家庭,而且他們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都很粗爆,動輒打罵,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找不到溫暖,只能有樣學樣,到社會上去流浪犯罪。
還有一種家庭的父母,雖然表面看來知書達理,溫文爾雅,可是他們為了讓孩子成才,對孩子實施的是嚴苛的家教,雖然他們不經常打罵,可他們也是不苟言笑,經常的說教指責對孩子也是一種無形壓力,這樣很容易培養一些“隱型叛逆”的孩子,前一陣的北大學霸弒母安案,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做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終身學習,對自己的孩子要做到:
1 生孩子之前,要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如果沒有能力,就不要倉促勉強去生。
2 孩子出生以後,夫妻和睦,家庭溫暖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3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可以任意打罵,要尊重他們,給他們自由發言的權利。
4 一旦孩子犯了錯,家長要有耐心陪他們改正,而不是一味指責和打罵。
5 對那些性格內向和不善言辭的孩子,父母更要給予更多關注和愛護,因為他們如果叛逆,後果往往更為嚴重。
為人父母,並不簡單,但也不必畏懼,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我們用愛心耐心平常心對他們就好。
回覆列表
嗯,差不多都有父母的處理方式有關。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像小綿羊一樣聽話,如果發脾氣或者不按照家長的安排做,都統稱叛逆。
叛逆這個詞不是消極詞。應該是一個積極向上的詞。是一個孩子思維方式、性格養成、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出現反抗期,就是自主意識發展的高速時期。這個期間家長如果能靜下心來好好傾聽,積極引導。對孩子以後的身心發展很重要。
1.2-3歲一般出現第一個叛逆期。主要表現幹啥都不要,不行,大哭,打人等症狀。現在階段孩子比較小,也不會委婉的表達自己。所以看起來很剛。很多父母就受不了,非得糾正過來。其實是完全錯誤的。我建議多看看孩子拒絕的背後到底是喜歡什麼。儘量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來。
2.再就是比較重點的青春期。
青春期為什麼會叛逆?首先身體飛速成長。學習壓力,精神壓力,時代飛速發展與父母的代溝很大,孩子對自由權,獨立權有更高的需求等。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統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於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做一個用心的家長,相信孩子。接納孩子。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正確度過叛逆期。
祝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