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31253402538

     許多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把握不準對學生“愛”與“嚴”的尺度,不是對學生愛得太過份,愛得太隨便,失去師之尊嚴,就是束得太緊,管得太死,以致學生“談師色變”

    ,做到愛中有嚴、嚴中滲愛,是我們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問題。

      一、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  

    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則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

    ,他的座佑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

    有經驗的班主任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意識到班主任教師是真心愛護他關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的幫助,還是嚴肅的批語甚至是必要的斥責,學生都會樂意接受。這就是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相反,如果班主任沒有取得學生的信任,那麼即使你教育目標正確,教育方法科學,教育也無法達到期望的結果。因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既是老師作用的物件,又隨時顯示一種“反作用”

    二、班主任對學生的嚴  

    在育人實踐上,一些

    班主任老師對“嚴”的曲解、誤用令人深思。在他們那裡,“嚴”演變為體罰和變相體罰。心雖善,動機也好,但嚴而無格,愛必蕩然無存,再不是“嚴是愛”的範疇,而墜入了“嚴為害”的泥坑,學生的自尊、人格、上進心被“嚴”的霜風冷雨擊碎。心靈受創傷,心理被壓抑,久而久之將形視“師”如仇的逆反心態。這種“嚴”

    ,於事無補,於人無益,是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隱性扼殺。真正的嚴應該是:  1、嚴而不厲

    任何時候對學生嚴格要求都是正當必要的。缺乏嚴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對學生不負責任。但嚴格不等於嚴厲。嚴厲意味著班主任態度的強硬、武斷和偏執,嚴厲會使孩子產生懼怕、退縮心理。久之,學生依賴性、神經質、故意……等不良心理都會滋生。因此,班主任對學生的態度應該是嚴格,而不是嚴厲。  2、嚴而有格“格”就是範圍、分寸。班主任對學生的要求嚴但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嚴要有分寸。同樣的錯誤——作業未做,一慣表現好一學生未定一定有其客觀原因,而普通學生就很難說了。班主任對待這樣的學生,就不能簡單、草率批語完事,而要採用不同方法去嚴格要求學生,這個不同方法就是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常生活中兄妹間感人的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