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紅兵
-
2 # 探路帝
飲食本身是人類生活的基礎部分,上升到文化層面來講,應該是很大一部分人對這類飲食特點的推崇和繼承,我覺得更偏向於儀式感。
-
3 # 璀璨星空64991
前者比較重要一點,因為首先它是親民的,決定人的食慾和解決飢餓的重要方式。後者只是一個空盒,華而不實也沒有什麼作用。
-
4 # Hello字先生
飲食成為一種文化既表現在做法、色香味上,也體現於形式感和儀式感裡。
烹飪、上菜、用餐,這些每日重複的行為,隱藏其中的,是我們予以生活的一種態度,一個社會的飲食走向多樣化、精緻化,在飲食上便會造成食材、做法、用餐禮儀、觀念等諸多方面的分化,促使飲食往分化、複雜的方向發展,使得飲食成為一種文化。
我們生活在一個飲食文化極其精細講究的國度,即使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飲食,也有大大小小各種門道。對於吃,我們華人是很自豪的,橫向來看,我們有八大菜系,縱向來看,我們既有宮廷菜餚又有農家美食。我們早已對這種精緻的文化習以為常。可是啊,在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也就是俗稱的“黑非洲”地區,直到工業食品流行以前,人們一直是把高粱、小米和蕃薯作為主食的,他們一年到頭也沒什麼好吃的,而且不僅是勞動人民,統治階級也是這麼吃的。他們既不像我們中餐,有這麼多的調料和烹飪方式,也不像西餐,有一整套的用餐方式,比如一頓飯從開胃菜開始,到甜點結束。
吃什麼、怎麼吃、誰負責做飯、與誰一起吃、什麼時間吃、使用什麼餐具、遵循什麼就餐禮儀等等,這些飲食習慣中的基本行為,其實都折射著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經濟條件。
在複雜的烹飪技法這一點上,中國似乎更特別一點,從宋朝以後直到明清,中國連百姓吃的東西都不那麼簡單。舉一個近一點的例子,上世紀50年代,有人對比研究中國和蘇格蘭普通人民的生活,發現“中國最貧窮的階級似乎也比蘇格蘭同等階級能更好地理解食物製作的藝術”,蘇格蘭勞工的早餐是粥和牛奶,午餐是麵包和啤酒,晚餐又是粥和牛奶,他們從未享用過複雜的菜餚,甚至沒有達到中國同等階級的中等水平。眾所周知,中國菜是人類飲食的一個高峰,古迪也在這本書中說,中國菜餚可以說是所有菜餚中最複雜的一種,值得專門分析。中國菜有“菜系”之說,無論分“四大”還是“八大”,總之地區分化是一個顯著特點。北宋時期,市民生活繁榮,餐飲業發達,在首都開封,餐館能夠提供各式各樣的地區菜餚,既能滿足平民,也能迎合上流人士的需要。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圖》,這是一幅反應宋朝人生活的長卷,而這個畫卷裡所呈現的經營餐飲業的店鋪就有四五十家之多。都城的這些地方風味餐館似乎構成了各類菜系的基礎,較高階的菜餚被劃分為菜系。這些菜系不止具有富人的特色,還透過餐館進入大眾的生活圈。
平民如此,宮廷菜餚當然更加精緻。宮廷本身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組織,為了給宮廷人員準備日常用品和祭祀用品,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比如在明朝,御膳房人員最多時有6000人,少的時候也有3000人。就階級和菜餚而論,在等級制中的位置越高,社會聯絡就越廣泛,視野也越開闊,所以宮廷高階菜餚常吸納來自較低等級,以及外國的烹飪元素。高低菜餚之間又互相影響,中國菜也就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有學者總結中國菜餚精緻化、高階化的過程,提到了幾個決定性條件,這些條件其實對於上面講到的阿拉伯菜餚也適用。首先肯定是農業和商業的發展,比如新農作物品種引進、耕作技術提高等等。第二點是國家強盛,在宋朝,菜餚的發展是國家時運帶來的,是大都城的產物。複雜的菜式肯定不是從單一地區發展起來的,它需要外來的原料以及各式各樣的食譜,只有大都城能綜合這些因素。最後一點跟人有關,菜餚的發展需要一夥善於評論和喜愛冒險的食客,不僅包括宮廷貴族,而且包括範圍更廣的精英人士,主要官員和商人。而且這幫人要對吃這件事抱有熱情,就像一位評論家說的,“窮人吃是為了活著,富人活著是為了吃。”
在思考完“吃什麼”、“怎麼做”和“誰來做”的問題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食物端上餐桌以後,“參加者是誰”和“遵循什麼禮儀”的問題,實際上,這兩件事也可以合起來理解為一件事:在等級制的社會,禮儀定義著用餐者的身份,有時它本身就是地位的象徵。
禮節儀式是人類向文明邁進的一個標誌,它意味著我們拋棄了內在的野性,從自然中區分出來了,其中涉及飲食的禮儀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人類學家埃德蒙•利奇曾說過:“無論何處,幾乎任何禮儀在儀式過程中的某一階段都牽涉到吃和喝,而與之有關的食物和飲料決不是隨意安排的。”儀式和禮儀一般出現在共餐的場合,在所有人類社會中,吃飯這個行為本身有一些集體性的特點,准許某人坐到餐桌邊和自己一起進餐,本身就是一種友善的表示,但不同的儀式卻有不同的內涵。
複雜的飲食總是和複雜的文化結合在一起。
-
5 # 李大姐廚房
飲食文化是在餐飲方面人們對與飲食有關的方方面面所形成的一種共同的觀念。大至每一個國家,小至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華文明5000年,飲食文化淵遠流長,在這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飲食文化,有針對美食做法的,有針對菜品本身的,有針對餐具方面的,也有針對吃飯的形式和儀式的。他們不分主次,百花齊放。飲食文化之美食做法。中國飲食分煎、炸、烹、煮、蒸、烤、炒,講究色、香、味、形,又有四大菜系魯菜、川菜、蘇菜、粵菜。飲食文化之美食。餃子代表了團聚團圓,每當團圓時刻都會想起來吃餃子。月餅也代表了團圓。端午節要吃粽子,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的大詩人屈原。出門餃子回來面,餃子形狀長得像元寶,吃餃子寓意著出門之後發大財,吃麵預示著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回來。生日的時候要吃長壽麵,同時要加兩個雞蛋,代表著能夠長到100歲。飲食文化之餐具。筷子不能直插在碗裡,給別人筷子時不能一根長一根短,筷子必須是一頭方一頭圓,代表著天圓地方,給客人盛飯不能用邊緣有破損的碗。
飲食文化之形式和儀式,吃飯時不能敲碗,吃飯時應該長輩先動筷,夾菜時儘量夾自己身邊的,不要在菜裡面翻來覆去,敬酒時酒杯要低於被敬人酒杯邊緣。
-
6 # 愛臭美的大橙子
飲食文化本身就包含了食物的選材、烹飪工藝、味道、擺盤成型,同時也體現在吃過程中的形式感和儀式感或者各種風俗民情。
要說兩者誰更重要,只能說飲食文化本身就涵蓋了這兩方面,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吧。
從整體上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
中國飲食不但講究色香味俱全,而且還有滋補養的特點,伴隨社會的發展,菜式越來越豐富,吃法也是越來越多樣。吃還是人們聯絡感情、社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交際應酬活動也多在餐桌上完成。這裡就更多的涉及到了吃的形式感和儀式感了。再比如有些國家吃飯之前需要做禱告,長此以往的儀式也是一種飲食文化,還比如春節吃湯圓,中秋吃月餅,不同節日有不同的代表食物,而且吃飯時有不同的儀式,春節吃飯時放鞭炮,中秋吃月餅時賞月,吃生日蛋糕要吹蠟燭,這些也是不能抹去的傳統習俗的一些儀式,所以說兩者相輔相成,同等重要。
回覆列表
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中國飲食不但講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養、補”的特點。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菜式越來越豐富,吃法也是越來越多樣。吃還是人們聯絡感情、社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交際應酬活動多在餐桌上完成。俗話說就是填飽肚子,就是一個“吃”字。形式比較原始,只解決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