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爸修行吧

    寶爸寶媽們一定希望孩子以後能找到離家最近的商店去買回需要的東西,等他們足夠大的時候,希望自己看著地圖就可以找到想去的地方。這些都是空間感帶來的益處。 

    就目前來說,小寶寶用積木搭一所大房子,或者走出一個迷宮,這都是空間感覺在起作用。

    很多遊戲都是在幫助孩子們樹立對空間的概念,其實日常生活的點滴都能貫穿空間感的培養。

    很多研究證明,男孩子的空間感要強於女孩子,但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等他們足夠大的時候,希望他們自己看著地圖就可以找到想去的地方。

    空間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對空間和距離的感覺,會影響孩子將來的職業選擇。當然,一個人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個空間感強的人,他選擇做建築師、工程師或從事航空職業的機會會更大些。往近一點說,空間感有助於孩子們學習數學和自然科學;往遠一點說,空間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最起碼,能幫我們在擁擠的停車場裡找到自己的愛車。還能幫我們看懂地圖,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分享下我家怎麼做的,我家小主2歲半

    1、和孩子一起回家的時候,問問他,我們該在哪裡拐彎?往左往右?對孩子熟悉的地方來說,這是一個有趣的帶路遊戲。

    (目前孩子可以簡單帶路)

    2、把東西南北的概念講給孩子聽,在和他一起走路時,你告訴他現在正向南走,如果向右轉彎,是什麼方向?

    (現在基本上可以偶爾分清左右,東南西北還有點高深)

    3、和孩子在外面散步時,看到自己家的窗戶了,讓他猜一猜,每扇窗戶後面是哪一間房,他自己的小房間在哪個窗戶後面。

    (這個對我家小主還有點難,不過踐行中) 

    4、經常和孩子做一些有利於發展空間感的有趣遊戲,諸如搭積木、摺紙、拼圖等。

    (不僅培養孩子空間感,還能共享親情時光。關於怎麼陪孩子玩的更開心可以看我以往的問答)

    5、在家或者戶外有條件時帶孩子做鑽洞、鑽桿遊戲,讓孩子有高低空間感

    (目前我家小主這關已過,通行障礙知道彎腰低頭、爬行透過。耍賴坐地上不起不算)

    6,有機會可以讓孩子愛上攝影,在拍照的過程中,孩子就會用心觀察,確定中心,大點了還會調節拍攝的角度,遠近,對空間的想象力就會逐漸發展起來。

    敏銳的觀察力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建立對周圍事物關係的基礎。祝好!~

  • 2 # 墨仔媽媽育兒

    蒙特梭利發現了0-6歲的寶寶具有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其中就包含空間敏感期。

    什麼是兒童的空間概念著名教育家孫瑞雪講到:兒童透過物體的位置探索空間,透過物體的運動探索空間,還透過彎曲的視界探索空間,透過不在視界中的物體探索空間,他們由此得到空間感,從而形成空間概念。

    通俗的來講就是:兒童會透過某個客觀物體本身的大小、運動軌跡的變化、速度的快慢變化、位置的變化等來判斷空間。

    這是很神奇也很科學的一個發現,嬰幼兒出生時以為自己和世界是一體的,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的不斷髮育,他們漸漸的明白這個世界是立體的,是相互獨立的,從而把自己從“混沌一體”的感覺中剝離出來。

    什麼是兒童的空間敏感期

    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敏感期到來時,她會自發的熱情的積極的去重複這個事情,直到他把這個事情弄明白了搞清楚家了,並完成內化,他才會心滿意足,進去下一個敏感期。所以說,每個孩子都是充滿激情和探索精神的“小科學家”。

    在空間敏感期裡,寶寶會自發的開始探索,做一些扔東西、爬高上低等行為,而且是不斷重複的,毫不疲倦,大人看起來很無聊很單調,但是對於寶Bora說,特別有趣。

    寶寶空間敏感期的發展歷程

    寶寶對空間的探索是循序漸進的,一步接一步,大致會經歷這樣的階段:

    開始用手抓住大人遞過來的搖鈴用手夠到掛在眼前或擺在前方的玩具能夠精準的抓住擺在不同位置的玩具開始扔東西,鬆開手看東西掉在地上把東西向前扔,看東西掉在更遠的位置把東西塞進沙發底下、桌子底下等一切縫隙摳洞洞、開盒子、拉抽屜、翻包包把櫃子裡的東西扔出來把高處的東西撥拉下來把東西裝進盒子、櫃子等到處爬行自己轉圈圈搭積木壘高高,再推倒對狹小空間感興趣,鑽縫隙鑽桌子、凳子躲貓貓、藏東西開始爬高,爬床、沙發、窗臺站在凳子等一切能爬上去的物體上上樓梯下樓梯、爬斜坡再跑下來從高處往下跳

    以上這些探索行為都是寶寶在探索空間,他們能夠用自己的感覺體會到空間的大小、寬窄、高低、距離的長短、速度的快慢。

    正是有了這些探索,他們才能順利的跨過障礙物,精準的判斷距離,在腦子裡形成立體的思維,空間感強的孩子,以後學習幾何會更輕鬆。

    我家寶寶最近處在爬高高的階段,一個不留神,他就爬到了椅子上,再爬到桌子上,最讓我腿軟的事情是,看過爸爸站在梯子上修理燈泡以後,每天要爬高高修燈燈,站在兩米多高的梯子上晃呀晃,非常開心,我自己卻“心驚肉跳”,只能緊緊抓住梯子,隨時做好接住他的準備。

    如何幫助寶寶度過空間敏感期

    現在越來做多的家長知道了敏感期這個概念,也知道他的重要性,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的敏感期到來時,可以這樣做:

    1、學習該敏感期到來時孩子會出現的行為,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

    因為有的行為可能會特別考驗家長的耐心和承受能力,比如,扔東西,拿到什麼扔什麼,家長要不斷跟在屁股後面撿東西,再比如:爬高上低,一般家長都會立刻把孩子抱下來,看著心驚膽戰,深怕孩子摔下來。

    2、提供安全、適合的環境讓寶寶自由發揮

    敏感期來的時候是擋也擋不住的,即使強行壓制住了,有的敏感期也會在未來某個時候再次出來“刷存在感,找補”,比如,口腔敏感期,最典型的行為就是吃手,但如果制止寶寶吃手,有可能會出現上了幼兒園咬人、吃手的行為。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提供相應的環境,確保大原則的安全,把危險的物品收拾起來,比如,寶寶開始翻箱倒櫃了,我們可以把藥品、易碎的、價值高的物品統一收起來,在抽屜裡放一些紙盒子、瓶子之類的物件,讓他盡情的拉抽屜關抽屜吧。

    3、不要呵斥寶寶,批評寶寶,隨意貼標籤

    有種理論是這樣的:別讓他扔東西,扔習慣了就一直扔了,一開始就要制止!要教育!再不行就打手,扔一次打一次!

    事實是:處在敏感期的寶寶,你越不讓他幹啥他偏要幹啥,扔東西的五六個的小寶寶能聽得懂大人的長篇說教麼?他只會透過大人的反應來確認這個行為挺好玩,下一次,他就會為了看到大人生氣而故意扔東西,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別理他”,等寶寶到了一歲半以後,再開始為他立規矩。

    只要寶寶在敏感期裡充分的“折騰夠了”,他自然而然的就順利度過了。這不是大人所認為的“調皮搗蛋”、“不省心”、“傻大膽”。

    4、提供相應的玩具增加寶寶的探索樂趣

    家長可以在寶寶出現相關的探索行為時提供一些玩具,比如:

    寶寶爬行的時候提供紙箱子做的隧道、斜坡、樓梯、寬闊的不同材質的場地。寶寶摳洞洞的時候提供一些洞洞書、拼插玩具、蒙氏教具。寶寶爬高上低的時候可以帶他去遊樂場,畢竟遊樂場的設施更齊全更有挑戰性。

    諸如此類的方式很多,只要家長細心觀察,並願意動腦筋想辦法。

    空間敏感期度過以後,還會有其他敏感期相繼到來,比如秩序敏感期,爸爸媽媽們,做好準備了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鼓峰戰役,蘇軍為什麼不缺人、武器,就缺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