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過的尾巴

    其實吧,連我都感覺劇中的矛盾有些巨大化了。本來是一部都市情景劇,好像活生生弄成了虐劇。劇中演員演技是肯定的,都是實力演員,但這部劇總讓我感覺有些脫軌了。在前幾集的時候蘇家的那幾個人都可以接受,播了大半後,我的感覺就是過分了,倪大紅這個老戲骨,編劇把所有的老年人的缺點全都寫在他身上了,活生生一個“惡人”啊!不是,有點想告狀的“小人”。再怎麼說他是一個父親,這層矛盾有點過火了吧。我在彈幕上看到好多罵語,這其實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沒有像罵聲一樣難看,大家應該只是被矛盾激化了,有罵聲是正常的,說明這部劇正在被討論,正在被回味,現在還沒有結局除矛盾過火之外其他都可以,希望這部劇可以更好。

  • 2 # 展翎

    如果沒有經歷過社會人心的險惡,你永遠體會不到人性的黑暗!

    如果你還保持著最初的童真,那我只能祈禱你好運常在,活的安然,不被傷害!

    沒有人會諸事順利,總有家庭的瑣事,工作上的磕絆,社會上的矛盾等待著我們去解決。《都挺好》是反映了社會上的一些現實中確實存在的事實,雖然不能說它是常態,但也不能說這部電視劇是虛構的!

    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常態,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會輕易的消除,從這點上來看,這部電視劇雖然是文藝的再創作,但是也有現實中的背景來支撐。

    我們不能因為它表達的內容顯得尖銳和苦情,就引起一些觀眾的心理不適應,說它是故意販惡,這肯定是不對的!

    人心是自私的,貪婪的,但是如何去正面應對這種直擊人心的人性,的確需要一些勇氣!如果說《都挺好》這部劇利索的扒掉了一些人虛偽的外衣,就讓某些觀眾不適應,心裡不舒服,這種心態和皇帝的新裝有什麼區別?

    人們總是喜歡用虛假的華麗外衣來保護自己,使自己看上去不那麼狼狽——大哥蘇明哲明明失去了工作,卻一直難以啟齒。明明沒有那麼雄厚的資本,卻一心想要給自己父親買房,這其實不就是自尊心的作祟心理麼?蘇明成其實根本不想讓父親蘇大強住在自己家裡,因為自己沒有那麼多的錢,又不想拿出自己應該拿的那部分,一直敷衍自己的媳婦兒,這不也是虛假麼?欺騙老人的各種“理財”,不就是深諳老人沒有防騙意識,才鑽的空子麼?

    這些事情,其實在現實中的例子比比皆是,真實發生的。既然是存在著這種現象,那憑什麼去說這部電視劇故意販惡呢?

    它哪裡販惡了?是因為撕開了一些人的虛偽麼?是因為直接不留情面的讓某些人難堪了麼?

    如果是這樣,那提出販惡的這種觀點的人,倒應該需要好好的反思了——你所謂的惡,到底是什麼?是你所謂的“偽善”麼?

  • 3 # 浮海客

    無論影視劇還是其它形式的藝術作品,都只是提煉生活元素,用其中一部分做出自己的作品。這樣的作品不可能是教科書,教科書也要分類的好吧?沒有可能在一本書裡告訴你世界的全部。藝術多半隻是提供一個角度,很少有全景式的俯瞰整個人生世態。許多觀眾也不會總看這種史詩級別的大作的。古往今來都是展示現實一部分貨或一個側面的東西為主,能這樣做好一部作品,就已經相當難得了。

    既然無法全面,既然只能展示一個或幾個側面,藝術作品的主題就必然有不同的側重,有的在渲染歲月靜好,有的聚焦人生艱難甚至黑暗,只要做得好,都會給人啟迪,讓人共情,最少宣洩一下心中的情緒,這也就夠了。現在還糾結與要不要寫負面的東西,實在是太傻太天真。

  • 4 # champion1018

    就作品的角度來說,電視劇是小說改編而成,文學作品是取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

    為什麼《都挺好》播出以後會有如此的反響,而且更多是稱讚?就是因為它是源於生活,是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事,是存在於普通家庭的事。所以,不論是對於蘇明玉的同情和支援,還是對於蘇父、蘇母的氣憤,以及對於蘇明哲、蘇明成的鄙視,都極大程度的反應了觀眾產生了共鳴,達到了文學作品應有的效果。

    另一方面,文學作品的屬性決定了它肯定是要高於生活的,因為它要更豐富、具體、矛盾要更突出才能更好的引起受眾的共鳴。這一屬性也就決定了,文學作品必須存在形象化、誇張化,只有放大人物、放大矛盾,才能起到作品能夠產生的作用。

    從作品內容角度看,《都挺好》能夠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就是因為太真實了,劇中的人物、情節、矛盾都很真實。而文學作品的作用也就是能夠讓讀者引起共鳴後,能夠發自內心去審視、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以及該怎麼辦。所以,這部劇不能說它故意販惡,它更多是希望透過劇中的矛盾,反映真實社會中存在的矛盾、以此來引起人們的反思,併為解決此類問題而努力。像《都挺好》中就反映了諸如重男輕女問題、原聲家庭對子女成長的影響、啃老、贍養父母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都是值得每一個人深思的。

    文學作品具有透過他事思考己事的功效,正如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目的,也就是希望透過文章,喚醒麻木的華人一樣。也希望這部劇能夠發揮它該有的功效,讓老百姓能好好反思如何處理家庭教育。更希望讓那些潛在的“蘇父”、“蘇母”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從而能夠正確對待子女,對待家庭教育。畢竟每一個孩子只有一次成長的機會,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決定了他們的性格,更決定了他們的一生。

  • 5 # 九流電影

    說《都挺好》是故意販惡的人,應該從小就很幸運吧。

    從開始看《都挺好》的時候,看海報的時候,一家人笑盈盈的坐在沙發上,好像真的都挺好,父親拿著爆米花哈哈大笑,子女們個個衣著光鮮,簡直是人人羨慕,為之奮鬥的和諧家庭典範。

    可是,劇裡的人,每個人都過得不好,甚至有人人說,看的讓人窒息,這部劇或許應該改名叫“都不好”吧。從劇集一開始,蘇家母親去世,就呈現出一種淡漠的家庭關係,蘇明玉說起母親的去世,就像說起一項工作一樣,像是故意將自己隔離出去一樣。

    而對待二嫂和其餘的親人,也是一副傲慢、愛搭不理的樣子,很快觀眾知道了原因,當畫面轉回到十年前,明玉即將高考,明成已經被家裡安排好了工作,而當明成回家的時候,用哥哥的名義,將髒衣服甩給明玉,命令他去洗,而連蘇母也是偏向兒子。讓明玉去把衣服洗了。

    “重男輕女”這個詞出現在所有觀眾的心中,隨著“女權”“男女平權”的興起,這個詞已經越來越少出現了,但是不被看見不能說沒有,更何況十年前,我初中的時候,班裡一個女生就是被父親拎出去之後,再也沒有來上學了。

    之後,母親更是為了湊明哲的留學費,沒問過明玉意見,就賣掉了明玉的房間,明成出去可以隨口要兩千塊錢出去旅遊,明玉想要一千塊報個衝刺班就被拒絕。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理所應該的就是:“女孩子不用上太高的學,找個安穩的工作,到時候嫁妝還能給哥哥弟弟結婚、買房。”

    除了重男輕女,劇中的大多情節都是有現實版本的,現實永遠比故事離奇,“一直被溺愛的孩子不孝順,等養老的時候,還是從小就不受待見的孩子一直照顧”的故事我已經聽了不知道多少遍了,明成和明哲面對父親的養老問題時,完全沒有頭緒。

    這些是“販惡”嗎,不過是血淋淋的事實罷了,認為是販惡的人,應該是沒有見過“那種”家庭吧,甚至是現在,女童保護、女童教育仍然是無數志願者為之努力的方向。

    《都挺好》會被說“販惡”,最大的原因或許是太虐了,各種作的父親,嚴重重男輕女的母親。懦弱沒有主見的哥哥,我能想到的唯一能被稱為“販惡”的理由,就是家庭耳朵矛盾太集中了吧,但是這樣的一家人才能撐起這部劇,有矛盾才能有劇情,這是必須的,所有並不能算是故意販惡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他怎麼樣?